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穗 南

(杭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1 工程概况

浦阳江二期工程中局部河段为凹岸段,流速较大,坡脚现状多冲沟,最深处陡坡高度大于4 m。根据历年浦阳江凹岸冲刷严重段外侧抛石效果及其他类似工程经验,该类堤段防冲问题较突出。本次设计对凹岸现状存在冲沟、冲刷严重段进行防冲方案比选。

2 冲刷深度计算

按GB 50286—20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水流平行于岸坡产生的冲刷可按下式计算:

其中,hB为局部冲刷深度,m;H0为冲刷处的水深,m;Ucp为近岸垂线平均流速,m/s;n为与防护岸坡在平面上的形状有关,一般取n=1/4~1/6;η为河床面上允许不冲流速,m/s。

取各段平均最大流速进行防冲计算,以最大流速3.22 m/s,经计算,设计河床以下岸坡最大冲刷深度1.23 m。

3 方案比选

考虑本工程存在凹岸现状无滩地且现状冲沟较深段,根据历年浦阳江凹岸冲刷严重段外侧抛石效果及其他类似工程经验,该类堤段防冲问题较突出。本次设计对凹岸现状存在冲沟、冲刷严重段进行防冲方案比选。

方案一:常水位以下采用浆砌块石护坡+塘渣回填+1.5 m深防冲大方脚+外侧3 m范围内抛石防冲。该方案优点:施工简单方便,抛石埋于河床,防冲效果好。缺点是堤防断面大,迎水坡坡面较长,浆砌块石护面较长,塘渣填筑量较多,施工需设置施工围堰,施工周期长,施工期无水情况下边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见图1。

方案二:灌砌石重力式挡墙+松木桩+外侧3 m范围内抛石防冲。考虑凹岸冲沟冲刷的严重性,根据类似工程估算在洪水期该类断面流速为普通断面流速的1.5倍~2.0倍,经初步估算,河床以上的防冲抛石粒径须达到0.4 m以上,单块抛石重量在200 kg以上,抛石表面大块石需进行理砌处理。考虑该类断面现状坡度较陡,施工期现状边坡稳定存在安全隐患,故该方案常水位以下采用灌砌石重力式挡墙,下设松木桩,减少施工期对现状边坡的扰动。该方案优点:减少了堤防断面体积与迎水坡护面,堤防施工先进行外侧抛石至非汛期低水位,可不设置围堰。缺点是:灌砌石重力式挡墙部分基础位于抛石体上,后期对抛石冲刷过程中易造成挡墙失稳;抛石设于河床之上,抛石石料要求较高且体量较多,备料较困难,抗冲效果一般,并需经常维护,见图2。

方案三:预制混凝土U型板桩防冲+灌砌石重力式挡墙。该方案在堤脚外侧插打U型板桩,桩顶浇筑钢筋混凝土帽梁锁定,形成堤前防护墙,后接斜坡。

该方案优点:U型板桩可采用船上施工,外侧无需抛石,施工简单且无需设置围堰,板桩埋深较深,防冲效果最佳,永久性最好,且维护工程量较小。缺点是:U型板桩投资较大,板桩无法进入圆砾层或基岩,对土层要求较高,见图3。

方案四:双排灌注桩+预制桩防冲+灌砌石重力式挡墙。双排桩分为前排桩和后排桩,临水侧的前排桩为连续桩(为减少投资,分主、副桩,主桩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间距为1.5 m;副桩为预制方桩,在主桩之间设置两根30 cm×30 cm的预制方桩,密排布置),背水侧的后排桩(为节省桩工程量只设主桩)为间隔桩,间距3.0 m。桩顶设置灌砌石重力式挡墙,灌注桩及预制桩深入底板10 cm。本方案既为临时支护工程,又作永久支护+防冲结构。

该方案优点:外侧无需抛石,且无需设置围堰;双排桩既为临时支护工程,又作永久支护+防冲结构;整体刚度大,抗变形能力较强,水平位移量小,安全系数较高;防冲效果最佳,永久性最好(与板桩相同),且维护工程量较小。缺点是投资大,灌注桩需要搭设临时排架进行施工,施工相对较复杂,见图4。

凹岸防冲方案比选见表1。

表1 凹岸防冲方案比选表

考虑凹岸段洪水期流速较大,冲刷较严重,堤脚一旦出现冲刷问题,很可能导致边坡失稳,堤防决堤,造成严重后果。经比选后,方案一施工期无水时边坡存在安全隐患,方案二防冲效果一般且后期挡墙易失稳,方案三与方案四防冲效果均最佳,永久性均最好,方案三较方案四投资小,但方案三无法进入圆砾层,且板桩处理深度有一定的限制,故本次设计从安全角度出发,对现状冲刷问题较突出且基础无圆砾层段,采用防冲性能最佳、永久性最好的混凝土U型板桩进行防冲设计。对于局部洪水期流速较大冲刷严重段,现状冲沟深度大于3 m,单排桩结构较双排桩刚度小,水平位移较大,很难满足结构稳定要求,且基底圆砾层埋深较浅,板桩无法进入圆砾层,故对该类堤防采用整体刚度大,抗变形能力较强,水平位移量小,安全系数较高的双排灌注桩+预制桩防冲设计。

参考文献:

[1] GB 50286—20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S].

[2] 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