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帅

(后勤工程学院,重庆 401311)

当有人开始做某一件事时,别的人就会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参与倾向,要么亲自加入,要么体会一下别人正在进行的工作。一旦这样的过程开始,整体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的空间就形成了。

1 信息传播与交流空间的建立

1.1 在居住的区域中建立友谊的邻里空间

独家独院而又连为一体的住宅邻里,由于基地面积不大,需要房间过多,使内部光线和通风都不够。正是这种环境造成了人们生活的互相影响,互相关心,邻里之间可互相沟通情感,交流信息,互助互爱,生活气息浓厚。窄窄的小胡同里记载着儿时和邻居小朋友们玩耍争吵而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邻居们的互相关心还有傍晚纳凉的欢声笑语。

1.2 在居住空间的边缘地区建立欢快的休闲空间

休闲式的居住农庄择乡野山水之间,取传统民居形式,户外种有稻田、果树,朴素的砖瓦泥土掩映于一片山水之中,有着独有的农家意趣。这样的住宅使人马上产生轻松舒适的感觉,让压力一扫而空,曲径通幽,亲切自然,它独特的环境可以让人一吐在城市里混凝土包围下的压抑和郁闷,让人可以尽情的放松,享受着山间田野里带来的清新之风。

1.3 在空间的细部建立亲密的情感空间

当代超高层的后现代“标志性”建筑群,构成了城市中主要的风景,大都披着相似的外衣,样式壮观,却使人们的生活空间冷漠而单调。在这样的空间中,只要利用细部坡道,台阶,或是一个小小的花台,就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组成不同的休息区域。白天,在这样的小环境中,可以让办公人员的眼睛疲劳得到缓解,也可以让他们在小小的绿色包围中休息、午餐。晚上,人们可以在这样的一个贴心的去处散步聊天。经过细部空间处理,不仅能让人们紧绷的心理得到放松,还可以让人们在拥挤的城市森林中有一个释放情感的去处。

随着台阶到远处海边的远去,人的视觉渐渐被引入到了蓝色的海洋当中,一点轻松与惬意从中展示出来。

1.4 在居住的空间中的路径建立人际的交往空间

居住空间必须是人心理上能够认同的情感交流场所,道路空间形态大多是窄长的,道路在任何一处都有相似的尺度,人们可以从这样的空间中体会到比邻而居的感觉,心理上才不会有过大的起伏,自始至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才能使情感交流变成一件很自然的事。

1.5 建立装饰性的审美空间

美感在现代居住建筑空间设计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一个空间的感觉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满足人的审美心理,它代表了人民文化的一种品位,也在侧面体现了现代文明程度,各形各色的设计构成现代居住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亮点。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中有这样几句话,“效法自然”“天人合一”“融于自然”,这是一种人类回归自然,钟爱自然的情感,真实的渗透在空间设计的一种感觉,毕竟,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自然保护着人类,人类创建着自然。

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空间使用功能的满足,也在于对环境质量的感受。对安全、美观、舒适、方便等精神心理方面有以下要求:

1)可达性:包括了安全、舒适和便利。2)和谐一致性:位置、密度、色彩、形式、材料、尺度以及体量的和谐。3)视景:即人们常说的“悦人的景观”。4)可识别性:包括了领域感、场所感、安全感、标志以及特征,需生动而引人入胜。5)意义:内涵和象征。6)适居性。

2 各式各样的居住空间

德国波茨坦居住区空间规划非常有新意,这是一处占地60 ha,2 500 套住宅可容5 670 人居住的新区。它的东北有前东德时期留下的大板住宅,最终由R.克里尔城市类型学的理想而实施。其认为城市是包容生活的空间,此空间为其内在的复合交错功能服务,土地混合利用和中央广场的聚集作用都能促进社区精神的生成,中央广场的聚集作用也能促进社会精神的生成与居民相互的交往,以及人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在这个大空间中,几乎是一个单元一个样,采用完整的色调景观色彩,包括建筑与地面铺装。功能相同的建筑空间采用同一色系的颜色。在这个空间中,色彩使居住空间中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既有活力,又完整统一。

西方世界和许多贫困地区城市的无家可归者流浪生活空间又在哪里,居住空间的社会意象成了残酷的生活竞争的空间。城市的生活空间中有欢快的夜晚,也有色情的剧场空间,还有电影化的神话境界景观。在这些空间后还有另外一些人颠沛流离的空间。在这样的区分中,空间中的文化就把这些不同分隔开来。

世界上还有大量的殖民地城市,这些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大多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形成了残缺的社会居住空间。以街道为中心演化成社会空间的三点关系,街道就成为殖民地城市空间的中心。在这里,家、工作地点、社会法制为三点围绕着街道,社会生活条件恶劣的层面都在残缺的街区空间中表现出来。

街道上能看到人在社会中的礼貌与仪表,许多知识与教养的程度的概念在街道空间中具体化。在这样的知性居住空间中,仪表和装束是整体社会属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限宽广的知识领域是它的标志。在这里,知识性空间的知识意象只是一个启示,需要身居其中的人去领会。

[1]黄 飞.未来主义空间中的信息传播与体验[D].长沙:湖南大学,2008.

[2]方伦磊.试析空间信息传播设计的设计方法[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1.

[3]林 磊.东北地区城市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3.

[4]曹仁宇.城市居住空间中的模糊情感[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5]张文忠,刘 旺,李业锦.北京城市内部居住空间分布与居民居住区位偏好[J].地理研究,2003(6) :751-759.

[6]马 明.新时期内蒙古草原牧民居住空间环境建设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7]张志华,蔡方君.居住空间的情感设计理念初探[A].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 [C].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