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咏

在承德外八庙的普宁寺中,首先扑面而来的是大肚能容、笑口常开、人敬人爱的未来佛弥勒。其实不止普宁寺如此,全国大多数寺庙都是如此。

诞生于印度一千多年前的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又是一种更高层面的智慧,庸庸众生很难理解其深刻的含意。但佛教在公元8世纪末竟然越过高高的喜马拉雅山,通过窄窄的五尺道传播到我国云南,又很快与当地文化融合,到元代已达兴盛,不能不说这是个奇迹。

“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意思是“慈氏”。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修行。成佛后上生兜率天宫演说佛法,释迦为现世佛,弥勒为未来佛,未来很多年后弥勒佛要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间,广度众生。

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多方面融入了中国元素,连印度弥勒佛的形象也很快本土化。早在唐僖宗时(874-888年),在浙江奉化岳林寺有一个叫“契此”的人,从小出家在岳林寺,常袒胸露腹,笑容和蔼,喜欢身披布袋乞食,人们称他“布袋和尚”。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契此临终之际坐在岳林寺东廊盘石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自此,人们便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但化身已去,弥勒佛平日都在兜率天宫办公,人们联络、修敬很不方便,于是在人世间就修建了寺庙,寺庙就是佛在人世间的办事处,主持这个办事处事务的人叫住持或方丈。弥勒佛在人世间较大的办事处就是弥勒道场,国内主要有5处,即贵州梵净山弥勒道场、浙江岳林山弥勒道场和雪窦山弥勒道场、辽宁千山弥勒道场和云南锦屏山弥勒道场。另外还有5处以弥勒形象依山就势雕塑的大佛像:浙江绍兴新昌大佛、江苏南京栖霞山大佛、河南浚县大佛、四川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和宁夏须弥山大佛。此外,在全国很多较大的寺院内一般在天王殿正面都供奉着笑容可掬的弥勒佛,迎接八方香客。

弥勒受到国人的普遍欢迎,在于他宽阔的胸怀和肚量、大巧若拙的智慧、寓庄严于诙谐的言行及化神奇于平淡的作为,这很符合中华民族和善、宽容、智慧、幽默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在当今喧嚣、浮躁的年代,弥勒的智慧值得传扬,多些宽容,少些计较;多些理解,少些抱怨;多些关爱,少些忌恨……。

云南红河州有一处以佛名命名地方,叫做弥勒。位于弥勒市锦屏山的弥勒寺始建于明朝,《新纂云南通志》载:“(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有僧如玉得地锦屏,募资兴建弥勒寺,州内佛教盛行。”与这则记载相关的还有一段动人心弦的传说……

很久之前,大德高僧如玉在此云游时夜梦弥勒飘然而至锦屏山顶,于是他开始四处游走,八方筹集银资。随后,就在锦屏山上建起寺院,供奉弥勒佛,寺名为弥勒寺。据说当时的弥勒寺远近闻名,僧侣云集,香火鼎盛。可惜原来的弥勒寺毁于元朝时候的兵火,毁后不久又几次重修。其实,弥勒寺的历史不长,最初兴建据今也只有385年的历史。这个传说的感人之处在于,那时的弥勒尚属“荒服之地”,如玉高僧在相中锦屏山这块宝地后,有一道大大的难题横在眼前。就是买地与建寺的银两从哪里来?是募资,是化缘,还是受赠财力?

有一种可能的巧合或奇缘,锦屏山一带原有一个夷人的部落,酋长名木勒,因夷人口音“木勒”与“弥勒”相近,故而城以“弥勒”冠之。这里的人大多信佛,有史载曰:“州以弥勒名,其治好佛”。那时如玉高僧欲在此处建一座弥勒寺,很可能酋长木勒听着高兴,一巴掌拍下,不需要付出任何征迁土地的费用,就有缘募得锦屏山这块风水宝地。

但即使有了地盘,要在荒山野岭筹建一座寺庙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那时“弥勒县城周二里有奇,明弘治中始筑土城,崇祯7年易以砖”(摘自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3卷第692页),可见当时弥勒城池之小、财力之单薄,就地募足建寺银两难于上青天了。试想,在1626年建寺的许多年前,一位名叫如玉的高僧脚蹬草履、身着袈裟、头戴斗笠,披星戴月,栉风沐雨,奔走在广袤的、人口寥寥的滇中大地上,千辛万苦地游走化缘。也许走上一、二十里山路才能敲开一户农家,费尽口舌,化得三五铜板,听到叮叮当当的铜板声落袋,嘴角露出几丝微笑。就这样一共走了多少里地,踏过多少人家的门槛,说过多少动听的语言,用了多少年月才筹足建寺费用,这无记载,也无法说得清楚。可以想到的是即使凑够了费用,以当时技术力量建设工程的任务也是相当艰巨。笔者猜想,这不是如玉一个人一代完成的,也许他还有徒弟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他的事业,最终在385年前完成他的愿望。且建成的寺庙规模较大,有明代葛一龙《弥勒寺》为证:

一宇嵌山窟,重重开晓烟。

青飞岩下水,绿覆树头天。

境僻耽幽寂,僧高净俗缘。

不知州与寺,名立竞谁先?

现在“州与寺,名谁先”的答案已很清楚。值得思考的是当初如玉高僧单枪匹马誓愿修建一座弥勒寺,是一种什幺样的精神力量在强有力地、久久地支撑着他?

在此,几番深深的思索,几度开心的笑声,人的灵魂受到洗涤,毅力得到增强,智慧得到加持,肚量得到扩展,胸中积淀的块垒得到化解,还能带来诸多人生的思索与感悟……模糊中的如玉高僧越来越需要仰望。

当今,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早已今非昔比,弥勒市锦屏山上重建的寺院规模更为宏伟壮观,如玉的誓愿越来越圆满。一尊堪称世界之最的1 999厘米的弥勒金佛,笑容满面地端坐在锦屏山顶,时时刻刻眺望着。未来佛眼当会见证锦屏山及周围的山川地貌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来的变化,但变化的只是一代一代的人物、故事和传说,变化的只是一批一批不断推陈出新的地面上的人工筑物。而永远不变的是令人羡慕与钦佩的未来佛的笑容与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