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筱林 李金晨 高 恺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5)

1 概述

在全球化的语境相互影响下,很多文化出现趋同化的现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蕴含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朱熹作为儒家文化集大成者,其礼学思想对后来的学术界以及整个东亚社会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朱子家庙作为首个当代设计的儒家礼制场所,具有儒家文化相关的祭祀,展示,教育等功能,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如何使之在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更好的服务于当代社会,满足时代需求是值得探讨的议题。

2 项目背景

朱熹作为儒家文化集大成者,承前启后,把孔子学说上升到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形态,开创了儒学的新天地。朱熹的《四书集注》即为“代圣人立说”。

“朱熹,高宗四年庚戌九月十五日生于南剑州尤溪县”[1],尤溪作为朱熹的诞生地,明代便有明孝宗命官员于朱熹诞辰去尤溪祭拜朱熹的先例。

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朱子文化,尤溪县响应国家号召,恢复朱熹诞辰祭典活动,2011年“朱子祭祀大典”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编制尤溪中华理学城旅游总体规划,筹建朱子文化园(以下简称文化园)。旨在打造集朱子祭祀、朱子文化研究、游学体验为一体的文化圣地,奠定尤溪文化发展的基石,扩大影响力,同时满足当代人的尊礼需求。

3 规划传承

对于文化园的定位,是首个展示福建“千年古县”尤溪的人文历史精华的重要名片;也将是尤溪县城市发展与文脉延续的重要节点。在尤溪中华理学城旅游规划中,确定由文化园一期和二期共同组成朱子朝圣轴线。这条轴线是一条连接尤溪历史与未来的重要轴线。它不但与尤溪老城城市发展的轴线相契合,涵盖尤溪诸多历史文化遗迹,而且完整的传承朱子文化。

文化园一期作为大众空间。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风景园林中心园林2所设计,并于2014年建成。整体设计以朱子在尤溪的故事线为主题,设计具有闽中传统景观特色,旨在恢复青印溪畔完整历史格局并展现朱子少年及成年时期在尤溪发生的故事,兼顾展示朱子生平事迹。建成后承担海峡朱子文化与旅游交流论坛,每年农历9月15日举办朱熹官方祭礼。

文化园二期作为礼仪空间,即为朱子家庙。作为中国第一个朱子家庙,是传承朱子文化的理学圣地,也是祭祀朱熹等级最高的礼制场所。

4 文庙与书院规制研究

“遵道有祠,为道统设也”[2]。

项目组首先研究文庙、书院的空间规制与园林范式,提取适用于朱子家庙的设计要点,使其足礼法而不僭越,显山水且喻情理。

文庙(又称孔庙),是奉祀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学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重要场所,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礼制场所,也是传授儒家文化的教育基地。在古代每个城市几乎都有一个文庙,这也是最醒目的儒家文化标识。

1)文庙的类型。

根据文庙发展过程和性质可以分为家庙,国庙,学庙三种类型。

家庙:孔氏家族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最早祭祀孔子的庙。家庙只有两座:曲阜文庙和衢州南宗文庙。以清代曲阜文庙为例,九进院落,呈中轴对称布局。

国庙:古代帝王代表国家祭祀孔子的专用场所。如京师文庙,位于北京: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崇圣殿,崇圣祠五座建筑。

学庙:以兴学为宗旨,学习儒家经典与祭祀孔子的庙宇合一,即“庙学合一”。

2)文庙规制。

在我国众多的文庙中,曲阜家庙等级最高,规模最大,建立最早,被认为是儒学圣地。全国各地的文庙的建筑布局基本都遵循着比较固定的形制,即以曲阜家庙的组群结构为基本模式,并根据地方的行政级别有所增减。文庙的基本格局为4部分:分别为前导空间,过渡空间,祭礼空间,后部空间。每个空间通过不同的设计要素,结合相应功能,形成逐级渐进的祭祀氛围。

5 朱熹的山水美学探寻

朱熹不但是哲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旅行家。他受父亲朱松影响,从小非常喜爱山水,有非常浓厚的自然情怀。他从自然环境中领悟到静学的重要性,《观书有感》中的“为有源头活水来”便是其中一个例子。朱熹一生著有许多游记,主要集中在记体文中。在朱杰人,严佐之等主编的《朱子全书》被收录的游记有30余篇,而其中描写福建景色的共有10篇。项目组对这些游记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得出结论:山水美学是朱熹整个理学架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项目组希望在对山水的梳理和园林建造当中,也能将游记中的这些元素融入其中。

6 设计理念

设计上以循古制·赋今义为理念,把“文庙规制”作为营造定则,“山水园林”作为诠释朱熹文人情怀的创新之笔。将儒家的礼制思想表现在整体空间布局之中,朱熹的文人情怀通过山水游记结合宋画的意境,体现在自然园林中。同时借鉴书院对于环境氛围塑造的手法,实现寓教于景,以环境教化现代人。

7 场地特征与空间布局

根据《清代书院考》和《尤溪县志》(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尤溪自古便有良好的山水格局。公山,文山相对,青印溪从中间流过。古人便在青印溪两侧的河谷地带筑屋建业。

在近代尤溪县城市发展过程中,存量用地过度开发,城市边界无序扩张。使得尤溪自然山水资源不显,城市本体风貌不张。原有的山水格局和城市视廊被遮挡,山水资源被破坏。近代的开发建设使得公山前山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

依据现状问题,项目组总结现状场地共有3个特点:首先,场地周边山水格局遭到破坏,公山其他部分山水格局较完整。其次,公山部分山体裸露,缺少植被,生态环境脆弱。最后,现状山间有一眼活泉水,这对于后期打造山水园林也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因地制宜的创新之法:

项目组将传统文庙的空间进行现实落位,推敲其尺度。现状纵向只有266 m,不足以一条轴线排布整个祭祀空间,而且整个场地较陡,坡度在30°~45°之间。为减少对周围山体的干扰,结合朱子朝圣轴线,最终确定双轴对称的空间布局。如图2所示,即以一期朱子雕像为第一条轴线起点,结合现状山体,在过渡空间进行转轴,保留公山原始植被风貌最佳区域,在该处形成核心节点。在第二条轴线上,利用周边开敞空间,形成次要节点。在轴线的末端,结合现状山体环境形成重要节点,使轴线末端最终消融于自然山林之中。

项目组融合建筑院落与自然山地的空间特征,遵循文庙空间布局特点,形成庄严肃穆的祭祀主线和自然山水园林辅线(见图3)。主线辅线和场地整体功能分区、游览路线相一致,两线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园林格局。

8 设计特色

1)山水形胜。

古人云“择胜地、立精舍、以修学业”,所以名山大川的“胜地”成为传统书院,文庙建置的首选地。

对山水形胜的体现,共有3个方面:

其一,项目选址于公山之上,正是背山面水,山环水抱的经典山水格局,符合传统书院文庙选址要求。

其二,传说朱熹的名字也与公山有关。公山,在南溪书院后,山形秀美,下抵青印溪南岸。宛若“公”字。文山与公山皆草木繁翳。朱熹出生前一天,文山与公山同时起火,火势各成篆“文”“公”。朱松(朱熹的父亲)说:“天降祥瑞,必有所印,此喜火祥兆也。”故给朱熹取名“喜火”二字的组合。

其三,朱子文化园二期(如图4所示)也是朱子朝圣轴线上的重要节点。朱子文化园一期面向大众,平坦的地势,主要以参观学习朱子文化为主。朱子家庙以尊礼祭祀为主,依靠山地环境,形成逐渐攀升祭祀主线。

对于周边环境,设计利用山形活水,打造自然式山水园林,以此体现朱熹的文人情怀和审美观。通过山泉,叠瀑,主湖,水潭,山涧,小溪等不同水体与周边山体环境相融合,形成山环水绕的自然式园林。与北侧一期的半亩方塘相连,最终汇入青印溪,构成连续水系。

设计以七组水景为线,串联整个自然山水园林(见图5)。七水分别为:意水,临水,含水,激水,跨水,汇水,藏水。

首先是意水,描绘建筑和水的关系。现状活水泉位于集成殿内,借鉴古代曲水流觞的表达形式,运用微缩式设计手法,以山水隐喻的朱熹重要思想,引导游客对于朱子文化的认识。

其次是临水,“卜筑贵从水面”如董源的溪岸图,建筑临于水旁,感受水带给人的清凉。设计中穿过弘道门,迎面便是平静的大水面。弘道门和源头亭形成对景,契合周边的环境氛围。跨过小桥,便来到源头亭,一侧的叠瀑有6 m之高,在弘道门和源头亭形成不同的视听体验。

接下来是含水(见图6)。即水在两组建筑之间也。水在弘道门和明伦堂中间,形成夹景,既拉长了视觉的纵深感,又成为两组建筑沟通的媒介,弱化了建筑的体量,使其达到视觉上的均衡。而此时一座小桥,既是通行的空间,也是观景的绝妙位置。

含水仅能解决3 m的高差,剩下的高差通过激水来化解(见图7)。水激石上,游客站在广场前,又有一处驻足观赏的景点。含水为静,激水为动,形成动静结合的连续景观。

跨水(见图8),以刘松年四景山水画为意境。站在泮池旁,上面卧有三座三拱汉白玉桥,取“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之意。

汇水(见图9),表现水和水的相遇。将截洪水和园林水汇为小潭,水潭之上架一座活水桥,人涉水来到活水亭,增加不同的空间体验。

最后一尾即为藏水(见图10)。即山和水的关系,一旁是院墙,一旁是山地,小溪从中穿过,表现出静谧谦和的气质。

设计的七组水不但成景,还保证整个场地的截洪安全,同时具有修复公山山体风貌的作用。

2)规制绥礼。

在整体空间布局方面,设计方案严格按照文庙的空间序列,依次为前导空间,过渡空间,祭礼空间,后部空间4个空间序列,每个空间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在细节方面,也通过铺装样式及小品设施充分体现文庙制式特色。最终,祭祀轴线上的空间序列,铺装样式,小品设施与建筑等级相协调,符合文庙规制,体现礼制文化(见图11)。

前导空间从棂星门开始,经过泮池和活水桥,到达弘道门(见图12)。整个广场上,设计通过3层逐渐升高的牌坊来强化空间的层次。同时辅以敞阔的空间,茂密的柏树,营造了肃穆的环境,使拜谒者产生崇敬的心理。经过最后一组棂星门,便是泮池。泮池则有圣人“乐水”的寓意。

过渡空间由弘道门及弘道门广场共同构成,是进入祭礼空间前的准备空间(见图13)。过渡空间主要供拜谒者整理衣冠,端正仪表,以示对朱熹的尊敬。

祭礼空间呈中轴对称布局,高大的集成殿坐落在两层月台之上,两侧低矮的碑廊,中间留有较宽的甬道,以此将祭祀的氛围推向高潮,烘托出庄严的空间氛围(如图14所示)。

通过两侧台阶到达后部空间,尊经阁为主体建筑,四周布置花台,层层花台消减山体高差,植物采用公山现状树种,和整个山体风貌融为一体。

设计细节方面,铺装样式按照甬路+海墁+散水的形式,整体呈现豪放大气,简洁庄重的效果。中轴线上甬道铺装等级和轴线上建筑等级协调。主路高于辅路,横向低于纵向,边路低于中路。小品设施:每个空间序列依次布置不同的设施小品,前导空间有棂星门,泮池,活水桥;过渡空间设有照壁;祭礼空间:左钟右鼓,研水湖,香炉等。

3)植物比德。

项目选取传统文化中对特定植物的象征和隐喻涵义,将其与文人气节、人格和理学教化的愿望相匹配,营造鼓励上进、修身修行的氛围。以植物造景升华为朱子家庙的人文环境,并根据祭祀主线和园林辅线的空间氛围和环境寓意,选择不同的种植方式和植物,使得植物的象征意义与审美意义并重。

在祭祀主线上,设计采用规则式种植,与中轴线呈对称布置,表达庄重肃穆的环境氛围,在前导空间种植常绿树松柏营造祭祀氛围,在集成门前对植国槐,形成柏庭翠荫。象征韬略,富贵,长寿;在祭台两侧摆植紫薇,借用紫薇的朝官之名;在尊经阁前,种植银杏,玉兰,丹桂等。银杏作为儒家的代表,象征文运;而玉兰花含苞待放,形似毛笔,有玉笔之称,丹桂即有折桂象征考试高中的寓意。

在园林辅线的设计,采用自然式种植,种植以梅,荷花,竹子代表文人气质,体现轻松宜人的环境,同时营造自然山林的环境。在莲池广种荷花,取自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在泮池旁边的山上种植竹子,通过竹子消减旁边车行路的高差,并形成景观观赏面(见图15)。

9 影响

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全国各地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展示当地特色文化价值。而文庙传统礼制场所的园林设计,既是对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理解应用,更是对新时代下的“山水比德,以物载道”的设计方式提出了要求。

在朱子文化园二期项目中,着眼的不仅是朱熹个人,而是希望从更全面的角度去考虑朱子家庙对于尤溪乃至福建文化,价值,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组希望以朱子家庙的园林设计作为研究窗口,探索出一种全面,合理,长期的园林设计方式。园林设计不是就文庙本身而设计,更应该挖掘文庙背后的礼制思想,综合考虑朱熹的儒学思想,使朱子家庙成为联结古典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沟通桥梁,更好的服务于现代社会,传承尤溪历史文脉,提高尤溪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