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崔崔 鲁翠玉 徐 斌*(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

以临安青山湖绿道为例谈钢材在乡土景观中的应用

张崔崔 鲁翠玉 徐 斌*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

基于钢材的性能,分析了钢材对乡土景观的特殊价值,从文化符号表达、材料组合利用、建筑结构与装饰等方面,阐述了钢材在临安市青山湖绿道工程中的应用,指出钢材作为后工业时代的象征,拥有良好的性能与表现力,在景观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钢材,乡土景观,文化符号,建筑结构

0 引言

在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的背景下,传统高能耗和不易再生材料的弊端日益突显,寻求低碳和可再生新材料成为大势所趋[1]。但是乡土景观材料同质化问题由来已久,主要表现为对竹、木、砖、瓦、卵石等传统材料的过度依赖。乡土是创新的沃土,材料创新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因此,新材料纳入是景观进步的基础。钢材作为后工业时代的象征,其优良性能让它跳脱建筑行业的限制,成为大有前景的新型景观材料。

1 钢材的传统应用与景观释义

钢材具有自重小、强度高、塑性强、延展性好、可预制、易加工等优良的物理性能[3],因此在建筑领域应用广泛。钢材还具有多变的色彩、质感和工艺,因此随着工艺工法拓展,其美感和表现力越发引起关注,广泛应用于建筑外立面装饰、景观小品、铺装等。

1.1 钢材的历史与传统应用

由于钢材形态轻盈且富有观赏性,强度较高且结构稳固,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但是早期对钢材的认识局限于外部形态,如硬度、颜色、形状、质感等,应用也只是停留在建筑领域。

1.2 钢材的性能与景观释义

密斯曾提出所有的自然或人工材料都有自己的性格,必须在使用前了解其性格[4]。材料的景观表现语言也一样,只有把握其内在特性与外在表现的内在逻辑,才能更好的运用。

1)力学性优、作建筑结构。钢材料属于轻质高强材料,承载力大且受力均匀,故最早用作承重构件。从空间领域看,风景建筑不需完全封闭,而要让周围风景融入建筑,因此需部分打破围合边界,让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相互渗透。从技术领域看,腐蚀、变形问题的有效解决,使得钢材在建筑外表面具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5]。钢结构的天性就是对于解放空间至关重要的构架结构。正如著名的建筑理论家西格弗里德·吉迪翁(Sigfried Giedion)在著作《法国建筑、钢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阐述:由于钢铁能够以最小的尺寸容纳极高的荷载,故以钢材为代表的轻盈的构架结构取代了城堡建筑中的承重墙,从而解放了建筑空间[6]。

2)可塑性强、造型多样。金属键没有方向性的物理性质,决定了金属拥有良好的塑性和延展性,如今锻造、铸造、深冲加工、切削等多种工业加工方式使得钢材造型更灵活多变[7]。因此钢材“小品”可以满足各种设计需要,有助于复杂文化符号的表达。

3)肌理多变、色彩丰富。肌理是材料表面的细部特征,石、木等自然材料的肌理可表达材料与大地的亲密关系,钢材作为人工材料,通过涂、喷、贴、镀等手段进行技术处理可形成丰富多样的肌理,突出表现加工过程和人的创造力[8]。钢材种类丰富,其表面特征也各有特色:竹钢主要成分为竹纤维,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竹的色彩与纹理特色,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1];耐候钢板的表面氧化现象,可以表现厚重的历史感和工业感;不锈钢有金属的色泽和质感,大面积应用有镜面效果,质感细腻,与自然成对比。正是由于钢材的多种加工和工艺装饰,使得钢材呈现多种造型、组合和表现方式。

4)材料组合灵活多变。不同钢材在质感、肌理等各方面差异很大,因此不同钢材组合,可以形成丰富的空间感受[9]。另外,钢材与木材、石材、玻璃等不同性质材料的灵活组合,既实用美观又实现材料间的对比与互动。钢材与玻璃组合体现的是纤细的结构与透明的围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钢材与膜材的结合体现的是刚劲有力的骨架与轻盈自然的维护,是刚与柔的组合;钢材与木材的组合体现的是新型结构与传统肌理,是古与今的组合[5]。巧妙利用生产技术和施工工艺将材料组合使用,可以拓展设计思路,丰富景观表现力,使景观焕发生机。

1.3 钢材对乡土景观的特殊价值

狭义来讲,乡土是一个侧重地域文化的概念,景观中地域文化的表达多以符号形式实现。由于材料选择有限,传统园林只能通过匾额、楹联、窗牖等含蓄的途径表现意愿化的符号,通过木雕、石雕等形式表现场景。如今景观材料极大丰富,混凝土、玻璃、钢材、膜材料等新材料层出不穷,景观表现方式更加多样,且以不同材料表现同一景观可以给人完全不同的景观感受,因此通过材质创新可以大大丰富景观表现力[10]。

在现代景观中,钢材以良好的表现力让人体味到传统园林不曾有过的精美,在景观设施、建筑小品及铺装中多有应用。对于乡土景观而言,富有现代气息的钢材更是具有特殊的价值。首先,地域文化是乡土景观的灵魂,钢材可再现历史文化中的精髓,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如将传统的纹饰、历史事件作素材,用钢材加以表现,打造出富有文化气息的作品;其次,现在设计师思维发散,很多新奇的想法是一些传统材料难以适应的,而钢材良好的性能使效果实现成为可能[11];最后,钢材包含竹钢、不锈钢、耐候钢等性格各异的材料,可以与个性鲜明的乡土景观形成和谐或碰撞的景观效果。因此,钢材对于乡土景观的文化表达、理念实现和景观效果都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应鼓励使用。

2 临安青山湖绿道中钢材的应用分析

青山湖位于临安市东郊,建成于1964年,为大型人工湖。青山湖绿道环绕青山水库长度约42 km,与国际马拉松赛道长度相当,临湖率达80%以上,以“还湖于民,环湖与民”为宗旨,打造临安近郊的高品质、休闲型、环湖绿道。

绿道穿越地段有城市建成区、小镇、村庄、溪流等,较为复杂。形态上,青山与湖水相依,绿道与湖岸形影相随。内涵上,吴越文化贯穿其中,兼具文化与活力。材料选择上,以就地取材和乡土材料为主,加强与原场地的联系。镀锌钢、耐候钢板、工字钢等材料在各关键节点和重点部分反复出现,与大范围的乡土材料共同打造乡土与时尚共生的景观。

2.1 钢材在文化符号表达中的应用

钢材料以良好的性能和景观表现力在文化符号表达方面表现突出,在加载浓重地域文化的青山湖绿道中,更是多有体现(见表1)。

图1 青山湖绿道样板段入口主景墙

图2 节点题字与座椅

耐候钢板可表现工业感和历史感,最近在景观中应用很多。钢板自然呈现锈红色,生态自然,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乡野自然的青山湖绿道中应用耐候钢板,不仅造型多变,而且与乡野大氛围很融合。

青山湖绿道中钢材在文化符号表达中的应用原理与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相通,通过简化提炼的手段,镂空勾连的特征,图底变换的造型,实现符号的象征意义,彰显主题。以入口景墙为例,高8.5 m的钱王像的轮廓以断续钢板组成,充分利用钢板易于切割,可塑性强的优点,加上工字钢格栅的填充,使最高点6.5 m高的景墙从立面上变化丰富,形态灵动(见图1)。

2.2 钢材在建筑结构与装饰中的应用

青山湖绿道样板段入口景墙设计以钢板作轮廓,以间距180 mm,规格150 mm×75 mm×5 mm×7 mm的工字钢格栅填充,立面上形成雕像的面域,结构上支撑起雕像的架构,空间上又未完全隔断。工字钢的形状H形断面决定其在不同角度和距离有不同的厚度感和光影效果。以观赏距离约10 m为例,从正面看,格栅与间隙呈5∶12,随着角度的倾斜实体面域占的比例逐渐增大,景墙的封闭性加强。栅格化的结构形成流动的空间,景墙两侧自然空间与人工空间渗透融合,充分发挥了临湖的选址优点;格栅的形式给尺寸的设置提供了更多可能,最高点8.5 m的钱王像不给人逼迫感。超人尺度的设计使得纪念意味和视觉冲击力更强。

表1 青山湖绿道文化符号表达中钢材料的应用

青山湖样板段入口管理房以钢柱和木格栅共同构成“廊空间”边界,又是青砖建筑的立面装饰。钢柱以其高强度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也在视觉上打破完全统一的格栅带来的单调。灰空间不仅在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游离,也在不同的时间和日照条件下产生不同的光影效果(见图3)。

图3 青山湖绿道样板段入口管理房

2.3 钢材与其他材料的多变组合

钢材不仅单独使用景观效果好,不同种类钢材或者与其他类型材料组合更能发挥材料的性能,且通过材料的转换,实现历史感的视觉表达和文化符号创意。青山湖绿道中也有多种组合方式可以借鉴(见表2)。

表2 青山湖绿道中钢材的组合应用

图4 青山湖绿道栏杆

图5 青山湖绿道标识系统

钢材的组合应用是钢材突出的表现特征之一,既是出于实用,又是出于材料的对比与互动,不同钢材或钢材与其他材料灵活组合均能产生丰富的效果。除此之外,材料组合还可将各种材料的优势最大化。如钢材的导热系数很高,因此在夏季灸热而冬季冰凉,因此,一方面不会大面积用于建筑立面装饰,以免妨碍保温隔热功能,这在青山湖绿道样板段入口管理房有体现;另一方面,在人体频繁接触的位置,诸如栏杆扶手、座椅面料靠背等部位尽量避免使用钢材,因此青山湖绿道的栏杆采用钢木结合栏杆,以木质扶手规避这一问题。

3 结语

景观乡土化是如今乡村旅游和怀旧情节盛行下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必行之路。乡土景观的打造不仅应当体现对传统的继承,更应当纳入时代新兴优良材料,使景观成为时间的容器。而钢材料作为后工业时代的象征,拥有良好的性能和表现力,既可与自然环境共生,与文化符号共舞,也可打造刚与柔的碰撞,在景观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因此在乡土景观建设中,应当打破选材局限,充分发挥钢材料等新材料的性能,打造时尚的富有时代特色的乡土景观。

[1] 周文韬,周建华,张靖悦.竹钢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89-94.

[2] 李运远.简析现代景观材料的运用与设计的关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267-269.

[3] 包瑞清,马俊峰.钢材料在景观建筑设计中使用的潜力[J].山西建筑,2007,33(2):26-27.

[4] 王 林.美术形态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12.

[5] 李 晖.钢在建筑中的技术表现力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6] Giedion S.Building in France,Building in Iron,Building in Ferroconcrete[M].The Getty Center For The History of Art,1995: 209-211.

[7] 江湘芸.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22.

[8] 董国军.金属材料在杭州园林景观中的运用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1.

[9] 唐 璐.钢材的景观表现力分析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10] 刘萍萍.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手法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2(23):89.

[11] 马一箭.金属材料在园林中的应用[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The usage of steel in vernacular landscape by the example of Qingshan lake greenway in Lin’an as an example

Zhang CuicuiLu Cuiyu Xu B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e College,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Lin’an 311300,China)

Based on the steel performanc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pecial value of steel to vernacular landscape,from the cultural symbols expression,materials combination use,building structure and decoration and other aspects,elaborated the application of steel in Lin’an Qingshan lake greenway engineering,pointed out that the steel as the post industrial era symbol,had good performance and expressiveness,had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landscape area.

steel,vernacular landscape,cultural symbol,architectural structure

TU983

A

1009-6825(2016)35-0121-03

2016-09-27

张崔崔(1989-),女,在读硕士; 鲁翠玉(1991-),女,在读硕士

徐 斌(1977-),男,硕士生导师,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