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然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1 拜占庭、罗曼、哥特式建筑艺术背景

1.1 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建筑的结合

中世纪时期的建筑,其建筑灵感可追溯到古希腊城邦与古罗马帝国的建筑结合之时。著名的“古罗马圆形竞技场”就是对古希腊建筑的发展,其三层拱结构都运用到了古希腊的三种柱式,这种建筑结构的相互结合,对后世的建筑启发巨大。

1.2 古罗马帝国分裂后发展的不同建筑形制

公元395年,古罗马帝国灭亡后分裂为东西两部,西边分裂为多个小国,战乱不断,国家信奉天主教,而东边相对完整,即为拜占庭帝国,他们信奉东正教。正是因为教义的不同,导致两个帝国所建造的建筑形制也不同。西罗马帝国的教堂使用了巴西利卡式建筑结构,利用十字拱与筒形结构,发展成更为敦厚结实的罗曼式建筑。而东罗马帝国的教堂则使用了集中形制的建筑结构,结合使用穹顶与拱顶结构,成为采光较好的拜占庭式建筑。但不可否认两者都是依据古罗马的“拱”结构发展而成的。

2 拜占庭、罗曼、哥特式建筑艺术风格及其关联性

2.1 拜占庭式建筑艺术风格

拜占庭式建筑,因其信奉的是东正教,东正教不同于天主教重视圣坛上的神秘仪式,更加强调信众之间的亲密感,故其教堂形制为集中形制,即把穹顶支撑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形成以正中为焦点的平面。由于内部空间的向心性和圣坛与信众的接近,正适合东正教的要求。

其建筑风格汲取了古罗马时期万神庙的穹顶结构、东方集中式结构与西方巴西利卡条形结构,创造了帆拱结构。帆拱使得建筑物过渡更自然,形式简洁,并且使建筑物光线充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圣维塔尔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结构同时也有宗教意义,如图1所示。此图展现了圆与方的完美结合,圆代表着宇宙,方代表着大地,四周的三角形代表着链接天地间的媒介,三角形本身也意味着基督教中的圣父,圣子和圣灵,代表着三位一体。

中晚期的拜占庭建筑为穹顶添加了“希腊十字形”结构,即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典型为圣维塔尔大教堂,如图2所示。不仅如此,拜占庭式建筑还追求结构与装饰的统一,教堂内部有大量马赛克镶嵌画和粉画,颜色丰富多彩,教堂的窗户使用彩色玻璃,光照进来,更增加了宗教的神秘感。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拜占庭式建筑的几大特点:建筑结构集中稳定,内部装饰丰富华丽,具有很好的采光性。

2.2 罗曼式建筑艺术风格

“罗曼式(Romanesque)风格”,指的是欧洲从卡洛琳王朝后期的9世纪~12世纪左右的建筑风格,实际上就是继承和发展了古罗马建筑的风格,为了有所区分,故称之为罗曼风格。罗曼式教堂继承了古罗马建筑中的巴西利卡形制,“巴西利卡(basilicas)”主体是由长方形大殿构成,两侧有较低矮、狭窄的分隔间,尽头处有一个半圆形的高台,会议的主持就坐在台上。

这种厚实的长方形大厅正适合天主教仪式的需要,天主教信徒们穿过幽暗狭长的大厅来到教堂主殿的圣坛,聆听布道,内心所怀的敬畏已达到顶点,这正是教会想要达到的效果。而横向展开的双臂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容纳更多的信徒,增加教堂活动的空间。另一方面,这种十字形结构又被认为是耶稣殉难时的十字架象征,具有神圣的含义。因此,“拉丁十字”的平面形制成为经典的罗曼式教堂风格,如图3所示。

罗曼式教堂的建筑结构继承了古罗马时期的十字拱承重结构,但在此基础上改变了拱顶的建筑材料,以石头代替原先的木材建造屋顶。要想承担石头的巨大重量,建造了“筒形”拱顶结构,而后又产生“交叉肋式拱顶”。为承托这样的重型拱顶必须把墙壁和立柱建造的更为坚固,因此墙体敦实厚重,柱形矮胖。另外十字拱作为主要的承重结构,会产生很大的侧推力,为增加稳定性,中庭两边的扶壁要建的很高很厚重来抵抗侧推力。种种原因导致罗曼式建筑窗户狭窄,内部昏暗。其典型为杜勒姆大教堂,如图4所示。

从建筑艺术角度上来看,罗曼式风格教堂以厚重坚实的墙壁、高大的塔楼和半圆形拱券结构为主要特征,与拜占庭式的建筑相较采光较差,装饰较少。

2.3 哥特式建筑艺术风格

哥特式建筑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但最重要的是改变了原先的承重结构,由十字拱变为了框架式,且出现了肋骨拱和骨架券。由于建筑结构变轻,侧推力减小,原先的扶壁也变成了更轻的飞扶壁。框架式结构也使得窗户可以开的很大,进光度很好。哥特式教堂将罗曼原先厚重结实、强调水平方向稳定感的风格,转变为强调垂直线条,修长上升的独特形式。比如将原先的圆拱转变为双圆心尖拱,在视觉上更增加了其垂直向上的冲力。

圣丹尼修道院院长苏热尔率先提出哥特式的教堂建筑主要表现光、高、数这三个审美要素上。“光”代表上帝对人的光照、引领、启示与慈爱;“高”体现出人希望通过忏悔,使灵魂摆脱世俗的污秽和罪恶向天国飞升的强烈愿望;“数”表明中世纪经院主义神学所推崇的理性主义精神。如图5显示了哥特式各时期代表性建筑的风格变化。

图5a)~图5d)依次为:里昂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夏特尔大教堂、亚眠圣母院。随着时间推逝,我们可以看出,教堂变得愈加宏伟、高大、陡峭笔直。同时,墙体也逐渐趋于消失,巨大的天窗代替了墙体部分,再加上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户,使得照射进来的光线五彩斑斓。在光与影的相互交错下,将教堂营造出一种富丽神秘、宛如天堂的氛围。

哥特式建筑使用了大量的尖拱和飞扶壁,改善了罗曼式笨重的造型,使建筑有一种火焰的上冲力。同时因为窗户面积增多,采光充足,大量的装饰性彩绘玻璃镶嵌窗与墙面的雕刻出现,并在晚期装饰愈加复杂。可以说,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建筑的一个巅峰。

2.4 拜占庭、罗曼、哥特式建筑艺术风格上的关联性

笔者分别阐述了拜占庭、罗曼、哥特三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并从建筑结构,稳定性、装饰性与采光等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三个时期建筑形制的决定性因素都是宗教。影响整个中世纪的基督教对建筑的影响也是深远而关键的,而基督教的东西分化同样决定了建筑的形制也有所不同,信奉天主教的罗曼以及哥特式建筑使用了“拉丁十字”的平面形制,信奉东政教的拜占庭帝式建筑使用了集中式的平面形制,这个时期建筑的形制无疑都是为了建造更具神圣氛围的教堂,从而帮助教会更好地带动信众,壮大教会势力。

在建筑结构上,它们都是受到古罗马时期“拱结构”的影响而发展出不同的变体。“拱”即在梁柱的支撑下,屋子顶部制作大跨度的圆弧形结构拱顶和穹顶,可以覆盖大量的面积,也可形成宽阔的内部空间。拜占庭式建筑发展了古罗马时期的“穹顶结构”并创造了帆拱结构以维持平衡。罗曼式建筑更是继承了古罗马时期的“十字拱”结构,并建造的更为敦厚。哥特式建筑则继续发展出了双圆心尖拱与拱肋。可以看出,这三个时期所有的建筑结构中都带有“拱”的影子,这也是中世纪西方教堂的共同点。

在装饰性上,三种建筑的装饰都与其结构相适应。连拱式是罗曼式建筑的主要装饰风格,其几何形式的雕刻装饰附着在拱形结构之上。由于建筑结构导致开窗较小,进光不足,内部昏暗,所以其壁画多绘于稍有光亮大面积的空白墙面。而穹顶式的拜占庭建筑有较好的采光,门窗多使用彩色玻璃,加之内部有大量的马赛克镶嵌画与粉画使得整个教堂具有神圣的氛围。框架式结构的哥特建筑有更多巨型窗户,并发展了极为绚烂的装饰艺术“玫瑰花窗”等,因为极好的进光度,教堂内部的细节也更容易被人看清,所以装饰逐渐演变地更为繁复精致,雕刻与壁画趋于精美。因此,三个时期建筑的装饰都是依据建筑结构而进行改变的。

三个时期的建筑都围绕着窗占面积与墙体面积比例进行探索,对建筑结构的进化,对光的极致运用等,建造出了各有特点却又一脉相承的中世纪时期建筑,巩固了宗教的统治地位。

3 结语

不论是拜占庭时期的建筑,亦或是罗曼式,哥特式建筑,它们都处于以神为本的封建教会势力下,最主要的目的是建造出更高大,更威严,更具神圣气氛的教堂。所以教堂的结构、采光及装饰是三个时期建筑风格的关键,也是它们互为借鉴补足的关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