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小 策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国内外雨水管理标准及对我国的启示

李 小 策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在阐述美德两国雨水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现有的管理标准与措施,对国内城市雨水回收再利用标准体系的制定提出了新建议,指出基于绿色雨水和低影响开发的基础设施理念,建立多种方式共存的多层次、多目标的城市雨洪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雨水,回收,管理,体系,再利用

随着中国的城镇化,人类活动的扩大,城市面积不断扩张,地上地下水污染物的积累对水环境的威胁在日益加剧。建造房屋、平整土地、垦植水库洼地、覆盖河道等人类活动,扩大了不透水地面的面积,导致地表洼地的蓄水和渗透能力降低,改变了当地径流的原始行程条件。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增加同时还使峰值增加、严重缩短汇流所需的原有时间,城市洪涝灾害预见的风险加强了。此外,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增加,污染物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多,雨水不断地冲刷,积攒在大地上的污染物被带入河、湖,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水文、环境和生态问题。

1 美德两国的管理经验

1.1 美国城市雨水管理理念的发展过程

美国城市雨水管理理念的发展,经历了从排放到水量控制、水质控制、生态保护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美国城市雨水管理理念是“排放”;到了70年代,美国意识到“以排放为主”的方式不能解决城市雨水受到水体污染、城市内涝等问题,为了进一步保护水环境,他们开始运用雨水调节、滞留等管理实践来削减城市径流污染总量和峰值流量;90年代至今,美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雨水源头管理的价值大于后期治理”,雨水管理理念和技术重点转向基于低影响开发源头控制,综合利用绿色雨水基础设施,逐步构建径流污染、峰值流量与径流体积削减相结合的多目标控制体系。总结美国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发展的过程,经历了管渠排水→防涝与水质控制→多目标控制以恢复自然水文循环的转变过程,这种由单一排放到回归自然的演变过程值得借鉴。

1.2 德国城市雨水再利用

有关城市雨水回收再利用的例子在国外已相当普遍。从20世纪80年代起,发达国家就开始做相关实验、试点,探寻雨水资源再利用的途径。德国在这方面做出了相当多的努力,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德国人主要采用三种途径进行雨水回收和再利用:第一种是将屋面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此系统,将积蓄的雨水用作非饮用水,供给公共场所、企业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项目。法兰克福的一个水果饮料厂,在雨水收集回用方面做出了一个榜样,它将积蓄来的雨水用作工业循环用水,这个先进案例一度成为行业内的楷模。第二种是布置雨水渗透系统。通过在下水道口设置截污器,把路面的雨水经过截污器,再排到沿途的下水道或是蓄水池;或者渗透到地下,从而部分补充地下用水。第三种是在生态小区内设置雨水利用系统,设计人员预先设置排水管沟和坡道,种植绿地或草皮,一部分雨水渗透进入地下,另外的雨水则按规划设计进入雨水池、人工湿地等,美化小区内的景观,供观赏。

2 我国城市雨水管理的相关规定

在各大国家充分回用再利用城市雨水的背景下,我国也不甘落后,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国家和地方的标准、规范、图集和手册应用于雨水管理系统。其中,GB 50400-200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这些规范、标准、手册,规范简便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对城市回收再利用雨水方法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积极推动作用。

2.1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00-200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是我国在城市雨水利用方面的第一部国家级别的规范,它是为实现雨水资源化,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目标,针对建筑、小区在雨水回用和如何再利用方式方法而制定的标准规范。分别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维护等阶段考虑,这本规范不仅适用于民用建筑,而且适用于工业建筑。

该规范重点包含两个内容,即雨水入渗和雨水收集回用。雨水入渗是一种间接利用雨水的技术,可通过涵养补充地下用水来保持建设场地原有的水径流特征,维持原有生态水资源的自然性。渗透雨水可采用多种方式,种植绿地草皮、铺装可透水地砖、铺设管井等渗流方式,具体入渗方式应选择易于实施、技术简单且符合实际情况的措施。雨水收集回用是一种雨水直接利用技术,主要包括雨水的收集、储存、处理和回用。根据径流面的不同,雨水收集回用应采用相应的截污技术措施;存储器容积应能满足雨水回用的要求;雨水处理应根据回用水的水质、未来功能等不同的实际情况,对水采取相应的净化方式使其达到不同的水质要求,从而实现再利用;雨水回用应优先考虑冲厕、道路清扫、绿化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再利用方式。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城市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雨水收集回用有效地防止了雨水资源的流失,有效地补充了城市自来用水。

2.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促进“四节一环保”为基本目标,其中“节水与水资源利用”部分对绿色建筑在雨水利用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标准》中对节水率、非传统水源等的利用方法和具体实施措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用指标的形式对雨水收集、渗透利用等提出了定量化的要求,这些规定间接有效地促进了雨水回收再利用的进展和规范化。《标准》要求从最开始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建筑场地所在的地形地势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雨水回收及排放途径,降低雨水被污染的概率。

2.3 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

参考国外对生态住宅区的生态技术和研究方法,我国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其中对雨水的回收和再利用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比如:在一定程度上,收集的雨水可用于补充小区用水,另外,完善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排放系统和小区内部地表径流规划,可预防雨水洪涝可能带来的损坏。《手册》对地表径流雨水(必备条件)、屋顶雨水(必备条件)和雨水处理及利用(加分条件)分别作出了规定:完善现有的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生活杂用水和景观用水等;对于地表雨水,要设计合理的雨水排放及回收途径,合理提高渗透水,提高雨水回收再利用的效率。

3 我国雨水控制利用标准体系构建的启示

综合国外发达国家在城市雨水回收再利用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在此方面已经做出的努力,未来我国的雨污水回收再利用技术与管理应借鉴各国的先进经验,我国雨污水回收再利用标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1)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从美国雨水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德国在雨污水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本着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我国的雨污水管理应向多目标、多层次、回归自然的方向努力,另外应特别注意技术和管理体系在实施阶段的可实施性。运用灵活的雨污水处理技术,制定合理的雨污水管理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2)实施经济激励措施。一条政策实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可针对水受污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收取不同的治理费用标准和比例。此外,相关政府部门和协会可指定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去激励相关企业创新研究雨水回收再利用的途径和措施,对做出特殊贡献的企业、个人进行奖励,同时对破坏水环境的行为进行不同程度的罚款。

The enlightenment of rainwater management standards at home and abroad to China

LI Xiao-ce

(TaiyuanUrbanPlanningandDesignResearchInstitute,Taiyuan030001,China)

Based on elaboration of rainwater management methods between America and Germany, combined with the domestic existing management standards and measure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new proposal to domestic cities rainwater recycling standard system formulation, pointed out that the infrastructure idea based on green rain and low impact development, establishment of city rainwater management system with variety of ways coexist multi layers, multi targets was very important.

rainwater, recycling, management, system, reuse

1009-6825(2014)35-0268-02

2014-09-25

李小策(1980- ),男,工程师

TU20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