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盐城 224100)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较高,患者表现为血压水平长期超标,且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1]。心衰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临床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2]。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作为一种新型抗心衰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双重抑制作用,有助于抑制心室重构,调节心功能,临床应用效果十分确切。同时,沙库巴曲缬沙坦还可以发挥舒张血管、减小体循环压力的作用,对治疗高血压有着良好的效果。我院就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高血压合并心衰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中抽取102例。纳入标准:均经相关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治疗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活动后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其他脏器病变、先天性或器官病变性质心力衰竭及高血压其他严重合并症患者。基于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对照组纳入50例,以单用马来酸依那普利为方案。组内男性16例,女性34例;年龄为50~96(74.21±3.02)岁;体质指数20~29(24.82±2.16)kg/m2;心功能分级:Ⅱ级14例,Ⅲ级24例,Ⅳ级12例;学历水平:本科及以上10例,专科10例,高中12例,初中10例,小学及以下8例。观察组纳入52例,以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为方案。组内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为18~97(74.01±3.11)岁;体质指数20~29(24.99±2.01)kg/m2;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24例,Ⅳ级13例;学历水平:本科及以上10例,专科11例,高中13例,初中10例,小学及以下8例。患者在知情情况下加入研究。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执行,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显示数据相当(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对患者开展治疗,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对其日常饮食进行指导,注意以清淡饮食为主。依据患者病情确定是否开展吸氧治疗,对机体水电解质平衡进行调整。同时给予利尿剂等药物治疗。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予以马来酸依那普利(生产商为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567),用量为10mg/次,2次/d,口服给药,持续治疗半年。

观察组基于常规治疗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生产商为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90002),用量为100mg/次,2次/d,口服给药,持续治疗半年。

1.3 观察指标

利用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对两组患者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进行检测,同时记录两组6min步行距离(6MWD)、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钾水平。对两组患者半年内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心源性死亡率进行记录,并予以比较。

治疗效果评判标准:治疗后,患者症状显著减轻,心功能改善至少2级,属于显效标准;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心功能改善1级,属于有效标准;治疗后,患者未满足以上要求,属于无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针对治疗效果而言,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左心功能、运动耐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SD、LVEDD、6M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6MWD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左心功能、运动耐力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压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血压水平

2.3 两组患者肾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eGFR、血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GFR、血钾变化不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肾功能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比较

半年内,观察组心力衰竭再入院患者有11例,占21.2%;对照组心力衰竭再入院患者有22例,占44%。观察组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χ2=6.079,P=0.014)。半年内,观察组心源性死亡患者1例,占1.9%;对照组心源性死亡患者1例,占2%;两组心源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情迁延,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其发生率逐年上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如果长期保持高血压状态,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左心负荷,造成左室心肌增厚、血压上升,从而引发心衰[3]。研究指出,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存在明显异常,机体儿茶酚胺水平明显上升,导致心肌细胞受损,死亡风险较大,需及时予以治疗[4]。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用药问题决定于患者是高血压合并了急性心力衰竭或者慢性心力衰竭,二者的药物治疗方案不同。当高血压合并急性心率衰竭时,需要控制急性心力衰竭的同时积极降压,主要应用硝酸甘油、乌拉地尔等降压药物。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时,首先推荐应用的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能耐受的话可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果经过治疗后血压能够达标,心率衰竭还不能纠正时,可以加袢利尿剂或噻嗪类利尿剂,如果仍然不能控制高血压,可选用氨氯地平或者是非洛地平[5]。总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要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不同,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以达到预期治疗目标。

本研究中,沙库巴曲缬沙坦是由缬沙坦以及沙库巴曲构成,其中缬沙坦能够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对血管舒张、减轻心脏负担以及减轻水钠潴留有积极影响,在高血压、心衰治疗中有显著效果。沙库巴曲可抑制脑啡肽酶活性,强化利钠肽,从而发挥血管扩张、利尿、排钠的作用[6-7]。我院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得出,针对治疗效果而言,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SD、LVEDD、6M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6MWD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源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相关文献[8-9]的报道结果基本相符,由此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改善左心功能、活动耐力方面有显著作用,从而降低了心力衰竭再入院率。此外,本文研究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GFR、血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GFR、血钾变化不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有关文献[10]的研究结果非常接近,由此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不会对患者肾功能造成影响,具有较高安全性。

本文研究尚存在一些缺陷,选取的研究病例数量相对较少,观察时间比较短,治疗药物种类选用比较少,导致研究结果局限性比较大,为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适当增加研究病例数量,延长观察时间,增加研究药物种类,从而为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开展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左心功能以及活动耐力,降低心衰复发率,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