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云辉

(深圳华粤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0 引言

近些年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不断扩张,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激增,原有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现状交通量,急需对现状道路进行提升改造。本文以集灌路(集杏海堤段)提升改造工程为例,结合该项目的实际特点,对旧路改造的设计进行研究探讨。

1 项目背景

随着厦门经济特区迅猛发展,厦门市制定了《“美丽厦门”快速交通网络战略方案》,明确了系统的交通路网规划,即“两环八射”快速交通体系。为完善城市快速路网,打通杏林与集美间的快速通道,需对集灌路沿线交叉节点提升改造,以实现集灌路主线的快速畅通。该项目位于内环杏滨路与同集路之间,建设完成后,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内环集灌路的交通压力,提高内环的通行效率,促进“两环八射”快速通道的建设。

2 项目概况

集灌路(集杏海堤段)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分为东西两段工程,西段工程西起杏林大桥主线桥起点,东至杏林大桥杏滨路互通立交桥下辅道平面交叉口,全长约1.21km;东段工程西起园博苑正门西侧250m,终点接现状银江路,全长约2.36km。此次改造按城市主干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主线60km/h;辅道40km/h(辅道地道段30km/h);立交区主线50km/h,环形匝道30km/h,半定向匝道40km/h。

3 提升改造总体方案

3.1 西段工程

提升改造项目均是在现有项目的基础上实施,因此要学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能利用的部分,节省投资[1]。

该段平面纵断面均沿用现状道路平纵,主要是对现状机动车道地面辅道路面和人行道提升改造。经现场调查,现状路面情况良好无破损,考虑利用现状路面,将现状路面拉毛处理后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

3.2 东段工程集杏海堤段

提升改造项目一般都会受现状用地红线,现状结构物限制较多,因此设计人员要多方面考虑,选择最合理的方案进行改造。

该段纵断面沿用现状道路纵断面,由于地铁一号线侵占了南侧现状道路,对平面进行调整,将路中线整体往北侧偏移3.5m,并对横断面进行调整,压缩机动车道、绿化带以及非机动车道宽度,该段人行道部分结合园博苑绿地内慢行系统实施。

由于地铁一号线施工需占用并破除部分南半幅机动车道路面,并利用北半幅机动车道及辅道作为地铁建设期施工便道,同时由于此次设计道路中心线往北偏移,需破除原中分带、侧分带及北侧辅道,因此,该路段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均采用新建道路路面结构。

3.3 厦门大桥集美互通立交改造段

互通式立体交叉作为路网中重要节点,承担着各个方向交通流转换的重要角色,是提升改造项目中的重中之重。厦门大桥集美互通立交改造段是该项目提升改造的重点及难点,最终方案确定尤为关键,以下是此次方案论证及选择的过程。

3.3.1 交通现状分析

此次改造方向为银江路—集灌路双向交通,其中银江路—集灌路方向,现状有立交匝道连接,匝道标准为单向单车道,匝道中间分出驶往厦门大桥方向的环形匝道,匝道标准较低,主线辅道车流交织严重,不满足快速通行的要求。集灌路—银江路方向,现状通过立交辅道环岛系统通行,经过地面辅道桥梁(双向两车道),驶往银江路方向,由于地面环岛系统采用信号灯控制,该方向通行能力较低[2],对该方向的提升改造非常迫切。现状集美互通立交平面见图1。

图1 现状集美互通立交平面图

3.3.2 平面方案

改造方案一:拆除现状由银江路往集灌路方向的匝道桥,利用原匝道桥线位,分幅设置双向四车道主线桥梁,与集美立交原环形匝道和厦门大桥右转银江路方向右转匝道以及环形匝道重新接线。拆除原银江路方向进入辅道转盘的桥梁。银江路西侧辅道采取地道方式下穿主线,在集美学村门口增加一座辅道桥梁跨越现状排洪渠,与现有辅道桥梁形成双向4 车道标准。辅道环岛系统保持现状不变,环岛采用信号灯控制各个方向流向,完善交通组织(见图2)。

图2 集美互通立交段方案一平面布置图

改造方案二:平面布置与方案一相同,主要不同点在于主线跨越银江路西侧辅道时采用高架桥梁形式通过,银江路西侧辅道以地面道路形式下穿主线。

3.3.3 纵断面方案

在纵断面设计中,道路标高基于现状道路及桥梁为控制要素,考虑旧路利用,并参照现状地形高程,纵断面方案对比详见图3及表1。

表1 厦门大桥集美互通立交主线方案线位比选表

图3 集美互通立交段路线平纵缩图

(1)集灌路DZK2+775—DZK2+975 段主线高架跨越现状辅道后下穿现状泉厦高速匝道桥及主线桥。

(2)方案一集灌路DZK3+200—DZK3+450 段主线填土高度在3m 左右,辅道以地道形式下穿集灌路主线,地道净空4.5m。方案二主线跨越银江路西侧辅道时采用高架桥梁形式通过,银江路西侧辅道以地面道路形式下穿主线。

综合比较,方案一为推荐方案,为最终的实施方案,集美互通改造后效果图详见图4。

图4 集美互通改造后效果图

4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设计

提升改造项目对现状的交通影响非常大,尤其是该项目集美互通立交的改造将影响厦门岛、集美及杏林三个方向之间的转向交通,因此做好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设计尤为关键[3]。

集美互通立交施工期间交通组织主要按四个阶段设计,立交区实施期间外围交通组织,尽量引导外围车流通过北侧的集美大桥和南侧的杏林大桥进行绕行,主线桥、各匝道、地道及辅道可详见图1及图2。

第一阶段(工期3 个月,见图5):

图5 第一阶段交通导行示意图

一是拆桥及建桥:同时拆除银江路往集灌路方向的单车道匝道桥(原主线线位)及相连接的环形匝道桥(原C 匝道),新建H 辅道桥梁。

二是修建导行路:结合地铁一号线围挡现状,将集杏海堤段上机动车道引导至新建主线桥高架桥下,银江路段上车流,在H 辅道桥梁建成通车之前,对银江路上下行交通利用现状的辅道桥进行疏解。

银江路与集灌路上下行两个方向均可通过地面辅道环岛系统实现通行。

银江路左转厦门大桥方向,车辆需进入地面辅道环岛系统,然后通过东侧现状高集海堤上坡匝道进入厦门大桥。

其他方向不受影响。

第二阶段(工期6 个月,见图6):

图6 第二阶段交通导行示意图

一是拆桥及建桥:拆除原银江路进入地面辅道环岛的单车道辅道桥,新建主线桥,C 匝道及F 地道。

二是调整导行路:银江路段上车流,在集源路口引导至集美学村前临时便道,车道为双向四车道,通过集美学村前的既有双车道辅道桥及新建H 桥梁进入环岛,利用环岛组织交通。

银江路往集灌路方向及银江路左转厦门大桥方向,进入地面辅道环岛系统由原单车道辅道桥改为集美学村前的既有双车道辅道桥。

其他方向均按第一阶段通行。

第三阶段(工期3 个月,见图7):

图7 第三阶段交通导行示意图

拆桥及建桥:拆除集灌路往厦门大桥部分匝道桥(原G 匝道)、厦门大桥往银江路的单车道匝道桥(原D匝道),新建D、G 桥梁及E 匝道。

集灌路右转进入厦门大桥方向,车辆可通过东侧现状高集海堤上坡匝道,进入厦门大桥。

厦门大桥右转进入银江路方向,车辆可通过已建好C 匝道进入已建好主线桥左幅进入银江路。

其他方向均按第二阶段通行。

第四阶段(工期3 个月):

利用新建主线桥及C、D、E、G 匝道及F 地道通车,还建集杏海堤及银江路辅道系统,以及其他附属工程。

5 结语

集灌路(集杏海堤段)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涉及专业多,包含道路、排水、管线综合、桥梁、地道结构及附属、交通、照明及绿化工程等,需多专业进行协调配合,此次仅对项目提升改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阐述,以期对类似提升改造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旧路提升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设计人员一定要深入现场,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根据基础资料、现状条件,把握项目的关键点,才能做好项目的提升改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