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全章

1 综述

近年来我国公路工程得到迅速发展,作为其技术关键之一的路面工程也得到明显发展,其中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广泛使用。随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广泛应用,也相应暴露出一些与设计、施工及使用相关的病害,这些病害处理不好,将会严重影响行车速度、安全及舒适性。因此,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并采取针对性的处治对策,对于我国公路工程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对水泥路面常见病害成因的综述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具体的施工中必须要从路基、基层等整体的设计施工环节来预防这些病害,所以要从综合方面来分析其病害的产生原因,以期达到在整体施工的最初各个环节就能够避免和减少这些病害。

1)水是形成病害的主要原因。前几年水泥路面的横缝均是采用沥青灌缝,纵缝为施工缝不灌缝,路肩盲沟排水的设施基本没有设置。如果养护不及时,经过多年的行车作用,一种是路面板块间相互挤压,原路面横缝接缝的填缝料老化剥落破损。路面的雨水通过裂缝接缝渗入基层,造成基层软化。另一种是低洼地水排不掉,两侧就会产生积水,积水向路基渗透,通过毛细作用逐渐向上,使路基上部土层变湿。在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下,出现基层承载力不足,地基不均匀下沉。产生唧泥将基层细料冲走导致板端脱空、路面板块松动、错台、板角冒浆,最后出现断板破碎。

2)车辆超载也是造成水泥路面断板、碎板的主要原因。由于经济的发展,车流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市场竞争激烈,运输户只顾经营利益,绝大部分的货车进行改装,加高车厢,加厚大梁等等,严重超载,造成混凝土板块疲劳,形成水泥板断裂、破碎,大大缩短正常使用年限。

3)施工控制质量不严造成水泥路面破损。路基密实度不足造成不均匀沉降,病害大都分布在路基填挖交界,高填方路段和路面与桥涵等构造物交接处,因为路基不均匀下沉造成路面的沉降,在行车的冲击作用下造成错台渗水、唧泥,导致水泥路面破损。由于路面材料质量控制不佳,配合比达不到要求,拌和不均匀,压实或振捣不实等施工原因,从而降低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在荷载的作用下,混凝土路面无法承受荷载带来的竖向剪切力从而导致路面破损。

3 水泥路面病害的预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处治始终是一种事后补救的方法,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更多的应当以建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尽量在设计和施工中予以避免减少,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严格路基特别是基层参数的选取,如各基层回弹模量、含水率、液限、现场承载力等,确保施工值与设计值一致,并且设计取值与现场客观实际相符,因此必要时应加大基本设计依据、参数的现场实际测定方面的工作,而不能仅按规范选取。

2)加强路基施工管理,对填方路基,确保分层回填,分层碾压,并强化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检查工作,保证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要求压实均匀,特别是路肩部位及车道与路肩交接部位,此处极易产生纵向错台;对半填半挖路基,特别注意挖、填结合部位的碾压。

3)对用作路基的土,应加强土质的鉴别和性能测试;对膨胀土,注意区分其类别;对强膨胀土,必须置换;对中、弱膨胀土,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土质进行改良,基坡较大时,采用适当的设施来加强土坡稳定性,从而保证路面不破坏。

4)加强路面材料研究,选择适宜的材料及配比,对特殊路段,也可适量采用成本较高的新型路面材料,如钢纤维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初期投资的适当增加可大量减少后期养护费用。

5)加强路面施工管理,采用规范化、程序化的施工和养生方法,适时切缝,掌握适合的操作时机,并根据气温变化的不同情况做不同的处理。

4 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具体处理方法

4.1 加铺沥青层补强措施

加铺沥青层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有效的补强措施之一,不仅提高了路面的承载能力,消除了原有接缝处易产生唧泥、断裂、脱空等多种病害的不利影响,同时也提高了路面平整度和抗滑能力,改善了路面使用性能,提高了路面服务水平,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施工主要环节为:

1)处理破碎板:将原路面严重破碎板、严重裂缝、板角断裂等破碎板块挖除,用早强混凝土或早强钢筋混凝土进行修补至与原路面齐平,原路涵洞盖板铺装层出现破碎的也应一并处理。

2)稳定原路面板:对唧泥、脱空的混凝土面板及轻微、中等裂缝的面板进行板底压浆处理,使混凝土面板处于稳定状态。对使用时间较长,原路面基层为石灰土等水稳定性不良结构的路段,为保险起见,可对全部原有的混凝土面板进行压浆处理。

3)提高原路面防水能力:对所有缩缝、纵缝、裂缝清缝后,用填缝料灌缝。然后在原混凝土路面上加铺土工布隔离层或加铺1.5 cm~2.5 cm沥青混合料隔离层,不做隔离层的应洒布粘层油,以减少路表水下渗并提高加铺层与原路面的结合能力。

4)加铺沥青层:在隔离层(粘层)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一般应分为两层,下面层较厚(一般4 cm~8 cm),采用热稳定性较好的开级配粗粒式或中粒式沥青碎石或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较薄(一般厚2 cm~4 cm),采用防水性能较好的密级配细粒式或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横坡较小时,通过沥青面层调整路面横坡不小于1.5%。碾压时,选择压实机具吨位应考虑沥青层的厚度,防止过振引起沥青混合料二次细粒化。为防止沥青层渗水导致混凝土路面加铺后再次唧泥问题,可在旧板与沥青层间铺筑玻璃纤维布隔离层。

4.2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处理

1)断板形状:a.较直断缝;b.斜度较小断缝;c.角隅处断缝;d.斜度较大断缝。前三种情况较多见,第四种情况较少见。

2)处理方法:a.凹槽开挖根据断缝位置,把水泥混凝土面板凿开成长方形凹槽,贯通整个板厚,凹槽壁凿成1∶0.15的斜坡为最好,以使修补混凝土与面板更充分地共同支撑行车荷载。凹槽的直角边分别平行于缩缝和纵缝。对于较直的断缝,断缝的两侧开凿宽度每侧不小于20 cm,总宽度不小于40 cm;若断缝稍有斜度或弯度时,开凿时要距断缝凸出部位或端头不小于10 cm,凹槽开凿总宽度不小于40 cm;若断缝在缩缝附近,且开凿边缘距缩缝不大于40 cm时,原缩缝要作为凹槽的一个边。对于角隅处的断缝,要按开凿尺寸的要求,将断缝(断板)周围的混凝土凿开挖掉即可。b.填充凹槽时,我们用的混凝土是高于面板一级标号的膨胀混凝土。鹤台线路面面板混凝土设计标号为30号,处理断缝用0.3%的促使混凝土膨胀的材料氧化铝(即市上销售的铝粉)。其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氧化铝 =100∶158∶275∶62∶0.3。c.养生凹槽填充完毕,要在周围设有标志或障碍,不让在其上行车,待膨胀混凝土达到终凝时间(一般为8 h)时,就可在混凝土上铺厚度不小于15 cm的细土进行养生,土要经常保持潮湿状态。待养生两星期后,就可拆除标志或障碍,开放交通。

总之,道路任何病害的产生都直接或间接反映了工程的施工质量,最佳的防治时机是在建设阶段,最好的治理方法就是防患于未然。因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达到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

[1]JTJ 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S].

[2]JTJ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3]JTJ/T 037.1-200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程[S].

[4]交通部水泥混凝土路面推广组.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5]胡长顺,黄辉华.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