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儿童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通常是由于患儿体内胰岛素缺乏,致使脂肪与糖的代谢处于紊乱状态而产生的一种急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儿死亡的关键因素[1]。大部分发生于I型糖尿病患儿中,症状常表现为无力、嗜睡、呼吸间可闻腐烂苹果味,病情严重时还会造成血压降低、严重脱水、昏迷等现象。该病的病理特征为发病较快、发展迅速,若是不能及时采取得当的抢救及护理措施,将会严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现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该院进行诊治的3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进一步探析科学、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该院进行诊治的3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包括19例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年龄范围3.5~10岁,平均年龄(6.44±0.32)岁。全部患儿入院时均存在烦躁不安、意识不清、心率加速、呼吸深长等症状。其中,体温大于39℃者7例,体温36.5~37.5℃ 者27例。微量血糖检测:患儿平均血糖含量为(18.6±22.8) mmol/L。

1.2 抢救方法

1.2.1 建立静脉通路 应用静脉滞留针快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1条通路主要用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以利于扩充患儿血容量,改善患儿微循环,有效纠正酸中毒;另1条通路主要用于持续输注小剂量的胰岛素。必须保证胰岛素用量的准确性,控制单位时间内输注胰岛素的剂量,同时根据血糖含量对胰岛素的导入方式、速度给予合理调整。

1.2.2 补液 一般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必须通过补液实现纠正脱水剂扩容的效果,从而使血容量得以恢复,降低血渗透压。有效补液是抢救治疗的重要举措,根据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的治疗原则,及时纠正患儿机体的水分、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在补液开始前2 h,应及时、迅速补充生理盐水,静脉输注20 mL/kg生理盐水,以便扩充患儿的血容量,在8 h内输注液体量的50%左右。

1.2.3 供氧 患儿住院后及时给予鼻导管吸氧,以利于患儿保持呼吸畅通,以1.0~2.0 L/min的流量及时供氧,同时配合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采集患儿血液及尿液的样本进行心肌酶谱、血清C肽、血清胰岛素、动脉血气、血常规、血气以及血生化等指标检测,同时在患儿排尿后检查其尿糖、尿酮体。

1.2.4 预防治疗 当患儿意识不清时,一般会出现躁动,应注意避免患儿坠床事件的发生。将患儿的头略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呕吐物而出现窒息。与此同时,感染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见并发症,必须严格查找感染根源,根据医嘱应用高效、合理的抗生素进行预防。并且,加强口腔及生殖器的护理干预,对长期处于昏迷状态的患儿,应帮助其及时翻身,避免压疮的出现。

1.3 护理方法

1.3.1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临床护理的辅助措施之一,科学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计划饮食而不是限制饮食,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患儿正常体重、血糖水平。告诉患儿及其家属糖尿病饮食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让患儿及其家属掌握更多的饮食常识,例如不同食物中的含糖量。由营养专家为患儿制定合理、有效的饮食方案,结合患儿的年龄、身高、体重、活动量等情况准确计算其每天摄入的卡路里。

1.3.2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指出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认识不足,并为患儿及其家属宣教疾病需要注意的事项及防治知识。针对患儿的个体化差异,制定相应的健康宣教手册,不但可以预防疾病复发,而且还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1.3.3 运动指导 运动锻炼是临床治疗及控制糖尿病的有效措施,合理的运动锻炼有助于减轻患儿体重,促进其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肌肉对糖的利用率,提高机体脂质的代谢水平。运动时间一般在餐后2~3 h,不宜空腹运动。因为患儿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差,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及家属的监护,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件。护理人员还要嘱咐患儿家属严格把控患儿的运动时间及运动量,以便发挥运动疗法的最佳效果。

1.3.4 胰岛素应用护理 98.2%的糖尿病患儿属于 I型糖尿病,因此胰岛素的合理配用是可以有效治疗、控制患儿血糖水平的,提高患儿机体各项指标的关键措施为正确、合理应用胰岛素,有效逆转酮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胰岛素只能在患儿休克症状恢复后才应用。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来说,酸中毒纠正后,血糖水平逐渐恢复稳定,应用胰岛素治疗。现阶段,应用胰岛素的方式包括胰岛素泵、优伴胰岛素笔式注射器、普通胰岛素等治疗。

1.3.5 低血糖的预防护理 低血糖是I型糖尿病患儿一种十分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所以在应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该严格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当饮食量过少、运动量过多、应用胰岛素过量时,很容易引发低血糖。患儿常表现为心率加速、出冷汗、头晕、无力、面色苍白、突发饥饿感等症状[2],严重时还会产生休克、惊厥、昏迷等现象,甚至引发死亡。胰岛素剂量过强而引发低血糖反应时,可能会产生苏木杰效应,就是在午夜至凌晨产生低血糖,但在清晨又升高,即为低血糖反应。所以,胰岛素注射后,必须紧密观察患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指导患儿及其家属鉴别低血糖反应。一旦低血糖发生,应立即平卧,补充糖水或冰糖,在必要情况下静脉推注50%浓度的葡萄糖,剂量为20 mL。

1.3.6 心理护理 因为患儿的年龄较小,患糖尿病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每天必须限制饮食、合理注射胰岛素。所以,患儿更加需要护理人员及家属的理解、帮助以及关爱,给予患儿更多的安慰及关怀,让患儿正视疾病,消除患儿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促进治疗依从性的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健康宣教、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说明糖尿病是能够治疗、控制的疾病,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认知、自我保健的意识,充分掌握控制血糖水平的非药物方法,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应对疾病产生不良反应的能力,降低疾病产生的生理、心理、精神等因素的影响,进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1.3.7 基础护理 皮肤护理:对于消瘦的患儿,皮肤抵抗力薄弱,护理人员应帮助患儿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3],及时帮助患儿修剪指甲,避免其抓伤皮肤。对于昏迷状态的患儿,应做好大小便的护理干预。尽可能降低静脉穿刺,选择适宜的留置针,注意检测穿刺部位的皮肤状况,及时更换敷贴。对于多次采血的双手指末端,必须注意清洁、干燥,避免出现感染。会阴部位的护理:对于多尿的患儿,应及时为其提供便盆,及时协助其排尿。由于尿糖对会阴部位造成的刺激,常会引起痛、痒等不适症状,每天应用温水清洗局部2~3次。对于应用尿布的患儿,一定要勤于更换,保证床单干燥、清洁。同时,补充足够的水分,避免脱水的发生。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当 P值小于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患儿治疗及护理前空腹血糖含量 (25.88±3.48)mmol/L;通过综合抢救治疗、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全部患儿的病情得到稳定控制,血糖含量明显降低至(9.17±2.25) mmol/L,治疗前、治疗后患儿的空腹血糖含量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小儿糖尿病的一种重症表现,通过及时、积极的抢救措施,能有效帮助患儿顺利、安全的渡过危险期,确保患儿血糖水平保持稳定。通过后期的胰岛素治疗、补液等护理措施,可有效纠正患儿水分、电解质、酸碱的紊乱现象[4],同时还可明显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儿的死亡率。因此,对于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行及时、有效抢救及护理措施干预,对患儿疾病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试验中,通过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措施干预后,患儿空腹血糖含量 (25.88±3.48)mmol/L明显降低至 (9.17±2.25)mmol/L,并且酸中毒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这与杨贻清等人的研究成果基本相符[5],进一步说明本次试验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总之,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有助于疾病的好转。

[1]卢贤秀.22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及护理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125-126.

[2]张志彬.探讨20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及护理措施[J].糖尿病新世界,2015,23(6):191-192.

[3]马秀花,吴富红.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抢救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9):3430-3431.

[4]张玉梅,唐超,马立华.22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及护理体会 [J].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2012,12(20):144-145.

[5]杨贻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25例的抢救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9):683-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