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奕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1)

中心城区医院建筑改扩建设计的思考

刘奕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1)

以大型城市中心城区医院改扩建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建筑、景观、节能四方面,分析了中心城区医院建筑的改扩建设计思路,旨在为人们创造出优质、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

中心城区,医院,景观,节能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扩张,城市人口呈几何增长,原有的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城市人口的需求,医疗建筑作为城市人群服务的前沿行业,需求与供给的不匹配愈演愈烈。这种情况在大型城市的中心城区更为明晰。

在此我们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绿建节能四个层面,由大至小,由表及里对中心城区医院建筑改扩建工程提出尝试性的解决策略,以期对此相关类型工程有所辅益。

1 城市化与开放性

对于城市中心城区来说,医院地块附近往往云集行政、文化、教育、商业、宗教、民居等一系列特征区域,交通便利但也异常繁忙,城市交通及基础建设基本趋于饱和状态。如何使服务型建筑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起到更为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而不是负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老城区局促的交通和场地,使我们需要研究最适宜的交通及建筑形态,以期与城市环境匹配。在底层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设计,将院区同城市的公共空间整合,通过建筑公共空间同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利用,将建筑的外部空间,边界空间,中庭空间,屋顶空间与衔接的城市空间相结合,最大化复合利用效能。

城市公共空间的高效性设计,应同时体现在城市交通指端脉络与建筑空间的一体化整合上。将不同类型的车流、人流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给予区分引导,通过场地及城市特征对其行车系统进行多维向整合。

立体的交通组织,将人流及车流积极引入场内,舒缓院区对城市的压力,与此同时复合化利用地下交通空间,设置交通疏导中心,整合公共交通及私家车流。将大型公共交通,如地铁,出租等引入地下,降低公共人群及资源对城市地面空间的挤压。

车流的积极高效疏导,将车行系统在院区快速疏解,营造出充分的外环车流和内环人流,友好型的城市空间对于医院这种弱势群体聚集地,显得尤为重要,对人的关怀,从交通伊始就需要予以重视。

充分挖掘地下空间的利用价值,以解决城市疏导及停车严重不足带来的城市压力,原本转嫁到城市的问题,在自身体块予以充分解决,使建筑从被动性城市使用者,转变为主动性城市供给者。

2 以人为本,医患为心

城市土地价值在中心城区的境况不需言说,城市土地利用区域高密度集中开发,对于医院建筑也同样必要。区别于其他大型公共建筑,医院建筑面对的使用人群特征性极强,我们需要在考虑城市建设的同时,充分考虑医院使用人群的特征。

引入医疗综合体的概念,整合城市资源与医疗资源,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土地资源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整合,因地制宜,使得区域、场地、功能、建筑融为一体。

医疗街的概念,对于医患的使用均极为高效,与此同时,医疗街也会成为整合院区新老建筑的核心及纽带。各功能沿医街展开,形成水平与垂直方向的生长模块,我们不需要拘泥于街的形式,营造亲切的街区式尺度、突出医院结构的清晰和可识别性,并在医街合理布置小型超市、自助银行、公共电话等便民设施。简言之,以人为本是一切设计的出发点,人行系统强调最短步行,移步易景,如此,街的概念才有了其实质意义。

病患人流、亚健康、健康人群相对分离。门诊人流,住院及探视人流,办公科研人流可以选择从院区不同方向,不同标高进入院区,并且结合功能分区进行整合。

有机分为门诊,住院,后勤等区域。各区域之间,通过有效的地下车行连接,地面及空中步行连接,形成一个有机体。

以社会学、心理学和生物医学的三元模式代替生理医学一元化模式。重视人群聚集及停留空间的精细化设计。根据人们等待行为的四种类型,对不同功能空间进行穿插整合,形成的一系列外向型或内向型的公共空间,同温馨如家的就诊空间穿插设计,使绝大多数的公共空间、诊室和办公均拥有自然通风和采光。护理单元,同样以病患优先,功能周全。以人的感受入手,同时强调院区智能化及信息化设计,以新技术,新设备将常规功能使用便利化,打造现代化的诊疗空间。

以人为本,医患使用为核心,注重建筑使用的便捷性、高效性,建筑空间的归属性、识别感。

3 立体花园,生态长廊

局促的城市空间带给人们的生活压力来自于方方面面,城市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其中,人对其影响力是绝对的,我们需要整合和改造,这会变成一种相互作用。在受到挤压的城市空间中,如何寻求绿色,是我们希望能够给予医院这个特殊建筑空间的一份礼物。

在此,我们可以选择集合医疗综合体的城市功能,对其进行拆分和整合,通过其既有的结构顺序,打造流畅的平台和私密空间。整座建筑立体分区,根据位置分布的需要,功能单元区遍布于“空中花园”,开放平台或封闭的空间。花园通过建筑的外部空间,边界空间,中庭空间,屋顶空间同建筑契合。

如血管般贯穿于医疗体系内的街道,立体组织各功能区,采用模块化设计,形成门诊模块、急诊模块,医技模块、病房模块。

以立体花园为主旨进行景观设计,以内庭,天井,屋顶花园,空中绿化打造立体的绿化系统,并将其与园区采光通风有机结合,强化建筑同景观的流动与渗透,使得交通疏导人流,门诊人流,住院人流均能在不同层面享有其对应的景观资源。与此同时,新建绿化系统,同院区原有绿化系统交织,生长型的生态长廊,有效的调节小气候,改善微环境,不同标高的绿化平台形成院区的立体花园,让全区都能均衡享受阳光,空气,绿化及最便捷的服务。充分体现出地域环境下,生态花园医院的设计理念。

4 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

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也需要将绿色建筑的思维,技术运用到医院建筑的设计当中来,如何有效结合气候、日照、通风等地域特点,如何降低和规避交通噪声干扰及视线和流线干扰,都成为中心城区医院改扩建项目的难点。干扰条件众多,解决策略也会多种多样。

首先,创造可持续的节能新型建筑是必经之路,采用最佳建筑朝向、间距、采光、通风,获得最佳室内外声光热环境;响应建设海绵城市的号召,设置水循环管理系统,保证区域生态圈循环的平衡。设计之初即使用绿建计算软件进行控制,从而有效控制建筑的绿色节能基础条件。

其次,当地域及场地限定使得我们面临一些硬伤时,我们应该积极采用参数化的分析及设计手法,对于建筑的立面设计进行创意效果的整体控制。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路在此得以延续,通过控制东、西、南、北四个立面方向上的如遮阳出挑深度及其干扰密度,以适应其不同朝向对东西向遮阳、南向防直射热、全楼间接室内漫反射、临街防噪声的要求,从而使得建筑表皮全方位的同建筑功能融为一体。

简洁流畅的科技兼具功能的立面设计,从另一个侧面充分体现出医院建筑的专业气质及优雅现代的城市标志性形象。高性能建筑,应当作为一个绿色的DNA,植入医院设计的点滴,引导城市公共服务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对于改造项目,我们还应重视其科学化的拆迁与建设时序,通过高效的施工管理及控制,将其对城市周边区域及其自身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5 结语

以医患为中心,遵循“人性化,园林化,智能化,信息化,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适应新的系统医疗服务模式。

以设计为手段,深入整体院区的功能性、生态化、一体化管理,打造富有特色和地标特征的综合性医院。

希望中心城区的医院改造项目均能在积极的策略化引导后,成为城市规划的旧城疏导典范。

[1]刘玉村.什么才是真正的医院好建筑[J].建筑技艺,2016 (3):38-41.

[2]吴 凡.现代综合医院候诊空间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6(12):25,81.

[3]周 聪.医院建筑综合节能改造技术的探讨与研究[J].建筑节能,2016(3):53-56.

[4]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Consideration on the design of building renovation and expansion in central city hospital

Liu Yi
(Central South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Wuhan 430071,China)

Taking the renovation and expansion design of the central city hospital in large ci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novation and expansion design ideas for the hospital buildings of the central district from the city,buildings,landscape,and energy-saving,so as to create the qualified,comfortable and convenient hospital environment.

central district,hospital,landscape,energy-saving

TU246

:A

1009-6825(2016)36-0016-02

2016-11-31

刘 奕(1983-),女,工程师,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