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敏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内科,北京 100043

早期胰岛素强化与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较

刘淑敏
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内科,北京100043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胰岛素强化与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甲组(n=60)及乙组(n=60),甲组给予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乙组患者采用降糖药口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FPG、2 hPG、HbAlc、HOMA-IR为(5.5±0.5)、(7.1±1.1)、(6.1±0.4)、(3.7±0.5),显著低于乙组(6.9±0.9)、(9.8±1.9)、(7.4±0.8)、(5.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HOMA-β为(40.1±11.8),较乙组明显提高(32.7±7.4)。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降糖药;临床效果

糖尿病(DM)作为临床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以2型糖尿病(T2DM)较为常见,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或胰岛素抵抗(IR),若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将造成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衰竭,进一步加重病情,导致糖尿病各种并发症。规范糖尿病预防和控制,有利于阻碍疾病进展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早期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缓解高血糖状态,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葡萄糖毒性损害,提高治疗效果。该文收集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 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降糖药和早期胰岛素强化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WHO(1999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11.1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lc)>9%;未接受过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知晓研究内容,同意入组研究。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严重感染或糖尿病并发症者;糖尿病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近2周内急性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者;正在使用甲状腺素、抗凝剂、糖皮质激素者;不同意入组者。遵循随机原则,将120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各60例,甲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7.91±11.03)岁;体重指数(24.2±1.7)kg/m2;病程1~3个月,平均病程(2.1±1.2)个月。乙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7.12±11.01)岁;体重指数(24.3±1.6)kg/m2;病程1~4个月,平均病程(2.2± 1.1)个月。

1.2方法

甲组患者给予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00036],一般0.3~0.5 U/(kg·d),过度肥胖可达0.8~1.0 U/(kg·d)。根据空腹、三餐后及晚餐前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2~3次/d,于餐前皮下注射。乙组给予降糖药口服治疗,给予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11020541)或(和)格列美脲片[(国药准字:H20057673]治疗,持续治疗2周~3个月。胰岛素或降糖药物均从小剂量开始,监测三餐前后血糖、睡前手指末梢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剂量,以空腹血糖在4.4~7.2 mmol/L,非空腹血糖≤10.0 mmol/L为控制目标。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进行测定[2]。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1.4统计方法

详细收集整理研究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包中对计量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均数±标准差(±s)描述,正态分布数据经t检验,统计学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治疗前后血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PG、2 hPG、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降低,甲组患者FPG、2 hPG、HbAlc水平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乙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FPG(mmol/L) 2 hPG(mmol/L) HbAlc(%)甲组(n=60)乙组(n=6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3.1±1.6 (5.5±0.5)#* 13.2±1.7 (6.9±0.9)#18.2±2.5 (7.1±1.1)#* 18.1±2.4 (9.8±1.9)#11.4±1.3 (6.1±0.4)#* 11.3±1.2 (7.4±0.8)#

2.2治疗前后胰岛素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OMA-β、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明显改善,甲组患者HOMA-IR低于乙组,HOMA-β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功能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乙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HOMA-β HOMA-IR甲组(n=60)乙组(n=6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6.8±2.6 (40.1±11.8)#*16.3±2.7 (32.7±7.4)#6.8±1.3 (3.7±0.5)#*6.7±1.4 (5.2±1.0)#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饮食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常见的糖尿病以2型糖尿病(T2DM)为主[3],其病理特征为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不足及胰岛素抵抗 (IR),长期处于高糖状态,会导致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衰竭,加重胰岛素抵抗,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早期、合理控制血糖非常重要。T2DM早期β细胞处于葡萄糖失敏感阶段,高血糖会抑制β细胞分泌功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有利于逆转分泌胰岛素功能,缓解高血糖对β细胞毒性损害,加快β细胞功能恢复[4]。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可促进机体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舒张平滑肌,一旦胰岛素抵抗,此作用明显受损。相关专家认为,此机制是到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微小血管病变的机制之一。胰岛素可刺激动脉内皮细胞脂质合成,增多平滑肌细胞,同时胰岛素抵抗患者或糖尿病患者,纤溶能力降低,内源性抗纤溶物质、凝血前体物质水平显著升高。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模式[5],门冬胰岛素30为双时相胰岛素类似物,可同时补充基础及餐时胰岛素,其含有30%可溶性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后能够迅速被机体吸收,具有起效快、峰值高的优点,能更好降低餐后血糖,而70%精蛋白结晶门冬胰岛素则释放缓慢,作用时间长,模拟了基础胰岛素的分泌,降糖作用更平稳。根据患者血糖变化,科学合理地调整胰岛素剂量,采用每日2~3次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短期内迅速控制血糖,缓解高血糖状态,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或阻碍糖尿病发生、发展。针对新诊断且未经口服药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T2DM患者,其胰岛β细胞功能未完全丧失,通过外源性胰岛素补充,可有效降低高血糖,在初诊T2DM治疗中取得明显效果[6]。

在该组研究中,甲组患者FPG、2 hPG、HbAlc水平低于乙组,说明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T2DM,可有效控制血糖;同时甲组患者HOMA-β、HOMA-IR改善优于乙组,提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缓解胰岛素抵抗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麻丽军.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2):3558-3559,3564.

[2]彭继军.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4,14(7):1381-1382,1383.

[3]徐丹.不同治疗方法在初诊2型糖尿病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12):246-247.

[4]王俊玲.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281.

[5]卢敏,陈青,朱伟年,等.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与口服降糖药疗效比较[J].浙江医学,2012,34(9):720-722.

[6]赵燕,王艳.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4,24(17):115-116.

R587.1

A

1672-4062(2016)08(a)-0043-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5.043

刘淑敏(1975.6-),女,陕西渭南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糖尿病方面工作。

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