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杰,刘欢婷,万崇华,甘奇慧,肖俊辉,刘钰曦1,*

1.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

2.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广东医科大学生命质量与应用心理研究中心 生命质量与心理测评干预重点实验室

3.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广东医科大学卫生法制与政策研究所

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在满足老年人物质需求基础上,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热点。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十四五”规划指出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1]。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情绪性和认知性评论,包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自我实现感、愉悦感、安宁感,也包括感受到积极情绪的出现和消极情绪的消失,是评价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2],有研究指出可通过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来改善老年人不良心理问题[1,3-4]。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中最具核心影响力的是人格特质[5],大多研究者通常将人格定义为个体所具有的一系列动态的、有组织的特征,这些特征影响了个体在不同情境中的认知、动机和行为[6]。经过许多研究人格的学者反复验证后,对人格的看法趋于统一,即人格的基本结构由神经质(N)、尽责性(C)、宜人性(A)、开放性(O)及外向性(E)5 大因素构成[7]。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已开展了相关研究[8-9],国内研究较多针对学生[10]、教师[11]等,但对于老年人群的研究较少。现有研究大多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来讨论人格单个或多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整体的相关性,鲜有研究比较两者间各个维度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关系,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探讨两者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22 年7—8 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林村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意识清楚,有读写能力或能正常回答问题;(2)符合WHO 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标准,年龄≥60 岁;(3)自愿接受调查。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躯体疾病者;(2)失能或失明的老年人;(3)伴有智力障碍及重度精神疾病,不能理解调查问卷内容者。本项目已通过广东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YS2022092),所有研究对象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工具

1.2.1 基本情况调查表:使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生活区域、宗教信仰、身体状况(残疾与否)、户籍状况、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居住状态。

1.2.2 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MUNSH)[12]:采用MUNSH 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进行评价,量表共有24个条目、4 个维度[分别为正性情感(PA)维度5 个条目、负性情感(NA)维度5 个条目、正性体验(PE)维度7 个条目、负性体验(NE)维度7 个条目]。计分方法如下所示,第19 题:“现在住地”=2 分,“别的住地”=0 分;第23 题:“满意”=2 分,“不满意”=0分。其余题目:“是”=2 分,“不清楚”=1 分,“否”=0分。每个条目0~2 分,MUNSH 总分=PA-NA+PE-NE,得分范围为-24~24 分,为方便计算,得出MUNSH 总分后加上常数24,量表计分范围为0~48 分,得分越高,表明幸福感越强。MUNSH 总体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3,效度为0.700,表明信效度良好。

1.2.3 中国大五人格量表简明15 项版(CBF-PI-15):本研究采用ZHANG 等[13]基于中国大五人格量表简版(CBF-PI-B)所研制出的CBF-PI-15,用以评价老年人的人格特质,该量表共15 个条目,包括5 个维度:N、C、A、O 和E,每个维度3 个条目。采用Likert 6 点计分,从1(完全不符合)至6(完全符合),其中,第2 和第5 题反向计分。该量表中N、C、A、O 和E 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47、0.611、0.740、0.803、0.738,表明信度良好。

1.3 资料收集及质量控制

采取问卷调查法对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林村511 名老年人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实施前,对调查小组的成员进行规范和系统的培训,统一调查程序和指导语;调查实施过程中,向研究对象充分告知本研究的目的,严格遵守保密性原则,对研究对象的资料进行编码处理,保护其个人隐私,调查员遵循知情同意的伦理原则,向研究对象简明扼要地介绍调查员的身份、调查的内容,并取得研究对象的同意。整群抽样样本量计算公式:n=deff×[(Zα/2σ)/δ]2,α=0.05(双侧),Zα/2=1.96,δ=0.25σ[14],整群抽样设计效应为2,求得样本量为123 例,且考虑到10%的无应答率,最终计算样本量为137 例,本研究满足样本量需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双录入的方式建立Excel 数据库,保证调查资料的准确性;使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偏度和峰度进行正态性检验,当偏度的绝对值<3 且峰度的绝对值<10 时,可视为正态分布[15]。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进行标准化典型相关模型的构建、典型结构分析、典型冗余分析,以探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与人格特质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典型结构分析中,当r>0.70 为强相关性,0.50~0.70 为良好,0.30~<0.50可视为中度相关,<0.30 为较差的相关性[16],本研究中,以|r|>0.40 为较强相关。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人一般资料

回收问卷511 份,问卷回收率为100.00%,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审核后得到有效问卷499 份(如:作答规范完整,无漏答、乱答等),有效率为97.65%。其中男206 名,女293 名;60~<70 岁、70~<80 岁、80~岁老年人各219、244、36 名;11.02%(55/499)、88.98%(444/499)老年人分别居住于城市、农村;96.39%(481/499)老年人无宗教信仰;3.61%(4/499)老年人有残疾;13.83%(69/499)无本地户籍,86.17%(430/499)本地户籍老年人;78.76%(393/499)老年人已婚,1.00%(5/499)未婚,0.20%(1/499)离异,20.04%(100/499)丧偶;6.81%(34/499)独居,93.19%(465/499)与他人同住;14.23%(71/499)老年人未接受过正规教育,46.09%(230/499)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为小学,27.86%(139/499)为初中,11.22%(56/499)为高中/中专,0.40%(2/499)为大专/高职,0.20%(1/499)为本科及以上。

2.2 老年人MUNSH、CBF-PI-15 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

老年人MUNSH 总分为(39.72±7.74)分,高于全国常模[17]MUNSH 总分[(28.70±10.72)分](t=31.79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UNSH 各维度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PE(9.48±3.24)分、PA(8.61±2.24)分、NE(1.44±2.31)分、NA(0.93±1.80)分。老年人CBF-PI-15 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A(14.04±2.60)分、E(11.77±4.05)分、C(10.75±3.57)分、O(7.20±3.90)分、N(6.34±3.22)分。

2.3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与人格特质各维度的Pearson 相关性分析

老年人的PA 维度与C、O、E 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NA 维度与C 维度呈负相关(P<0.05),与N 维度呈正相关(P<0.05);PE 维度与N 维度呈负相关(P<0.05),与C、O 均呈正相关(P<0.05);NE维度与N 维度呈正相关(P<0.05),与C、A 维度呈负相关(P<0.05);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总分与C、O 维度呈正相关(P<0.05),与N 维度呈负相关(P<0.05),见表1。

表1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与人格特质各维度的相关性分析(r 值)Table 1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its dimensions with each dimension of personality traits in the elderly

2.4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典型相关分析

2.4.1 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以主观幸福感为X 变量组(X1=PA,X2=NA,X3=PE,X4=NE),以人格特质为Y 变量组(Y1=N,Y2=C,Y3=A,Y4=O,Y5=E),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两组变量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4 对典型相关变量,经检验发现第一、第二对典型相关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即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的相关系数是0.476,特征值贡献率为67.3%;第二典型相关变量的相关系数是0.331,特征值贡献率为28.3%,前两对的累积贡献率为95.6%,表明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主要由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解释,其余结果见表2。

2.4.2 标准化典型相关模型构建结果: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的标准化典型相关模型中的X3系数的绝对值较大,表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第一典型变量标准化典型相关系数(U1)水平主要由PE 决定;模型中的Y1和Y2系数分别为0.518 和-0.763,表明N 和C 是决定老年人的人格特质第一典型变量标准化典型相关系数(V1)水平的主要指标。第二对典型相关变量的标准化典型相关模型中的X1和X2系数分别为-0.759 和-0.806,表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第二典型变量标准化典型相关系数(U2)水平由PA 和NA 共同决定;模型中的Y1系数为-0.765,表明N 是影响老年人的人格特质第二典型变量标准化典型相关系数(V2)水平的主要指标,见表3。

表3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标准化典型相关模型Table 3 Standardized canonical correlation model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f the elderly

2.4.3 典型结构分析结果:U1与X1、X3、Y2、Y3、Y4、Y5均呈负相关,与X2、X4、Y1均呈正相关,其中与X1、X2、X3、X4的相关性较强;U2与Y3呈正相关,与除Y3外的其他变量均呈负相关,其中与X2、X4的相关性较强。V1与X1、X3、Y2、Y3、Y4、Y5均呈负相关,与X2、X4、Y1均呈正相关,其中与X3、Y2、Y4的相关性较强;第二典型变量V2与Y3呈正相关,与除Y3外的其余变量均呈负相关,其中与Y1、Y4的相关性较强,见表4。

表4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典型结构分析(r 值)Table 4 Typical structure analysi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f the elderly

2.4.4 典型冗余分析结果:U1可以解释53.9%的组内变异(X 变量组),解释Y 变量组5.4%的变异;V1能够解释24.1%的组内变异(Y 变量组),解释X 变量组12.2%的变异,表明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大于主观幸福感对人格特质的影响作用,见表5。

表5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典型冗余分析(%)Table 5 Canonical redundancy analysi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f the elderly

3 讨论

3.1 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质现状

根据以往学者对MUNSH 总分范围的划分,MUNSH总分≥36 分为高幸福水平,≤12 分为低幸福水平,介于两者之间为中等水平[18]。本研究中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林村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总分为(39.72±7.74)分,处于高幸福水平,且高于全国常模[17],与刘钰曦等[19]研究结果相符,说明广东省东莞市的老年人整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这可能与独居情况较少有关。本研究中老年人PE 和PA 分数较高,说明老年人生活中的正性、积极的情感和体验较多,幸福指数较高。龙苏兰等[3]研究表明,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为(21.33±1.36)分,本次的研究所得的主观幸福感总分较其高。李文芳等[20]研究发现独居老年人的负性因子显著高于非独居老年人,这是由于老年人长期独自居住,生活模式单一,缺少家人、朋友的关心与陪伴,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出现失落、孤独等负面情绪。本研究中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占88.98%(444/499),而独居老年人仅占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7.43%(33/444),因此,推测独居可能会降低老年人幸福感的水平。

老年人CBF-PI-15 得分较高的是A(14.04±2.60)分,其次是E(11.77±4.05)分、C(10.75±3.57)分、O(7.20±3.90)分、N(6.34±3.22)分。总体来说,老年人的人格特质是积极的,说明本研究中大多数老年人的人格特质倾向于积极乐观的一面。本研究中,A的得分较高,这可能与老年人的性格有关,老年人表现出热情、善良、和蔼可亲、乐于助人等特质,与A所体现善良、富有同情心和合作精神等特质相符[8]。N 的得分最低,这可能由于老年人的情绪、情感和晚年生活较稳定,人格特征趋于谦逊顺从和沉着自信[21],而N 主要表现为情感上的不稳定、痛苦和恐惧。刘佳斌[22]指出老年人A 得分较高,而C 得分最低,与本研究的结果存在差异,原因可能与老年人生活地区的经济水平不同及城乡差异有关[23]。

3.2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大五人格特质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发现,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大五人格特质存在紧密的联系。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表明,主观幸福感与C、A、O、E 均呈正相关,与N 呈负相关,这与刘远鑫[10]、黎晓娜等[11]和李思瑾等[24]的研究结果相符,说明C、A、O 和E 得分高的人比N 得分高的人可能幸福感水平更高。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1)环境可影响其人格特质的形成[25],目前的社会环境和谐稳定,一个安定和谐、积极向上的大环境将会影响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人格倾向于积极的一面,进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2)我国的养老服务优化,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并为老年人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活动,满足了老年人物质和精神层次上的需求,增强了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3)人格特质可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情绪[8],C、A、O 和E 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方式和态度,但N 个体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导致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生活满意度降低,以至于降低其主观幸福感的水平。

现有的研究是针对人格特质单个或多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整体的相关性,且大多采用的统计分析为简单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没有进一步说明两者的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主要受PE 的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N 和C 关系密切,PA 和PE 与N 呈负相关,N 倾向明显的个体越容易出现负面情绪,正性的情感与体验越少,导致主观幸福感的水平越低。PE 和C 呈正相关,C 体现了一个人自律、谨慎和自我管控等能力,与ABDULLAHI 等[8]发现一致,说明高度责任心的人有更频繁的积极影响、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更少的负面情绪,责任心强的人更可能会自律、严谨以及有效地调节负面情绪,将有助于增强自身的主观幸福感[26]。

本研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第一,本研究只调查了一个地区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未考虑到客观条件差异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第二,该研究设计属于横断面研究,试验结果只存在相关关系,不能推因果关系。第三,本研究采用问卷和量表进行调查,具有主观性,缺乏客观的依据和指标,未来的研究可以与老年人体检数据等客观资料相结合。

综上,本文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倾向于积极乐观的人格特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水平,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PE 与C 之间的正相关,与N 之间的负相关,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大于主观幸福感对人格特质的影响作用,未来可针对不同人格特质的老年人的需求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积极开展心理学干预、情绪调节、音乐治疗、叙事疗法及体育锻炼等方式,从而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改善老年人不良的心理问题,以便制定更科学的养老策略,进行精准干预,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作者贡献:周玉杰、刘欢婷、万崇华负责文章构思与整体框架设计;周玉杰、刘欢婷、甘奇慧负责数据收集、整理和录入;周玉杰、刘欢婷、万崇华、肖俊辉负责结果的分析与解释;万崇华、甘奇慧、肖俊辉、刘钰曦负责英文部分及论文的修订;刘钰曦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论文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