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琴,才运江,杨 军,李 杨,周郁秋

美国彼兹堡大学 Kimberly Young将网络成瘾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界定为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控制障碍,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研究表明网络成瘾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发展[2]。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影响个体自我调控的关键变量。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具有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及行为的习得,进而影响活动时的情绪[3]。已往研究从多角度探讨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但对于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缺乏相应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大庆市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考察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 7月,按系统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黑龙江省大庆市抽取 6所中学 (按大庆市行政区域随机抽取,不包括市辖县),初中 3所,高中 3所 (省重点、市重点、普通高中),大学 4所 (理工、师范、农学、医学),共 2 01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评,获有效问卷 1 801份,有效率为 89.6%。初中 611人,高中 403人,大学 787人;男 716人,女 1 085人;年龄 11~26岁,平均 (17.99±3.63)岁。

1.2 方法

1.2.1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 Zhang&Schwarzer编制[4],共 10个项目,涉及个人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该量表采用1~4级评分方式 (1=完全不正确、2=有点正确、3=多数正确、4=完全正确),10个项目的均分为量表总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效能越高,中文版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87,重测信度为 0.83。

1.2.2 网络成瘾损害量表 (IAII) Kimberly Young编制的20个条目的网络成瘾问卷[5-6],该量表包含 4个维度:(1)耐受性与时间管理问题;(2)戒断反应;(3)人际、健康与学业问题;(4)强迫与突显性。该量表采用 1~5级评分 (1=从来没有、2=很少发生、3=偶尔发生、4=较常发生、5=经常发生),量表最高分为 100分,最低分为 20分,50分及以上为网络成瘾、50分以下为正常网络使用。本研究中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9085,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050、0.7897、0.8436、0.7012。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各拟合指标为 χ2/dF=3.29、NFI=0.91、IFI=0.92、TLI=0.91、CFI=0.92、RMSEA=0.045,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成瘾的相关分析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成瘾总分及各维度进行 Pearson积差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成瘾的戒断反应,耐受与时间管理问题,人际、健康与学业问题,强迫与突显性 4个维度的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网络成瘾总分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 1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成瘾及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n=1 801)Table 1 Correlation analysis ofGSE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nd dimensions

2.2 一般自我效能感等因素预测网络成瘾的逐步回归分析以网络成瘾为因变量,自我效能、性别和文化程度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女生 =1、男生 =2,初中 =1、高中 =2、大学 =3),结果表明三个预测变量均进入回归方程,预测网络成瘾总变异的 7.6%,见表2。

表 2 一般自我效能感等因素预测网络成瘾的逐步回归分析Tab le 2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GSES and other factors predicting internet addiction

3 讨论

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动机、情感和行为的选择等,进而影响成瘾行为的发生、发展与改变。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在面对生活事件等问题时缺乏自信心,容易产生逃避心理和依赖行为。本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成瘾的 4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容易产生网络成瘾行为,并且在脱网时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每次需要通过更长的上网时间才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满足,从而失去对时间的有效性管理;因沉溺于网络而出现人际交往、身心健康和学业失败方面的问题;同时表现出难以自控的上网冲动,无法上网时将体验到强烈的渴望。此结果与黄思旅等[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看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心理社会功能的损害是非常严重的。虽然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总分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可能需要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成瘾及成瘾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如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聊天成瘾等。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性别和自我效能进入回归方程,其联合预测网络成瘾总变异的 7.6%。相对于初中生来说,大学生和高中生更能可能发生网络成瘾行为。从年龄角度看,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加复杂,更容易产生各种情绪行为问题,因而通过虚拟网络来缓解压力、逃避现实的可能性大。男生相对于女生更容易产生网络成瘾行为,这在许多研究中,都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从回归方程来看,虽然自我效能对网络成瘾现象做出了显著性的预测,但其解释力较弱。有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控制源、心理应激、应对方式和抑郁等因素有关[8-9];也许自我效能感在青少年心理应激事件及伴发的各种情绪行为问题与网络成瘾之间起着中介和调节作用。

青少年网络成瘾有不同的类型,其成瘾原因也极为复杂,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针对不同的成瘾行为及成瘾原因,如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等方法对个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

1 Young K S.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C].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4th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6.

2 Simkova B,Cincera J.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nd chatting in the Czech Republic[J].Cyber Psychology Behavior,2004,7(5):536-539.

3 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 [M].2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60.

4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 [M].中国行为医学杂志社,2001,(特刊):187-188.

5 纪秋发.对国外网络成瘾失调症研究的略述 [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14(1):23-30.

6 王晔,高文斌 .重度网络游戏成瘾者心理行为特征的研究 [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6):484-486.

7 黄思旅,甘怡群.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量修订和应用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14(1):8-10.

8 陈健 .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症状自评与心理治疗干预 [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8):1800.

9 余晓每,江光荣.心理健康控制源、自我效能与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相关分析 [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5):4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