刘晓青

沭阳县仁慈医院,江苏宿迁 223600

心肌损害发生原因与胎儿窒息、宫内窘迫、感染有关,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病残率高等特点,早期可出现房室瓣反流性杂音、气促、青紫、心音低钝、心律不齐,随着病情恶化,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 甚至无法维持正常的血液和血压循环,引起心功能不全,加重各脏器功能受损性,影响小儿健康生长发育和生命安全,为此还需尽早治疗,从而恢复受损心肌,降低病残率[1]。 随着研究深入,可发现磷酸肌酸分子中含有高能磷酸键, 是心肌和骨骼肌的化学能量储备[2],而磷酸肌酸钠能够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和心肌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修复受损心肌、稳定心肌细胞磷脂抵抗氧自由基的损害,抑制溶血酯酶的积聚,从而保护心肌细胞,效果明显[3]。 为了进一步探索有效治疗方案, 将在2017 年6 月—2019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120 例心肌损害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分别进行了不同治疗方案,对比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120 例心肌损害患儿为试验对象, 选择抓阄随机法,分为两组。 小儿家属均知情同意且当面签署同意书,并且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①小儿经心电图检查,Q-T 间期延长,异常Q 波,频发早搏,T 波倒置或低平,多导联ST 段偏移;②小儿存在不同程度心动过速或过缓、心音低钝、紫绀、面色苍白等症状。 排除标准:①合并原发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肌病、感染中毒性心肌病、 病毒性心肌炎等其他引起心脏损害疾病小儿;②合并先天性心脏畸形者;③中途失访者。

观察组胎龄34~41+6周,平均胎龄(37.84±2.13)周,出生日龄1~14 d, 平均日龄 (7.84±2.31)d, 出生体重2.0~4.125 kg,平均出生体重(3.74±0.18)kg;性别:男性32 例, 女性28 例。 对照组胎龄34~41+6周, 平均胎龄(37.52±2.29) 周, 出生日龄1~15 d, 平均日龄(7.84±2.94)d,出生体重2.0~4.254 kg,平均出生体重(3.76±0.29)kg;性别:男性33 例,女性27 例。 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吸氧、保证灌注量、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且配合维生素C(100 mg/(kg·次),1 次/d)、 小剂量多巴胺(2~4 μg/(kg·次),1 次/d)治疗。

对照组采用1,6 二磷酸果糖(国药准字H2006 5412)治疗,2 次/d,静脉滴注250 mg/(kg·次)。 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国药准字H20013236)治疗,1 次/d,静脉滴注0.5 g/次。 两组儿连续治疗6~10 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肌酸激酶)、LDH(乳酸脱氢酶)、cTnI(肌钙蛋白)、总有效率、LVEF(左室射血分数)、 QTd(QT 离散度)、QTmin(最小QT 间期)、QTmax(最大QT 间期)。

检测方法:抽取受检者3~5 mL 肘静脉血,实施血清分离处理, 并在检测CK-MB、CK、LDH、cTnI 等心肌酶指标时,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检测LVEF、QTd、QTmin、QTmax 时使用飞利浦IE-ELITE 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显效[4]:心肌酶谱指标恢复正常,心音有力,经心电图检查,ST-T 段较治疗前减少>90%;有效:心肌酶谱明显改善,但未恢复正常,各项症状呈恢复趋势;无效:体征无任何改善趋势,心肌酶、心电图均未得到任何改善。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对比治疗前CK-MB、CK、LDH 水平,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观察组治疗后CK-MB、CK、LDH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观察组治疗后cTnI 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cTnI 对比[(),μg/L]

表2 两组患儿cTnI 对比[(),μg/L]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 值 P 值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 值P 值3.68±0.37 3.71±0.41 0.421>0.05 0.11±0.03 0.42±0.25 5.377<0.05 11.894 10.541<0.05<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对比总有效率[n(%)]

观察组治疗后LVEF、 QTd、QTmin、QTmax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心功能对比()

表4 两组患儿心功能对比()

组别LVEF(%)QTd(ms)QTmin(ms) QTmax(ms)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 值P 值52.63±5.29 42.34±2.17 27.896<0.05 57.15±4.17 72.63±7.89 32.875<0.05 359.85±16.35 312.49±13.07 59.685<0.05 416.39±19.86 410.44±16.59 14.204<0.05

3 讨论

心肌细胞糖代谢常规情况下以有氧代谢为主,当心肌处于缺血缺氧及感染应激状态, 可导致无氧代谢增加, 引起心肌有氧代谢和心肌能量代谢的氧化磷酸受阻,加剧细胞缺血,减少ATP 合成,产生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最终引起心肌细胞受损[5]。 而新生儿在发生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后,可造成各脏器功能严重损伤,其中以心肌损伤发病率最高, 早期主要表现为房室瓣反流性杂音、气促、青紫、心力衰竭、心音低钝等,随着病情恶化,可加剧各脏器缺血缺氧状态,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心功能不全,影响小儿预后,为了降低病死率,需秉持修复受损心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治疗原则。

表1 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对比[(),U/L]

表1 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对比[(),U/L]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 值P 值CK-MB治疗前 治疗后CK治疗前 治疗后105.78±6.62 105.95±6.16 1.533>0.05 48.07±2.53 56.69±3.44 26.397<0.05 546.89±9.85 546.27±9.43 2.634>0.05 321.45±7.13 268.74±6.41 74.236<0.05 LDH治疗前 治疗后584.26±19.65 584.19±19.24 1.203>0.05 235.31±8.41 419.33±7.58 81.236<0.05

磷酸肌酸是心肌细胞的重要能量物质, 分子中含有高能磷酸键,在肌肉收缩能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性。而磷酸肌酸钠是一种高效供能的物质,主要优势为:①磷酸肌酸钠能够保持细胞内ATP 浓度恒定, 稳定心肌细胞磷脂抵抗氧自由基的损害,抑制溶血酯酶的积聚,有效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②磷酸肌酸钠能够降低肌酸激酶的损失,缓解细胞膜受损程度,有效维持机体磷酸肌酸和三磷酸腺苷正常水平, 从而保证心肌能源储备的稳定性; ③磷酸肌酸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能,能够保护缺血心肌的收缩能力,有效增强心肌微循环。 将磷酸肌酸钠用于心肌损害小儿中,能够直接穿过细胞膜顺利进入细胞内转变为ATP, 从而阻止心肌细胞凋亡,保护线粒体,提高细胞膜稳定性,有效维持心肌正常的能量代谢。 此外磷酸肌酸钠还可减轻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反应, 防止氧自由基和炎性因子对心肌细胞的损害,提高氧自由基的清除速度,有效保护心肌细胞。

谢冬梅等[6]学者在一文中,实施磷酸肌酸钠治疗后cTnI(0.18±0.03)μg/L 优于对照组,而该次结果中,观察组cTnI(0.11±0.03)μg/L 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磷酸肌酸钠更利于修复受损心肌,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功能。 柳岩等学者[7]在一文中,分别对比了常规治疗、磷酸肌酸钠疗效,结果中,实施磷酸肌酸钠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CK-MB(45.0±23.9)U/L、CK(324.1±161.1)U/L、LDH(238±135)U/L 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该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治疗后CK-MB(48.07±2.53)U/L、CK(321.45±7.13)U/L、LDH (235.31±8.41)U/L 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磷酸肌酸钠更能够供应心肌能量,快速合成ATP,有效改善心肌功能和微循环,解除重要脏器周围血管痉挛,恢复心肌供氧供血,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破坏,有效修复受损心肌。 汪旭霞等学者[8]在一文中,实施磷酸肌酸钠综合治疗后,观察组LVEF(50.1±7.3)%、QTd(57.0±19)ms、QTmin(359.0±37)ms、QTmax(414.0±37)ms 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96.59%)高于对照组(P<0.05),而该次结果中,观察组LVEF (52.63 ±5.29)% 、QTd (57.15 ±4.17)ms、QTmin(359.85±16.35)ms、QTmax (416.39±19.86)ms 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 治疗新生儿心肌损害中磷酸肌酸钠更能够为细胞提供重要能量来源, 对葡萄糖代谢中多种酶具有较好调节作用,从而为心脏代谢保护打下良好基础,恢复原本心肌细胞收缩功能,获取满意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磷酸肌酸钠属于新型细胞保护药物,能够增强心肌微循环,保证心肌能源储备的稳定,用于心肌损害患者中效果显着,利于在短时间内恢复心肌,改善心肌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