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嘉鑫 闫埔华

(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32)

中国传统建筑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其建筑色彩艺术特征丰富,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与借鉴意义,广府建筑作为重要组成,传承与转化其传统建筑的色彩艺术价值面临着地域性、艺术性、历史性、实用性问题,目前针对广府建筑色彩相关问题的研究尚不丰富,本文充实了这方面的研究,其独特性在于以中国传统建筑色彩艺术特征为背景,从历史、地域、文化等角度出发,探寻不同传统建筑色彩的形成原因,描绘出建筑色彩背后的决定因子与影响因素,探寻广府地区的传统建筑艺术特征,获得系统性研究成果。

1 传统建筑色彩艺术特征的影响因素

1.1 民族性与文化性在建筑色彩中的体现

1.1.1民族性对广府建筑色彩艺术特征的影响

中国多元的民族栖息地和民族文化造就了民族性差异的传统建筑色彩。广府地区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其建筑色彩的施用很大程度上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史料显示汉族崇尚红色和黄色[1]。汉族认为黄色是最高贵的颜色,象征着中央和皇权。汉族皇帝尊黄色为正色,龙袍被称作是“黄袍”。相比北方建筑,广府建筑对于红色系的运用没有北方的规模范围大,但是在建筑构件、装饰色彩中红色依旧是主角之一。例如园林的梁柱、彩绘等,见图1。

1.1.2人文思想及意识形态与广府建筑色彩艺术特征的交织

中国的传统建筑色彩具有丰富内涵,承载着独特的世界观,既具有东方对于世间万物的审美认知,也反映着居住者和使用者的思想与性格[2]。历史上,中原人民曾经多次南迁,岭南地区也迎来了社会礼制、儒家思想和风水观念的影响。

其一是封建礼制观念的影响。自古以来,色彩就已经上升到国家阶级等级的层面,《礼记》中提到古代关于用色的等级制度,从天子到诸侯再下至大夫、士、平民皆有不同用色规定,清代还规定民居只能是灰色。体现在广府建筑中如传统园林多以青砖黑瓦为基调色彩。建筑色彩作为中国社会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礼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反映出建筑及其拥有者的社会地位、所处时代等特征。比如,广府建筑中常见元素之一——彩绘,其用色、规模、样式都受到严格的标准限制,受到建筑拥有者身份以及建筑功能等特性的影响[3]。

需要指出的是,封建王朝对于建筑色彩分级有严格要求,但由于广府地区地处南疆,远离北方政治中心,特别是后期清王朝内外皆忧,封建礼教崩坏,所以广府建筑中才出现了红、金、黄等颜色用于装饰,陈家祠中“金碧辉煌”的用色才得以出现,其以青砖黑瓦为基调,但装饰中出现高等级色彩[4](见图2)。

随着中原南迁,随之传来的儒家思想也影响着广府建筑色彩。孔子和孟子的儒家思想鼓励世人积极入世,追求权欲。孟子就曾说:“如欲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岭南园林精美复杂的建筑装饰风格就是儒家入世思想影响建筑色彩的典例。

自明清以来,广府地区士商互动现象的发展带来的重商、功利、务实的文化特点对当地建筑色彩带来了影响,例如岭南园林中的彩绘、灰塑、用漆等都在一定程度脱离了规制,带有入世性、生活性、务实性[5]。

传统建筑色彩也受到传统意识形态的影响。长期历史发展所形成民族心理带来色彩的主观认知——以青代表安定,以白代表悲哀,以红代表吉庆,以黑表示败坏,以黄代表权贵[6]。反映到广府建筑中,金漆体现了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红色反映了人们追求幸福吉祥的愿望,另外,黄红色系的使用反映了岭南地区的人们对于权力的追求,这也和前面提到的儒家思想鼓励入世相契合。

例如广府建筑清晖园状元堂门口的雀替,通体进行精美的雕透,再用金漆上色,富丽堂皇,和赭色的柱形成鲜明的对比。与之类似的是陈家祠的聚贤堂,雕透同样精美繁复,橄榄色的柱和金漆粉刷的雀替搭配,再配以红底牌匾,威严庄重,见图3。

1.1.3外来文化对广府建筑色彩艺术特征的影响

广府地区历史上是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中西方建筑装饰艺术和风格在这里交汇,形成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广府建筑色彩。例如位于广东省江门市的开平碉楼,其将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艺术与西方融合,是中西方建筑艺术交汇的生动写照。

提到外来文化对广府建筑色彩的影响,玻璃不得不提。西方建筑常用的玻璃传入中国后经匠人们改进融合,将红、绿、蓝、黄等不同颜色玻璃运用到屏门、满洲窗、格扇等。满洲窗的样式风格带有西方宗教色彩,这也是广府建筑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体现。除此之外,灰塑、铜铁铸等广府建筑装饰构建也受到了西洋装饰风格的影响,形成广府地区特有色彩艺术特征。

1.2 地理环境对传统建筑色彩的影响

广府地区呈现亚热带气候特征,气候炎热潮湿,多雨水天气。建筑的色彩受此影响,采用明度较低、较为淡雅的色彩。从色彩心理学来说,这种色调能够使人产生清凉感,在南方的炎热潮湿气候中特别适宜。

气候环境对建筑色彩的影响是显著的,表现为建筑材料的选取,以及建筑的防水、防潮等,以上几点间接或直接影响了建筑色彩,这一点在中国各地的传统建筑均有体现。

地处皖南地区的徽派民居受到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影响,当地气候多雨,其建筑对排水防潮做出特别处理。其外墙采用青砖施以白粉粉刷以防潮,屋顶采用黑瓦,墙角多用灰色条石或鹅卵石,因此黑、白、灰成为徽派建筑的主色调[7]。

在广府地区以陈家祠为例,为了减少建筑接受日晒雨淋的部位受到的侵蚀,匠人们使用陶塑灰塑这类具有防水防晒功能的构件。墙体则采用透气的青砖作为建造材料。陈家祠中的铜铁铸这类装饰也具有防水防锈的特点。

广府地区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木材资源,在各式民居、祠堂、寺庙等,从结构主体到细部装饰构件均大量使用木材,木材本身也自然成为广府地区传统建筑的主要色彩来源,见图4。

2 中国传统建筑色彩的丰富内涵——以广府建筑为例

2.1 整体色彩——以余荫山房为例

广府建筑的园林色彩艺术集大成者之一是广州番禺的余荫山房,下面以此为例分析广府建筑整体色彩体现的特征。

对比北方宫廷院落的金黄琉璃,红墙红柱,江南的粉墙黛瓦,广府的传统园林集合了朴素之风和北方华丽之风,结合西洋艺术风格,加之受到自然环境、建筑材料、文化与意识形态等交相影响,广府传统园林建筑色彩自成一脉,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色彩。余荫山房的建筑色彩就采用北方华丽之风与西洋斑斓色彩之风,与南方的清新淡雅用色融合起来,独具广府风采[8],见图5。

余荫山房总体色彩上受到建筑材料的影响,砖石的灰白色与木材的原色占据了建筑的主色调,屋瓦呈灰黑色,冷色调经过调和成为其主体色调[9]。在细部装饰上,余荫山房具有岭南建筑装饰艺术的典型风格——艳丽的泥塑,注重色彩三原色搭配,墙面装饰的泥塑作品色彩鲜艳,此外还有红黄蓝三色玻璃窗花、金漆雕透的隔断、朱红题字匾额、色彩明度较高的彩绘[10]。庭院内的色彩亦然。绿色调的草木、以红色系为主的花卉、碧绿的池水、白石起拱的廊桥、朱红紫褐的栏杆挂落等色彩相互协调融合。补色的运用是园林构造中的亮点,运用红绿等补色的对比,提升色彩的对比照,给人带来冲击感与美感(见图6)。

2.2 细部色彩——以陈家祠等建筑为例

构件色彩是构成广府建筑色彩的重要部分,广府地区传统建筑构件丰富,色彩更是具有丰富内涵。其色彩是对于广府地区人文历史的反映,体现了广府地区人民特有的审美与思想内涵。

2.2.1雀替

陈家祠作为砖、木、石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木雕装饰丰富多样。雀替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重要的结构性与装饰性结合的构件在色彩搭配中起到重要作用。

陈家祠的雀替分为石雀替与木雀替。木雀替以东南亚地区坤甸木作为木雕材料,其木雕装饰多保留了木材本身的色彩——黄褐色或深红褐色,从色彩角度分析来看,陈家祠的木雕装饰色彩具有色彩明度低、纯度高的特点,主要以木材的固有色褐色为主,较少人工赋色,部分采用金漆装饰,保留了木材本身古色古香的感觉。石雀替同样是采用石材本身的象牙色,风格朴素,色彩与立柱协调。雀替除了材料本身的色彩,还会采用朱红、深绿、墨色等辅助色彩进行搭配,产生符合祠堂气质的神圣感、厚重感[1]。雀替的色彩讲求和建筑整体色彩搭配,例如北方宫殿园林色彩鲜艳华丽,其雀替用色也较为丰富和鲜艳,广府地区建筑多色彩朴素,其雀替也多为木材或石材本身的颜色[11],见图7。

2.2.2彩绘

彩绘装饰是中国传统建筑重要的色彩来源,广府地区的建筑也不例外,以陈家祠的彩绘装饰为例,其彩绘装饰多见于门神、壁画等。陈家祠大门上的门神用色以红绿为主,配以白、黄等色。绘制门神的大门为黑色,色彩分析来看,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更加具有厚重感,黑色就给人庄严牢固的感受,具有庄严感和安全感。而门神以红绿补色作为主色调,两者在色相环上180°对立,根据人的视觉系统特点,两者对比强烈,搭配黑色中和了红绿难以调和的特点,强化了对比关系,同时红黑搭配还强化了暖色作用,红绿黑三色有机结合,达到了协调,庄严的效果。

陈家祠壁画装饰题材丰富,内容充实,如“滕王阁序”“夜宴桃李”等,色彩纷呈。壁画“滕王阁序”,主色为棕黄色,人物衣饰色彩丰富,明度高,运用的色彩主要有红、绿、蓝、紫色,在低明度的背景下十分醒目,刺激着人的感官,见图8。

2.2.3陶塑

陶塑是陈家祠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一环,其色彩来源于在其表面涂绘的不同颜色的釉药,经过烧制后釉药颜色变得丰富多样,鲜亮透明,赋予建筑物色彩丰富华丽的屋顶线。

广州陈家祠的建筑在顶部大量采用陶塑瓦脊,其陶塑用色大胆艳丽,色彩层次丰富,以蓝、绿、黄、红为主,色彩种类丰富,总体色彩明度高[4],从建筑物整体来看十分醒目,配合不同明度的色彩变化,用色彩和造型营造文化内涵,辅助传递文化故事(见图9)。

2.2.4砖雕

陈家祠的砖雕主要采用广东本地区上等青砖,以浮雕为主,将青砖本身的色调青灰色作为基础。这也体现了传统建筑色彩与功能的协调。砖雕本身色彩并不绚丽,多为灰青色,但是其作为中间色在整体色彩中起到了良好的调和作用。例如在陈家祠的建筑主色调中青灰色占据了主要地位,其色彩纯度低,和灰塑等色彩明度与纯度较高的装饰构件能够很好的搭配。此外作为具有宗祠和教育功能的建筑,青灰色既能体现建筑功能要求的肃穆庄重,又能产生心理学层面的益处——形成素雅的文化教育氛围[12](如图10所示)。

2.2.5灰塑

灰塑多见于广府地区祠堂、寺庙等建筑,通常色彩丰富,具有巨大民间艺术价值和显著的广府特色,是因地制宜的艺术性装饰,其中集大成者是陈家祠的灰塑。其内容丰富,因素取材广泛,色彩运用亦十分丰富,充实了内容题材的丰富性。色彩构成中朱红色、草绿色、土黄色占主要位置,用色注重搭配,例如蓝色与红色的搭配使用增加了画面的对比感,使得灰塑造型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活力[4]。此外,灰塑同雀替一样,也是装饰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因为灰塑的产生就是为了掩饰屋脊和瓦缝的缝隙(见图11)。

2.2.6满洲窗

满洲窗是融合广府与西洋特色的装饰艺术。无论是广府园林还是西关大屋、沿街骑楼商铺、老字号酒家中都能见到满洲窗。其玻璃颜色以蓝色、绿色、红色多见。其中蓝色系运用较多,冷色系容易给人以清凉的感受,使人镇静,还能有效减少日照辐射。在气候炎热、日照强烈的广府地区称得上因地制宜。

色彩心理学指出色彩对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例如蓝色可以很好地稳定人的情绪,具有镇静效果,绿色可以舒缓人的视觉紧张,缓解肉体痛苦等(见图12)。

2.2.7趟栊门

广府地区传统建筑门的色彩与天气炎热的气候特点有关,建筑的门扇多保持着木材原本的色彩或涂成棕色,这样可以减少因为气候炎热而感到憋闷,同时表现出当地民居的质朴。趟栊门的色彩就是木材的原色或者涂绘成棕色,体现了建筑色彩与气候的契合(见图13)。

3 广府建筑色彩艺术特征的当代启发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传统建筑色彩丰富,风格流派各异,纵观却都遵循着一定的法则和规律,凝聚着先人们的深邃智慧和艺术审美,延续着华夏千年文化的脉络。

如今城市色彩的混乱单调是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当代建筑色彩规划设计中,可以通过充分理解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与文化内涵以解决混乱与单调这两大色彩问题,铸就独特的城市色彩识别度。就广府地区建筑色彩艺术来说,其对于当代广府地区乃至整个南方地区的建筑色彩设计以及城市建筑色彩规划都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13]。

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城市色彩是城市文化底蕴的外显,缺乏文化底蕴的城市色彩是单薄的。对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的研究,有利于发掘属于广府地区的文化厚度[14]。建筑是文化表达的载体,城市的高速发展伴随着传统元素的流失,为避免本地区成为“文化沙漠”,研究并保护广府传统建筑色彩能做出一定贡献。

通过对广府传统建筑色彩的系统分析归纳,用现代的建筑手法加以表现使得现代建筑传承传统建筑的内涵美,这在文化建筑、仿传统建筑中具有较大利用前景[15]。

广府传统建筑的色彩智慧是多元的,值得当代借鉴的,建筑从来都不能脱离“环境”,脱离“人”。建筑的色彩运用同样如此,不仅仅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温气候,地形地貌,也融合宗教信仰和传统观点,同时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用色彩协调建筑、环境和人。同时应当借鉴传统于现代设计中以承载和传承传统。对于广府建筑色彩艺术特征的多维度运用,是对其最好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