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雪洁 王 欢 冯新宇 谭明忠

(长安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4)

1981年交通部组织成立了“阳离子乳化沥青及其路用性能研究”课题协作组,开始对该项目进行研究。该课题于1985年基本完成,解决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由于阳离子乳化沥青有着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延长施工季节等优势,而得到广大筑路部门广泛应用[1]。在实际应用中,乳化沥青能否稳定存在,将会严重影响乳化沥青的生产、储存和使用。因此,乳液稳定性的好坏是评价乳化沥青性能的关键性指标。影响阳离子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的因素很多,有生产设备、乳化温度、乳化剂等。但是,目前对于皂液pH值对阳离子乳化沥青的研究较少,课题组通过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皂液pH值对阳离子乳化沥青稳定性的影响。

乳化沥青的稳定性取决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只有分散的沥青微粒之间具有相当大的排斥力,足以抵消沥青微粒之间的范德华力和布朗运动引起的碰撞,并能抵消重力作用引起的沉降作用时才能稳定的存在。

1 阳离子乳化沥青稳定机理

根据胶体溶液的定义[2],阳离子乳化沥青乳液属于胶体溶液。胶体溶液的不稳定主要表现在微粒之间相互碰撞聚沉。DLVO稳定理论[2-4]认为,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颗粒之间吸引力和排斥力叠加的结果,当二面或二粒接近时,有静电造成的斥力和分子间造成的吸引力。排斥力越大,则微粒之间就越不容易发生碰撞聚沉,乳液就越稳定。质点间的总势能Φ为吸引能ΦA和排斥能ΦB之和。

其中,A为Hamarker常数;a为胶体微粒半径;d为两微粒间的距离。

其中,D为介电常数;Φ为双电层电位;1/k为扩散层厚度。

吸引能公式表明:微粒半径越大,吸引力越大;微粒间的距离越大,引力越小。排斥能公式表明:微粒半径越大,排斥力越大;双电层电位越大,排斥力越大;扩散层厚度越大,排斥力越大;微粒间的距离越大,排斥力越小。乳化剂溶于水后发生离解,当亲水基吸附于沥青时,使沥青微滴带有正电荷,此时在沥青—水界面上形成扩散双电位,水—沥青体系成为稳定体系[5]。乳液中的沥青微粒的双电层电位与乳液的pH值有关。

2 试验

2.1 原材料性能检测

试验采用重交90号基质沥青,其性能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重交90号基质沥青性能检测结果

乳化剂采用慢裂快凝沥青乳化剂kzw-801U乳化剂。

采用盐酸35%调节pH值。

2.2 实验安排

采用kzw-801U慢裂快凝乳化剂对重交90号基质沥青进行乳化。加入盐酸调节皂液的pH值,用酸度计检测。1)乳化剂用量在1.4%和1.2%时,在不同pH值皂液中乳化后,检测1 d储存稳定性;2)乳化剂的用量为1.4%时,改变皂液的pH值,检测筛上剩余量。沥青用量都为60%。

2.3 结果与讨论

由图1可以看出,kzw-801U慢裂快凝乳化剂对重交90号基质沥青乳化效果,当乳化剂用量为1.4%时,皂液pH值小于3,筛上剩余量满足要求;当乳化剂用量为1.2%时,皂液pH值小于2,筛上剩余量满足要求。因此,乳化效果与乳化剂的用量和皂液pH值的大小有关。当乳化剂用量相同时,pH值越小,筛上剩余量越小。说明降低pH值有增强乳化效果的作用。筛上剩余量相同时,pH值越小,乳化剂用量越少。说明降低pH值可以提高乳化剂活性,节约乳化剂用量。

图1 筛上剩余量

由图2可以看出,当乳液的pH值在2~6范围内,随着pH值的降低,阳离子乳化沥青乳液稳定性提高。当pH值继续减小到1时,稳定性变差。说明:在一定范围内,调小pH值可以提高乳液的储存稳定性。pH值减小的过程,是氢离子浓度增加的过程。一方面,氢离子的加入,改变了乳化剂分子的电离平衡,提高了阳离子乳化沥青溶液中微粒的双电层电位,从而使微粒间的排斥力变大,不容易发生碰撞聚沉,稳定性增强;另一方面,较小的pH值,增强了乳化剂的乳化效果,使乳液中未充分乳化的微粒减少,从而提高乳液的稳定性。但是,pH值过低,反而离子浓度(Cl-)会变得很大,它破坏了双电层,降低双电层电位,从而降低了稳定性。因此pH值应在一个最佳的范围内。

图2 1 d储存稳定(乳化剂用量1.4%)

3 结语

1)分析了阳离子乳化沥青乳液稳定剂机理,乳液的不稳定主要表现为微粒间排斥力减小,发生碰撞聚结;2)微粒半径越大、扩散层厚度越大、微粒间距离越大、双电层电位越大,则排斥力越大,从而阳离子乳化沥青乳液越稳定;3)较小皂液的pH值可以提高乳化剂的活性,增强乳化效果,节约乳化剂用量;4)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皂液pH值,阳离子乳化沥青乳液稳定性提高,酸度过低,则稳定性减弱。

[1]交通部阳离子乳化沥青课题协作组.阳离子乳化沥青路面[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2]江 龙.胶体化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DcrjaguinBV,LangauLP,ActaPhysicochimURSS.14633(1941)[Z].

[4]贺 华.改性乳化沥青及微表处性能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6.

[5]申爱琴.道路工程材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