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红萍

有人说,南宁是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一座没有特色的城市。从一方面看,这是事实,另一方面看,又是很片面的,或者说是肤浅的。我们沿着南宁这座城市漫长而跌宕起伏的成长足迹,惊喜地发现,在城市自然渐进的发展过程中,建筑作为这种连续变化的记录,以其凝固的独特方式坚定地告诉我们:南宁确实是一座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城市,一座拥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包容进取的城市。

1 南宁建筑风貌的文化背景

建筑作为一种人为产品,是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和生活而创造的环境,它的风格必然渗透着当时、当地的文化特征。建筑形成不过是这种文化特征在建筑领域中外化了的表现。南宁的发展,不仅受到岭南文化、中原文化、广府文化、百越文化、客家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自身又是一个多民族集聚地。因此,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南宁城市建筑风貌的多样性、民族性特色。

1.1 民族构成及迁徙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区域,聚居着壮、汉、瑶、苗等3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38.7%,其中壮族占全区人口的33.8%。南宁社会发展史是一部民族融合史。随着人口的迁徙,民族构成具有以下特征:1)壮族是世代居住在南宁的主体民族,在距今约一万多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邕江两岸已有原始人类活动;2)汉族是最早移居南宁的一个外来民族,秦汉时期特别是明清时期以后,中原汉族人大量从广东、湖南、安徽等省移居南宁;3)回族是元朝以后迁入的,苗、瑶族大多为清代以后迁入,其余民族多为解放后陆续从全国各地迁来。

1.2 地域文化的发展脉络

南宁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民族的迁徙带来的文化影响使南宁地域文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发展时期(见图1):1)顶蛳山贝丘文化遗址是岭南地区典型的史前文明;2)壮族是古西瓯、骆越的后裔或主要分支,壮族的生产及生活习俗保留了古越人的部分传统;3)秦以后,中原文化及其影响下的其他文化类型经过不同时代移民,南宁逐渐开启了新的民族与文化融合过程;4)明以后,以西江为纽带,以广府文化为主的岭南文化在南宁得到传播;5)近现代以来,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形成了当代壮族文化为主,多元文化融合的格局。

2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南宁建筑风貌

2.1 传统建筑风貌特征

传统建筑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是一个城市建筑风貌的文脉。对南宁传统建筑影响最大的主要为本地壮族干栏式建筑文化、南洋骑楼建筑文化以及中原地居建筑文化等(见表1)。

表1 不同文化影响下的建筑特点

2.1.1 壮族文化的影响:干栏式建筑

壮族先民为适应炎热多雨、地面潮湿、瘴气浓重、猛兽恒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创造了干栏建筑。干栏建筑多选择建在依山傍水近田的缓坡和台地上,是一种与地居形式相对应的居住类型,主要特点为:1)底层架空,人居其上;2)设有开敞前廊和晒台;3)主要房间平面布局对称;4)多采用近于歇山的四坡顶屋面,或者两坡顶加山墙披檐。

2.1.2 中原文化的影响:地居式建筑

1)传统民居建筑。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南宁市的传统民居建筑大多体现中原建筑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a.严谨的院落布局和对称的房屋结构。一般采用中间正厅+几房的平面构图,正厅两旁房间对称安排。在黄氏家族民居中有很好的体现(见图2)。b.内宅居住的分配严格和突显的宗祠位置。c.开敞的中厅显示了对当地气候的适应和变通。如黄旭初故居和金狮巷民居中的通透中厅、两厢阁楼都体现了对当地建筑文化的趋同性。

2)传统会馆、书院建筑。清代以后,从全国各省移居南宁的汉族先民在南宁经商、务工,为了增强力量,各省团结起来,建立各地商会并投资兴建各类书院(见图3)。南宁市的传统会馆建筑和书院建筑大多具有以下特点:a.建筑朝向一般以南北向为主,布局对称。以中线上几座正殿为主线,左右排列对称的厢房或庑廊,形成统一的封闭性较强的四合院式建筑群落。b.建筑等级高、装饰精美,多采用木雕、砖雕、石雕等雕刻技艺和彩绘、立匾、贴楹联等装饰手法,明显区别于周围居住建筑。

2.1.3 南洋文化:南洋骑楼建筑

南洋文化影响下的南洋建筑一开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骑楼建筑形式,传入广州后,结合岭南传统“竹筒屋”发展演化形成临街商业建筑形式。从建筑文脉上看,骑楼是以“西”为“体”,“中”为“用”的一种新型建筑文化。广西开埠及粤商入桂,才将骑楼这一建筑形式传入广西。目前南宁市老城区的多条街道保存着完整的骑楼商铺建筑。南宁骑楼平矮、明快而简洁,不像广州骑楼那般高大复杂与富丽堂皇,更讲究实用性,墙面、建筑细部等建筑装饰比较朴素。南宁骑楼的主要特点体现为:1)户内开间几乎一致,前店后居,下店上居;2)每户建筑都后退而留出连廊连柱,天井采光;3)立面装饰欧式化。

2.2 现代建筑风貌特征

2.2.1 民族文化影响下的建筑演绎

1)现代建筑的造型演绎——干栏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在壮族先民世居的故地——南宁市的现代建筑中,为了突显自己的地方民族特色,建筑设计者在现代建筑中借鉴和吸收了传统干栏建筑中的实用性和合理因素,最具代表性的是广西博物馆、广西图书馆等公共建筑与离地而居的城市住宅建筑(见图4)。

2)民族建筑的造型演绎——侗族风雨桥、鼓楼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显现。侗族的风雨桥和鼓楼以其庄重美观的造型、复杂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世界民族建筑之林的奇葩。设计师通过对这些民族建筑造型的抽象简化、隐喻等技术手法,将这些民族符号演绎到现代建筑中,如南宁市的广西区人民大会堂、青秀山公园大门等(见图5)。

3)民族文化在建筑中的装饰演绎。铜鼓、壮锦、绣球上丰富多彩的花纹图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将其花纹运用到现代城市建筑的装饰中,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民族文化内涵。如在南宁市火车站、广西大学图书馆、广西展览馆等建筑中都有很好的体现(见图6)。

2.2.2 东南亚建筑文化影响下的建筑演绎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址永久落户南宁,东南亚建筑文化开始涌入南宁。东南亚建筑符号、形式与布局等特色文化在南宁市的城市建设中逐步展现。如正在建设的东盟商务区与各国联络部建筑(见图7)。

3 结语

建筑是一种文化生态系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南宁建筑有其新陈代谢的规律,但文化的灵魂主要集中为:1)地域风情的缩影;2)民族文化的标识;3)时代潮流的镜子。因此,作为“石头的史书”,南宁建筑风貌的三大鲜明风貌特征值得我们在南宁城市特色风貌塑造中参考借鉴。

[1] 雷 翔.广西民居[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

[2] 覃彩銮.壮侗民族建筑文化[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

[3] 钟文典.广西通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4] 唐孝祥.近代岭南建筑美学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 朱 涛.广西民族建筑的表象探源[J].重庆建筑,2007(12):50-52.

[7] 滕兰花.近代广西骑楼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探析[J].中国地方志,2008(10):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