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李 芸:在今年两会的全国政协联组讨论发言中,就如何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必须让媒体更加主动嵌入国家治理、城市治理,创造更多有价值的“新闻+”场景。比如,发挥媒体作为新型智库在引导舆情、建言献策等方面的独特价值,让更多的“文章”变成“文件”,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金点子”。二是积极引导前沿技术落地应用到传播领域。建议头部科技企业把媒体作为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试验场,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媒体领域落地应用,支持媒体的内容产品入驻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新型终端,抢占新赛道。三是要积极推动媒体变革创新促进融合发展。目前媒体已有网、端、号等各种媒体形态,如何变得更“强”更“好”,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提升对新生代等重点人群的引导力,值得进一步创新探索。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文远竹:从2014年到2016年,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表述。这是与党的二十大报告相一致的表述,体现了国际传播工作重心的转向,从传播行为、传播行动转向传播效果、传播效能。以什幺视角、讲什幺内容、怎样讲述,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面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不能自话自说、自娱自乐,而要遵循互联网时代的国际传播规律,提升传播技巧,以平和的心态、平视的视角、平等的对话,用情用力把故事讲得更打动人心,让国际社会和国际受众喜闻乐见。要善用矩阵式、立体化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向国际社会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使命。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社长、南方周末报社党委书记、主编 王 巍:刚刚过去的2022 年,南方周末报社总收入站上历史高位,总利润创近10年来新高。南方周末这些年来一方面毫不动摇地专业地做新闻、做专业的新闻,连年增加对新闻生产和内容分发平台的投资;另一方面,围绕南周的核心价值,经营团队构建起“内容立命、服务安身、品牌引领”的专业化运营模式和赢利模式,而其中不断提升的新闻生产传播专业能力已成为核心竞争力。这两条专业化路线的实践与探索,共同支撑起南周对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执着坚守与追求。据2022 年末统计,内容付费工程已为南周带来直接收入4357万元和31.8 万付费用户,更重要的是,它为南周迈向融合智能铺设了相匹配的数字基础设施。到如今报业经营大盘连续5年的双位数增长,是与统揽融合转型全局工作的内容付费工程建设同步开启的。如果讲内容是这一切的出发点,那幺融合化将是这一切的归宿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主持人 任志宏:我投身新闻做节目主持几十年,经历很多,感受很多。结合自己在喜马拉雅FM等新媒体平台的声音专辑创作实践,自媒体的出现使主持人角色身份发生了转变,传统媒体主持人在节目中只有参与权,没有终审权,是在规定动作中参与表达,其身份是“大我”;而在新媒体实践中,主持人应当在自选动作中传承规定动作,并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从而兼具“APP平台台长兼主持人”的把关角色,在短平快的自媒体中发挥这个“小我”的正能量。在融媒传播大背景下,面对竞争激烈的媒介格局,传统媒体如何在继承传统、弘扬主流价值观基础上以精品节目生产撬动市场、赢得受众、获取认知度,这是每一位广播电视从业者面临的新考验、新任务、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