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辉

(山西路桥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晋中 030600)

1 概述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国家十分重视大跨度浅埋段隧道施工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在支护结构稳定性的评定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目前,我国的大跨度黄土隧道开挖断面跨度可达到15.4 m,高度11.36 m,扁平率可达到0.73,在浅埋洞口段开挖施工过程中多座隧道出现地表沉陷、开裂等问题。为了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大跨度黄土隧道浅埋段施工速度缓慢,甚至造成工期延误。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难度大,尤其是洞口浅埋段,稳定性极差,是施工中的难点。因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布置测点,开展监控量测对大跨度黄土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支护效果进行分析,不断优化隧道支护结构,有利于提高施工进度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洞口浅埋段支护与监测方案

2.1 依托项目概况

某高速公路隧道采用分离式设计,单洞设计采用三车道大断面设计,隧道设计宽度为15.12 m,高度为8.35 m。隧道左洞全长846 m,右洞全长852 m,明洞设计长度为5 m。隧道洞口段为浅埋段,最小埋设为5.2 m,浅埋段长度为146 m。该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围岩较破碎,裂隙纹理发育,自稳能力差,有少量渗漏水,围岩等级主要为Ⅴ级,部分深埋段为Ⅳ级围岩。洞口浅埋段穿越Ⅴ级黄土围岩,属于湿陷性黄土,自稳能力差。为了保证洞口浅埋段围岩稳定,制定方案加强支护,并在施工过程中布置测点,进行监控量测,收集数据分析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2.2 洞口浅埋段支护方案

隧道洞口段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为了保证围岩稳定,设计采用超前支护、初期支护配合施工。超前支护设计采用超前长管棚注浆支护,初期支护采用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加设钢拱架联合支护。管棚钢管采用φ180钢管,壁厚6 mm,长度为30 m,上部加工有注浆孔。φ22锚杆设计长度3.5 m,钢支撑选用20工字钢,钢筋网为φ8盘条加工,双层钢筋网片,格尺寸200 mm×200 mm,C25喷射混凝土厚度为26 cm。二次衬砌选用C25模筑混凝土,设计厚度为60 cm。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布设防水层,为塑料防水板。为保证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隧道开挖采用留核心土分部开挖法。

2.3 施工现场监测方案

结合隧道洞口浅埋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布置测点进行监控量测,观测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施工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断面布置测点,进行拱顶下沉、地表下沉、围岩压力和周边位移量测。量测方法与量测频率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收集数据分析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

3 洞口浅埋段支护效果分析

3.1 地表下沉量测数据分析

在洞口浅埋段上部布置测点,使用水准仪对测点进行观测,确定地表下沉量,收集数据绘制地表下沉曲线如图1所示。从图1曲线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量测初期地表下沉量较大,下沉速度较快,最大变形速率达到5 mm/d。这主要是由于前期隧道开挖、支护扰动造成的,支护结构完成后地表下沉量不断缩小,最终达到稳定状态。根据量测结果,两周后地表沉降量基本趋于稳定,20 d后基本稳定在32 mm,说明该量测断面地表下沉量基本稳定。

3.2 周边位移量测结果分析

分别在隧道拱部、拱腰和边墙布置测点,进行周边位移量测,收集数据绘制周边位移曲线如图2所示,量测数据统计结果见表1。根据量测结果,拱腰周边位移前期变化较大,最大变化速率达到4 mm/d,这主要是由于拱部开挖支护对围岩造成的扰动导致的。在前期周边位移出现了两次较小的波动,变形速率和变形量均有所增长,这是由于分部开挖造成的,每次开挖都会产生一定的扰动,但由于开挖断面较小,相比上台阶开挖变形量较小。周边位移观测10 d以后周边位移变形量迅速下降,且逐步趋于稳定。这是由于监测断面开挖支护工作完成,逐步趋于稳定。拱腰、边墙和墙脚周边位移监测值分别稳定在35 mm,22 mm,14 mm。

表1 周边位移量测结果统计表

3.3 拱顶下沉量测结果分析

在周边位移、地表下沉的同一量测断面,布设拱顶下沉量测点,使用水准仪对拱顶下沉量进行量测,绘制变形曲线如图3所示。分析变化曲线可知,前期隧道开挖过程中拱顶下沉量较大,观测一周以后逐步趋于稳定,这是由于前期开挖对隧道围岩产生了较大的扰动,支护结构完工后变形量明显降低。监测隧道拱顶下沉最大变形速率为4 mm/d,10 d以后变形基本趋于稳定,最终稳定在24 mm左右。

3.4 围岩压力量测结果分析

为了确定隧道围岩压力的变化情况,在监测断面的拱顶、左侧拱腰、右侧拱腰埋设压力盒,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压力的变化情况。分别收集围岩压力监测数据,并绘制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分析拱顶围岩压力变形曲线可知,隧道开挖支护后,围岩压力不断增大,变化速度快,开挖7 d后围岩压力达到最大,压力值达到0.12 MPa。当边墙、仰拱开挖支护后,隧道拱部围岩压力有所下降,12 d以后逐步趋于稳定。边墙围岩压力在开挖支护后不断增加,增速较快,最大增速达到0.03 MPa/d。隧道仰拱开挖支护后,围岩压力变形速度明显下降,监测12 d后逐步趋于稳定(见表2)。

表2 围岩压力监测数据统计表 mm

4 结语

大跨度隧道施工难度大,控制不当会造成围岩或支护结构变形,侵入净空甚至塌方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布设测点进行监控量测,分析数据和变形曲线分析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得出以下结论:1)分析地表下沉、周边位移监测结果,隧道施工前期变形量较大,支护完成后基本趋于稳定,且变形量较小,满足设计要求。2)分析拱顶下沉和围岩应力的监测结果,得出在施工阶段拱顶下沉量和围岩压力变化量均较大,仰拱支护完成后变化量缩小,整体结构趋于稳定。总之,监测结果表明隧道支护结构可以保证围岩结构稳定,施工质量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