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华

没有去过香榭丽舍大街,就不能说到过巴黎;没有去过第五大道,就不能说到过纽约;没有去过王府井,就不能说到过北京;没有去过南京路,就不能说到过上海,街区商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一座城市的精彩。

1 “街区商业”的涵义

1.1 什么是街区商业

街区商业,实质上是一种动态消费,区别于服务性为主的社区商业的静态消费行为,它是社区商业的“升级版”。作为街区商业必须有独特的文化氛围,同时,街区的目标消费额可以进行偏高的设计,由于动态消费在通常有比较高的消费力,所以消费额度的计算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国外,街区商业是一种独立的商业形态,通常会拥有比较好的经营情况和投资回报。

1.2 街区商业的特点

1)铺铺临街。

街区商业最大的商业魅力就在于开放性:街中设街,四面贯通,铺铺临街,无商业死角,处处人潮涌动,商业空间充满人情味。

2)复合功能。

街区商业业态丰富,集购物、休闲、娱乐、居住等为一体,各业态间互动互补,真正使全人群(各个年龄群)、全天候一站式购物消费成为可能。

3)黄金比例。

街区商业空间不过分大,长度不过分长;街区的科学规划令人只需步行,便可轻松购物、娱乐、休闲、看电影。黄金比例的店面分布,合理的面宽及进深,让店铺投资的性价比达到最高。人性的尺度带来交往和沟通的便利,更带来有效商业时间的延长。

4)连通城市。

街区商业与道路、与城市保持密切连通。街区的格局必然是四面贯通的,街区的位置必然是要处在交通枢纽上的。商业不再是一个区域的独立体,而是一个城市人流量、信息流量、商品流量的集中地。有特色、有生命力的街区不仅极大地阻止了本地消费的外流,更大量吸纳了外围人流。

5)动静隔离。

街区商业通过空间的灵活过渡,改变了人流熙攘、环境喧嚣的商业第一印象,多条商业内街和次内街,多种功能分区,闹中取静,静中求动,实现动静隔离。消费环境幽雅、舒心、个性飞扬,业态之间动静有序,互不干扰。

6)广场效应。

街区商业更注重交流的功能:街区中势必存在广场,广场是人们迷恋一个地域的重要依据,是一个区域活力的第一见证。广场是最容易吸纳人流、聚集人气的地方,各种有特色文化味道的商业活动让商业在街区文化的包装和烘托下价值倍增。

1.3 我国街区商业的发展

在我国,街区商业的出现最早在北京。首先是建外SOHO推出特色商业街区,仿照欧美街区商业的业态模式;在北京CBD商务区内,营造一个由16条步行商业小街、300个沿街店铺以及20个双层花园组成的商业街区。

目前在全国做得最成功的街区商业项目是上海的新天地。它是一条比较古老的街改造而成的,结合了现实中的流行元素,将购物、休闲、娱乐结合在一起,被消费者接受了,所以成了上海的城市名片。“安徽黄山市的老街、北京前门的大栅栏、南京的夫子庙与秦淮河,都可以说是成功的街区项目,其共同点是在历史积淀的基础上融进了新的时代元素形成的。

2 “街区商业”的规划设计原则

2.1 对城市地域文化的尊重

21世纪是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商品经济主导的年代,这种潮流下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操作方式吞没了地区间的差异性和多元性。而当物质发达,信息自由的时代来临时,人们以往的传统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球化的力量往往瓦解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并漠视了过去的一切,造成了人文价值观的缺失。建筑作为一切艺术中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表现形式,必须尊重人文和地域等方面因素。

2.2 完整的空间环境意向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

2.3 开放的功能体系

1)多向发展。

所谓多向发展就是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中以及室内外的商业环境,其实这一点是在现代城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的制约下创造功能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的一种手段而已。

2)多功能转换。

因为商业经营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此以多功能的转换为对应措施。既设有大型的购物超市和大型商场,又设有各类专卖店和主题店,以及沿街小店铺,并配以餐饮,娱乐设施,会议展览设施来奠定它作为一个城市商业区都市城的地位。不但如此,这些功能可以随着经营活动的变化灵活转换而不会影响整个功能使用的效益。

3)立体的步行系统。

商业步行环境的创造离不开步行系统的设计,在功能多向化发展与转换的前提下,必然带来步行系统的立体化,空间化。

2.4 生态式的环境艺术

在城市街区商业空间环境的设计中,将生态与环境艺术两个概念并重是基于人们身心健康与心理愉悦的双重社会文化心理条件下的客观需求,或者说是研究街区商业空间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精神因素作用下的物质环境设计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3 “街区商业”的规划设计方法

3.1 空间规划结构

现代街区商业规划结构一般特征是以一个或几个大型商业设施为空间核心,其他商业,服务业设施按一定规律布置。其空间布局形态主要有:线型,网络型,线面型,复合型等。

1)线型或网络型均质无核空间结构。

均质型传统空间结构的特征是街区中没有核心的大型商店,全部由中小型商店构成,形成相互关系、相对均衡的均质无核结构。

中国传统街区商业主要是由传统店铺聚集形成的线面型空间。这种线型,“均质无核”的显示了东方传统商业空间形态的特征。在中国近代商业的发展过程中,由多条商业街道相互交叉,逐渐形成网络型均质无核结构。

2)线型或放射型单核空间结构。

单核结构即街区的线型空间中,有一个或多个位置相邻的大型商业设施构成空间核心,其他商业和服务设施依托此核心向一侧或多个方向延伸分布。

3)多核空间结构。

多核空间结构,即街区中有三个以上的大型商业设施,分别处于不同位置,以合理组织顾客人流缩短购物者的步行距离,是超大型街区商业的主要空间形式。但是,这种空间结构,使得街区中的商业面积极大,空间形态也向巨型化发展,不利于步行者舒适购物。

4)网络型空间形态。

网络型空间形态,即街区商业空间中,多条线型内街空间相互交叉,形成网络状空间形态,在不同的空间结构中,线型街道可以是直线或曲线形式,也可以在不同的角度进行交叉,形成多变的空间形态。

5)复合型空间形态。

复合型空间形态,即线型,网络型,均质型,核型,大型广场等各种空间形态,部分或全部使用在街区商业空间中,形成复合复杂的商业空间。这种空间形态,需要较大的空间容量,一般适合在大型街区商业中采用。

3.2 街道空间界面设计

1)建筑立面。

在街区商业外部空间中最能吸引人的建筑,是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和反映当地历史特征的建筑。优秀的街区商业区,一般聚集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将传统与现代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人既能体验到地方文化与历史,又能感受到现代文化的气息。

当然,如果在街区中存在历史建筑,就有了建筑设计的主要参照。但是,许多现代街区商业区是完全新建的,建筑风格的整体把握就应重新定位。

2)街道与广场地面。

街区商业的内街与广场地面的构成,材质,色彩,图案等都影响着空间氛围。街道地面构成的有硬质材料如花岗岩,地砖,鹅卵石,软质材料如水面,草地。街道与广场上一般还有台阶,台地,台凳,座椅,灯具,花木等,既有功能作用,又丰富空间界面,调节空间气氛。

3.3 空间环境设计

1)街区形象设计。

融合自然,营造环境幽雅,自然,舒心,个性飞扬的街区商业环境。展现绿色生态主题,以绿地,花丛,水域等景观元素,造就自然柔美,亮点突出,和谐统一的空间格局。街区商业设施应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互映衬。各功能动静有序,实现动静结合,动静平滑过渡。

街区商业的规划设计应通过空间的灵活过渡,改变人流熙熙攘攘,环境喧嚣的商业第一印象,多条商业内街和次内街,多种功能分区,闹中取静,静中求动,实现动静结合,平滑过渡。

2)循环路网设计。

应建立连续,立体化,高密度,高品质的循环路网,使行人与物流都自成体系,方便,安全,高效,形成流动性极强的街区内部空间。

3)街道家具设计。

组织适量的街道家具,可以为街区增添更多活力,为行人带来更多情趣。在步道上增设适量的宜人性设施,如座椅,电话,新闻报栏,街头造景小品等,充分体现人性化的尺度,视觉感受以及使用便利性:

一方面可以丰富视觉环境;另一方面可使街区变得具有生气。设计应在餐饮区和休闲广场设置户外凉亭,咖啡茶座,也可以为街区带来活力。宽敞的步道,长椅,咖啡茶座将使得在街区中漫步成为轻松和快乐的生活体验。

4)共享空间设计。

开拓步行街,广场等合适的共享空间,给人以放眼环顾,放松身心的空间,人们可以在此就餐和休闲。

配置姿态优美的景观树组,围合较为安静的休息小空间,人们在树下可坐可观,并可与铜像雕塑亲密接触。在商业街道中,有次序地安排花坛,街灯和座椅组合的街道小品,既美观且实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街区休息功能的需求。

4 结语

在现今的商业地产项目开发中,面临大型MALL喊停、专业市场走平的困境,街区商业因有合理的布局、便利的交通、丰富多彩的经营形式,逐渐成为商业模式的一大发展方向。街区商业以追求形式与功能的最佳组合为目的,正在成为商业地产中炙手可热的新锐模式。

[1] 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 [美]凯文·林奇.城市意向[M].项秉仁,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 [丹]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

[4] 李雄正,赵亚翘,王 悦.国外城市中心商业区与步行街[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5] 梁 雪,尚连望.城市空间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6] 张庆华,赵彦娟.泉城路商业街建设问题分析[J].山西建筑,2010,36(3):8-9.

[7] 康 健.现代化商业街区的景观和环境设计要点[J].北京商业,2000(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