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璇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滨水空间行为与景观设计

张 璇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通过对滨水空间特征与人的行为特征的分析,结合具体实例,提出了滨水景观精细化设计方法,以达到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使滨水空间成为休闲与娱乐的最佳场所。

滨水空间,景观,行为特征,精细化设计

1 滨水空间特征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尤为重要和独特的组成部分,主要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怡人的亲水、健身、休憩和观景场所,并增进市民之间的人际交流,具有诸多不可替代的特征。

1.1 水体造就的自然资源特征

生态多样性——滨水空间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这里生物品种多样,生物群落层次丰富并且稳定,是人们观赏、考察的特殊区域,也是人们能体会到最多自然要素的最直接场所。

滨水小气候——当水体达到一定数量、占据较大空间时,由于水体独特的物理性质,水域附近常常呈现出宜人的小气候。

1.2 滨水区独特的人文特征

水乃生命之源,人类观水、近水、亲水、傍水而居的趋水天性是历来已久的,水和人的活动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古代人们就利用水上游览、曲水流觞、钓鱼等活动亲水;在当代,划船、漂流、游泳等水上活动十分受欢迎,水边冥想、瑜伽、理疗等新的项目也应运而生,滨水空间俨然成为休闲娱乐的主要载体。滨水空间作为文化灵魂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城市深厚的文化积蕴和丰富的物质文明。

1.3 滨水空间固有的景观特征

根据水体的走向、形态、尺度的不同,滨水空间可分为沿河流、河岸走向的带状空间和临湖泊、海洋的面状空间。

1)空间形态。

带状空间因其水流的作用,形成蜿蜒河道、缓坡岸堤等特殊空间形态;面状空间水体多为静态,但因其所处地理环境不同,也呈现出沙滩、草坪等截然不同的空间形态。

2)空间秩序。

带状空间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内聚力,其空间秩序较强,有利于沿岸形成序列的空间节点。面状空间具有延展性和开阔性,能够形成相对活泼、自由的景观类型,且组合形式丰富多样。

3)空间动静。

带状空间往往较为狭长,常常作为经过性空间,面状空间则主要作为核心的停留驻足空间。

4)空间开放性。

带状空间大多具有丰富的驳岸景观元素,其空间尺度较小,较为私密;面状空间尺度相对较大,空间可塑性较强,主要以开放性空间为主。

2 人的行为特征

有学者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人的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1]:一是心理感受的景物诱因,景物因素对人的行为心理会产生多种不同感受。二是环境心理学在景观配置中的应用。在对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空间属性与人的关系,从而使人与环境达到最佳的互适状态。在个人的空间环境中,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领域。

2.1 个人空间

在环境心理学中个人空间是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自己身体与他人身体保持的距离。1959年霍尔把人际交往的距离划分为4种:亲昵距离,0 m~0.5 m,如爱人之间的距离;个人距离,0.5 m~1.2 m,如朋友之间的距离;社会距离,1.2 m~2 m,如开会时人们之间的距离;公众距离,4.5 m~7.5 m,如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人际交往的距离直接决定了不同对象需要的空间规模。

2.2 观察尺度

1)角度:D/H=1:当处于45°仰角时,是观赏任何景物细部的最佳位置;D/H=2:当处于27°仰角时,既能观察到景物的细部,又能感觉到对象的整体性,进则观察细部,退则观察整体,乃观察景物的最佳观察点。D/H=3:当处于仰角18°时,能感觉到以周围景物为背景的十分清楚的主体对象(见图1)。

2)距离: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安全距离为L=3.0 m,而人交流谈话距离为L>0.70 m 。观察事物的距离在6 m左右可看清细部(如花瓣),在20 m~25 m可看到人的面部表情,因此这一范围通常组织为近景,作为框景,导景,增加景深层次;观察事物的距离在70 m~100 m时,可看清人体活动,适宜设置为中景,同时作为主景,要求能看清景观全貌;观察事物的距离在150 m~200 m时,可看清建筑、景观群体与大轮廓,通常设置远景,作为背景起衬托作用。

2.3 行为习惯

1)步行模式:调查表明,一般情况下的适宜步行距离是400 m~500 m,持续步行时间是15 min~30 min。人性化的景观设计中往往在距离400 m~500 m之间会设置休憩节点。

2)活动群体:使用带状滨水空间的活动群体相对较多且呈小组分散,而使用面状滨水空间的活动群体较为集中。

3 滨水空间景观设计

以某湖为例,介绍景观精细化设计的几点思考。

3.1 秩序情绪化塑造

做一个设计如同讲一个故事,要有完整的情节才能满足人的心理探知,也要有转折与高潮才能激发探知的兴趣。

该湖集结了滨水空间中带状空间和面状空间,由连绵悠长的河流段串联几处开阔平静的湖泊区域。运用带状空间具有的较强方向性和人认识事物的顺序性,将该项湖滨水空间设计为四个空间序列(见图2)。

1)开始阶段,序列设计的开端,预示着将展开的内幕。在某湖进入校区的起始段,结合汇流区域视觉层次丰富的特点,在岸边设置精细景观小品,并以层次丰富的植被烘托,其既能够保证岸边节点半私密的空间感,又可以作为对岸景观的视觉屏障,使得岸边与对岸景观有交流又彼此独立。精细、创意的近景和丰富完整的中景组合,作为河流在内部的起点,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空间。

2)过渡阶段,序列设计中的过渡部分,是培养人的感情并引向高潮的重要环节,具有引导、启示、酝酿、期待以及引人入胜的功能。运用某湖河面的自由收放,形成自然空间节点,将各个节点以“一草”“一木”“一石”等稍加修饰,增加可识别性即可,营建一个舒适、自由、充满想象力的延展空间。

3)高潮阶段是序列设计中的主体,是序列的主角和精华所在,在这一阶段,目的是让人在环境中激发情绪、产生满足感等种种最佳感受。图书馆既是校园形象的代表更是精神的寄托。结合人工因素(图书馆)、自然因素(河流、植被)共同塑造多重具有震撼力的空间作为该湖的高潮再合适不过。

4)结束阶段是序列设计中的收尾部分,主要功能是由高潮恢复到平静,使人去回味、追思高潮后的余音之效果。该湖在结束段为水面开阔的湖泊区域,结合大面积的草坪,以舒适休闲的开阔空间结束,完美的演绎其精神。

3.2 节点精细化设计

该湖沿线较长,除了“开始—过渡—高潮—结束”四个景观节点的打造,根据人的行为需求,结合河流或河岸丰富的空间形态,每隔400 m~500 m设置路径节点。

路径节点主要作为休憩短暂停留的空间,应结合活动群体设置私密度不同的空间,如1人需要安静相对独立私密性较强的空间,2人~4人设置相对独立,半私密的空间,5人及以上则需要相对开放的空间。

路径节点尺寸相对较小,但应强化空间识别性,避免空间的重复和乏味。在河流水面较浅(水深不得大于0.3 m)处可设置汀步,提供戏水场地,充分的亲近水体,享受水的柔和与清凉;在深水区可设置悬空栈道(栈道必须设置安全栏杆)作为观水平台,让人能够感受水流的韵律和水花的活跃。

3.3 路径人性化设计

人的舒适步行时间大约在15 min~30 min之间,在行进过程中的设计需要更多的人性化思考。人在行进中对景观的感受不是多个景观片断的简单叠加,而是景观在时空多维交叉状态下的连续展现。对于河岸线比较长的某湖,除了界面的完整性,还需要注重路径的趣味性。可以将路径划分为几个段落,并且分别展现几个主题,也可以引导视线至对岸景观,以营建不同的空间感受。

[1] 冯倩倩.园林景观设计中心理学思维的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06,26(2):38-39.

[2] 卢一莎,李晓西.城市滨水地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8,34(8):51-52.

[3] 蔡 眉,甘德欣.基于地域文化的滨水绿道景观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14,40(12):239-240.

Thewaterfrontspacebehaviorandlandscapedesign

ZHANGXuan

(ChengduPlanning&DesignInstitute,Chengdu610041,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waterfront space characteristics and peopl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combining with specific examples, put forward the fine design method of waterfront landscape, so as to achiev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artificial and natural landscape, made the waterfront space become the best place for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waterfront space, landscap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 fine design

1009-6825(2014)33-0202-03

2014-09-19

张 璇(1989- ),女,助理工程师

TU9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