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鲁平,张莹,李娜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口腔科,山东枣庄 277000

牙槽骨修整术的治疗原理是将托牙修复过程中的障碍物有效去除,进而恢复牙齿功能,其是临床口腔科较为常见的术式。其常见病型为锐利骨嵴、上颌结节或是牙槽骨尖等,多用于老年群体[1]。临床多采用传统法执行手术操作,如去骨、打磨等,但其创伤性较大,远期疗效不够理想。超声骨刀是该术式的新型治疗技术,其借助聚焦超声技术的高强度特征,可通过换能器转化能量为机械能,再进行高频超声振荡处理,使组织细胞快速发生汽化反应,阻断蛋白氢键,最终彻底破坏切割组织[2]。其刀头的具体温度不足38℃,且对周边组织的传播距离仅为200μm,可以特定破坏骨组织,对神经亦或是周边血管不造成影响,同时有止血功效,操作精准度极高[3]。该研究方便选取2018年4月—2020年6月间来院治疗的71例牙槽骨修整术患者,用于分析超声骨刀的治疗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牙槽骨修整术患者71例。纳入标准:符合手术指征;临床资料相对完善;对研究知情而且同意。排除指标:合并遗传病史;伴有口腔黏膜疾病或是手术部位有溃疡;合并严重慢性病;近3 d曾用抗生素;合并意识或精神类障碍。根据抽签法分组后,A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50~79岁,平均(62.58±1.50)岁;术区为:后牙区22例,前牙区14例。B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48~80岁,平均(62.72±1.57)岁;术区为:后牙区23例,前牙区12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以后准许开展。

1.2 方法

两组均实行局麻处理,用手术刀切开术区,在进行翻瓣操作时不可超过牙龈与膜的联合处。A组实行超声骨刀治疗,使用压电超声微振荡刀进行切骨操作和骨整形操作,术后缝合切口并进行0.5~1.0 h的压迫止血处理,行3 d抗感染治疗。B组实行传统法手术,使用骨凿进行去骨操作,再用骨锉对术区进行修整,而后缝合切口、压迫止血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术前和术中的HR与MAR指标变化;记录手术耗时、术后疼痛度(利用视觉模拟量VAS表进行测评,分值总范围0~10分,0分记录无痛感,10分记录剧烈痛感)和牙槽嵴高度变化等围术期指标;观察局部肿痛、感染和局部出血等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着疗效:修整后牙龈无萎缩或是增生,牙槽嵴形态正常,未见牙周袋;初见疗效:牙龈颜色或是形状大致恢复,牙龈有轻度的充血和红肿,牙槽嵴形态大致正常,可见轻度牙周袋;未见疗效:牙龈的颜色或形状未见改善,相关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

A组的总有效率统计为94.44%,B组统计为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比

术中,两组的HR与MAP等生命体征水平均高于术前,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比

指标时间A组B组(n=36)(n=35)t值 P值HR(次/min) 术前术中t值0.384 13.313 0.702<0.001 MAP(mmHg)P值术前术中t值P值77.65±4.81 88.36±5.17 9.031<0.001 95.33±2.16 112.37±5.31 17.802<0.001 78.09±4.85 104.39±4.97 22.567<0.001 94.97±2.28 126.73±5.27 32.790<0.001 0.683 11.436 0.497<0.001

2.3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A组的手术耗时、术后疼痛评分和牙槽嵴高度增加值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组别 手术耗时(min)术后疼痛评分(分)牙槽嵴高度增加值(mm)A组(n=36)B组(n=35)t值P值11.86±1.54 20.37±1.70 22.118<0.001 2.09±0.43 4.35±0.51 20.208<0.001 2.46±0.83 1.04±0.77 7.468<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

A组的不良反应率统计为8.33%,B组统计为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n(%)]

3 讨论

牙槽骨修整术的传统手术法是在局麻下对手术部位进行翻瓣处理,而后去骨与修整,在骨凿与骨锉的操作过程中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适感,进而诱发紧张心理,导致生命体征波动[4]。此外,传统方法可能会造成软组织损伤,因此需要寻求高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超声骨刀是现阶段临床口腔科应用率较高的治疗技术,其微创性佳,整体化疗效理想[5-6]。

术中,A组的HR和MAP指标均低于B组(P<0.05)。说明超声骨刀不易诱发负面情绪,可以稳定生命体征。有研究证实[7],术中患者的情绪波动会造成内分泌激素紊乱,产生大量的缩血管素等物质,会兴奋交感神经,进而诱发心肌正性变时等反应,增加心率和血压值。超声骨刀的治疗频率大致是24 kHz,每次振动时刀头摆动25~200μm,幅度极其轻微,力度较小,因此不会出现明显的物理刺激[8]。

A组的手术耗时为(11.86±1.54)min,低于B组(20.37±1.70)min;A组的牙槽嵴高度增加值为(2.46±0.83)mm,高于B组(1.04±0.77)mm(P<0.05)。说明超声骨刀的手术时间偏短,且会改善牙槽嵴高度。超声骨刀的刀头有多重形状和用途,可以满足多个手术部位需求,可修整后牙区域,且在切割的同时发挥止血效用,具有超声空化功效,可以减少血液渗出,完全去除骨屑[9]。超声骨刀自带喷雾冷却系统,可以将骨屑直接清除至术区外,因此术野干净,可以精准化进行牙槽骨修整操作。A组的术后疼痛评分为(2.09±0.43)分,低于B组(4.35±0.51)分(P<0.05)。与魏宝山[1]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的VSA评分分别为(4.4±1.3)分,(2.1±0.7)分(P<0.05)]基本一致。说明超声骨刀的痛感更轻,原因是其能够有效鉴别软硬组织,通过振荡操作不对软组织产生切割力,且冷切割的热能小,治疗区域温度始终不足38℃,不会造成明显痛感[10-12]。

A组的总有效率(94.44%)高于B组(71.43%);A组的不良反应率(8.33%)低于B组(31.43%)(P<0.05)。说明超声骨刀的疗效显着,且不良反应较少,原因是其借助高频刀头可以精准去除牙周组织,且能缓解疼痛与炎症,减轻术后损伤,有效固定牙齿。且该术式的切口较小,所有操作使用自动化仪器,准确性好,导致出血或是感染的概率低。

综上所述,超声骨刀可以作为牙槽骨修整术的首选疗法,其具有微创与高度安全性,受到患者的广泛性认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