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华 王 朋 邓启勇

(1.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湖北武汉 430074;2.长江委水文局长江中游局赤壁分局,湖北赤壁 437300)

1 工程概况

拟建黄石沪士电子有限公司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黄金山工业新区,厂区用地面积24.7 ha。主要生产普通印刷电路板及汽车电路板,配套边框料、报废板、钻孔粉尘;微蚀液、蚀刻液回收铜以及回收镍、锡、金、溶剂等资源回收设施。

拟建工程设置9类废水处理系统和刷磨废水在线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厂区内处理后污水经位于厂区东南角的污水总排口排入金山大道污水管网,之后排入待建的汪仁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其处理后尾水经专用排江管道排入韦源河后进入长江。

2 地质概况

2.1 地质条件

工程区地表主要为第四系覆盖,根据工程区第四系堆积物组成的层序关系及各土层结构特征,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冲积层青灰色粉细砂、中粗砂及砂卵石,场区内分布较广,厚1.0 m~2.0 m,为含水层;②残坡积层棕黄色网纹状粉质粘土,可塑~硬塑状,场区内地表广布,厚度一般5 m~9 m。覆盖层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上统五通组砂岩、粉砂质页岩夹少量石英岩,为非含水层,区内未见较大断裂及破碎带,岩石内裂隙不发育。

2.2 水文条件

1)地表水。场地内及两侧各发育一冲沟,其东侧及中部两冲沟发源于后缘山体坡脚,补给源主要为山体泉水,西侧的冲沟为钟山水库排水沟;总体自北向南流向大冶湖。

区内较大的水体为大冶湖,平均水位16 m左右,水深约3 m,常年蓄水量1×108m3。大冶湖水质类别分别为Ⅳ类、Ⅲ类,均属中等营养化,主要超标项目为铅。

2)地下水。依据工程区水文地质结构及地下水的埋藏和径流条件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岩溶裂隙水两类。

表1 地下水水质检测结果一览表

第四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Q4)的粉细砂、中粗砂及砂卵石的孔隙中,与大冶湖湖水联系密切,多为浅埋的上层滞水,埋深一般0 m~2 m,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

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下统大冶组(T1d)和栖霞组(P1q)的灰岩、白云质灰岩内,各地层内的岩石溶蚀发育,地下水主要通过岩溶通道与其他含水层或地表水发生水力联系。

3 地下水现状监测与评价

3.1 地下水现状监测

根据地下水特征,结合场地地形及地质条件,场地内共布设5个地下水水文监测孔,监测项目为色(度)、嗅和味、浑浊度(度)、pH值、总硬度(以CaCO3计)、硫酸盐、氯化物、铜、氨氮、氟化物、氰化物、砷、镉、铬(六价)、镍、总大肠菌群及耗氧量等共16项。地下水质检测结果见表1。

3.2 地下水质现状评价

1)评价原则。地下水质量单项组分评价,按GB 3178-19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内所列分类指标(见表2),划分为五类,代号与类别代号相同,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

表2 水质类别与评价分值Fi关系表

2)计算方法。计算第i个评价指标的标准指数公式为:

其中,Fi为第i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无量纲;Ci为第 i个水质因子的监测浓度值,mg/L;C0为第 i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浓度值,mg/L。

当Fi≤1时,表示水体未污染;当Fi>1时,表示水体污染。具体数值直接反映污染物超标程度。

3)评价结果。依据上述评价方法,分别对勘察范围内地下水质量进行单项组分评价,其结果见表3。

表3 地下水水质单项组分评价结果一览表 mg/L

根据表3成果表明:场地周缘及场地内各项指标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单项目组分评价标准指数Fi值均小于1,水质未受污染,水质类别为Ⅰ类。

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4.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

建设场地在建设阶段所产生的污水主要有基础施工中的泥浆水,建材冲洗水,车辆出入冲洗水等生产污水和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等;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是生产污水,少量生活污水,废水排放总量约为1 700 m3/d。针对建设场地的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工程特征,对黄石沪士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其识别矩阵见表4。

表4 本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矩阵一览表

由表4可以看出,本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停留在生产运行阶段,影响较为严重;建设阶段对地下水的影响短暂,随施工的结束而停止;由于本项目废水污染物主要为非持久性污染物,故在服务期满后随地下水稀释、径流等作用,污染逐渐消失。

4.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场区开挖平场后,场地基础持力层分别为第四系覆盖层的粉质粘土、全强风化带粉砂岩、粘土岩及砂质页岩等。第四系粉质粘土厚度大,透水性微弱,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不易下渗;全强风化带岩体一般结构松散,渗透系数大,利于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下渗。

场区地下水径流方向总体至北向南向大冶湖方向,主要影响对象为下游及两侧的居民生活饮用水,建设项目的生活污水,特别是生产废水的下渗补给,对地下水水质可能存在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场区地下水埋深大,上部相对隔水层厚度大,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后缘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场区内无诱发原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因素,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少。但场区开挖平场后,项目建设期及运营期生产废水的下渗,对地下水水质可能存在影响。建议对场地采取一定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控制地表废水污染物的下渗,避免污染地下水。

[1]肖长来.水文地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赵 珂.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5):11-13.

[3]孙 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干关键问题探讨[J].安全环境与工程,2013(2):69-70.

[4]朱菲菲.我国地下水环境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的筛选[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3(9):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