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岩 慕旭日 孟立波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90)

0 引言

目前,济南西部开发处于初期阶段,三座高度为110 m,150 m和200 m的在建超高层建筑基坑深度为18 m~20 m,在该地质状况区域尚属首次。伴随着深基坑的开挖,作用于基坑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的变化和分布,尚没有成熟的工程借鉴经验。而大量工程实例及理论研究表明:作用于支护结构的主动土压力是影响支护结构位移的主要因素。

本文对基坑支护结构深层位移、土压力的现场实测结果,以及深层位移和土压力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初步结论,有重要参考价值。

1 工程概况与地质条件

1.1 工程概况

拟建三座配套高层分别为110 m,150 m,200 m,分别为两座甲级写字楼和一座五星级酒店,总体结构为框架—核心筒结构,通过地上4层裙房和地下3层连成一体。总建筑面积约38万m2,基坑开挖范围271 m×192 m。地下室基坑实际开挖深度由现自然地坪算起为18.7 m~21.2 m。基坑上部7.5 m实行放坡土钉墙、下部单排支护桩联合预应力锚索相结合的支护方式。支护桩φ800 mm,间距1 000 mm。锚索深度分别为8 m,12 m,16 m。拟建场地南面紧邻地铁及大剧院各工程,西面和背面为重要交通公路,东面较为开阔。基坑测点布置图见图1。

图1 基坑测点布置图

1.2 工程地质

钻探揭示地层上部为黄河、小清河冲击成因的粘性土、粉土等,下部为山前冲洪积成因的粘性土、砂土、卵石土。基坑工程影响范围内主要有7层土,各层土的性质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场地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2 实测结果分析

基坑西侧由南向北土压力测点为TY1,TY2,TY3,基坑东侧从北向南为TY10,TY11。由于基坑上部采取放坡土钉开挖,冠梁处为7.5 m。所以,土压力测点距离地表深度依次为9 m,11 m,13 m,15 m,17 m。本文就TY2和TY11进行了对比分析。

2.1 土压力实测分析

2.1.1 监测仪器及方法

采用TJ-22型振弦式土压力计。监测从基坑开挖到底板浇筑完成28 d,为1 d/次,此后为3 d/次,监测至地下室4层建筑完毕。土压力计固定于支护桩钢筋骨架。按出厂标定数据,计算公式为:

其中,P为土压力值,kPa;K为标定系数,kPa/F;B为计算修正值,kPa;Fi为监测此次读数;F0为初始读数。

2.1.2 监测结果分析

1)由图3可以看出,土压力随深度变化有明显的较规则的特征:TY2测点土压力初期基本呈梯形分布,后期呈倒“R”形分布; TY11测点土压力初期基本呈三角形分布,后期也呈现出倒“R”形分布。

经典土压力计算:

式(2)是在挡土墙位移达到极限状态条件下得出来的。挡土墙刚性很大,不允许产生结构位移。而此基坑支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本身将产生复杂的变形,导致土压力分布大小发生改变,呈现于经典土压力理论不同的形态。

2)两测点最大土压力均较小:CX2测点为75 kPa,位于11 m深处;CX11测点为108 kPa,位于17 m。两测点最大主动土压力均介于静止土压力和主动土压力之间。而总体上实测主动土压力均小于按照水土分算(基坑采用集水井降水,水位位于基坑底以下)计算的主动土压力。

经典主动土压力计算是按极限平衡状态计算的。按照塑性理论,当土体达到该状态后,水平向应力不会继续衰减。而实测值与经典理论计算值的比较可知,在支护结构变形趋于稳定而远没有达到极限状态(见图2),实测值远小于理论极限状态计算值(根据勘察结果,各土层c,φ几乎相同,因此取为平均值,如图2直线)。土压力曲线可描述为:s0为静止土压力,sr为松弛土压力[1]:

图2 土压力随开挖实测曲线

3)由图3可知,第三次开挖后,除17 m外,CX2,CX11两测点各深度处主动土压力均有较大幅度减小。此现象可解释为:基坑开挖是从基坑壁附近开始的,以便安装相应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预应力锚索。此时,基坑中心大部尚没有开挖,并没有大面积卸载。第三次基坑大面积开挖,支护桩悬臂部分加长,支护桩位移的增加,导致土压力减小。底边和垫层的浇筑,抑制了17 m处支护桩的位移,因而,主动土压力没有出现大的变化。由此尽量减少施工工期,对减少围护结构的侧向水平位移有很重要的作用。

图3 测点土压力—位移实测曲线

2.2 土压力随水平位移变化

分析图3土压力—位移关系曲线,CX2和CX11测点不同深度处主动土压力,随支护桩位移增大呈现三种以下变化规律:

1)随支护桩位移增大,主动土压力减小。

a.CX2测点冠梁约束作用并不明显,深层水平位移0 m~9.5 m (对应土压力9 m~17 m)范围内,支护桩侧向水平位移成近似刚性侧移(见图4a))。此变化,导致11 m,13 m,15 m处土压力均有较大幅度减小。而17 m处变化较小,说明底板及垫层的抑制作用明显,有效的制止了由于基坑卸载而带来的支护桩的位移。

b.CX11测点冠梁约束作用较明显(见图4b)),出现明显的“鼓肚”。CX11深层水平位移最大值位于7.5 m处,正对应于土压力监测的15 m处。如图3土压力—位移关系曲线,15 m处出现土压力实测值随位移变化出现最大幅度变化。

图4 深层水平位移实测曲线

2)随支护桩位移增大,基坑底部桩体主动土压力略有增大。

图3 2_19和11_19曲线,桩体位移变化后期,主动土压力有所增加。说明基础底板和垫层的浇筑,抑制了桩体位移,使得此处土压力有所增大。

3)桩顶处土压力,受施工影响明显。

基坑7.5 m范围内,基坑采用放坡土钉墙支护,有效的减小了基坑上部土压力。初期9 m处的土压力只有10 kPa左右。后期施工荷载的影响,使得CX2测点9 m处土压力出现两次的增大。因此,在施工中,应注意施工荷载的影响。

3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初步得出以下认识和结论,供设计和施工参考:

1)此基坑范围内土质主要为黏性土,粘聚力大,在没有支护的情况下,自稳能力强。表现为在土压力监测中,实测主动土压力小于按极限平衡理论计算的理论值,对支护结构的作用较小。

2)与经典土压力理论比较,实测主动土压力曲线有较大差别,但与规范建议的两种曲线形式大致吻合。主动土压力变化趋势与实测深层水平位移曲线有很好的吻合度,在监测范围内呈现三种变化规律。因此,在该区域厚冲积层地质情况下,基坑监测工作应注意分析此二者间的关系,得出更明确、适用的相关规律。

3)在此基坑支护监测中,土压力实测值较小。通过本文以上分析,支护是有所富余的。因而,在以后的类似工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比分析,采取更加经济有效的支护方式,取得预期的支护效果。

[1] 刘国彬,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聂宗泉,汪清河,周 奇.软土基坑主动区土压力与位移关系实测研究[J].施工技术,2011(15):43-46.

[3] 彭社琴,赵其华.超深基坑土压力监测成果分析[J].岩土力学,2006(71):657-661,672.

[4] 郭竞宇,赵其华,张建刚.围护结构上土压力实例分析[J].岩土工程学,2003(21):24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