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杳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校产管理站,上海 200011)

1 概述

上海市黄浦区占地面积约18.71 km2,为上海历史最悠久的老城区,区内含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多达290余处。其中不少优秀历史建筑长期作为校舍使用,具有很强的教育历史传承作用。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总体提高,校舍的建筑功能需专业化改造。如何在满足历史保护要求的情况下,做到老旧校舍房屋同时满足教学需要和安全要求,是该类房屋修缮改造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本文拟以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四川中路599号校舍的保护修缮为案例,为城市优秀历史风貌建筑的改造工程提供思路。

2 规划设计

2.1 现有建筑情况

四川中路599号校舍于1907年建成,原为基督教青年会中学使用,是一幢较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于2005年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原建筑为一栋三层建筑,外墙为清水砖墙,入口处有被打断的白色三角形山花装饰和方形爱奥尼克柱式,底层有五个尺度较大的拱形门洞,带券心石。外窗为黑色钢窗(见图1)。

1993年,该房屋产权单位基督教青年会将房屋进行了改建与加层,现房屋为9层混合结构,底层~4层作为校舍建筑进行使用,总面积共4 065 m2。该处校舍用作教学使用已有百年多历史,邹韬奋、洪深等社会知名人士先后在此从事过教学活动,是黄浦区内一处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教学校舍。

经调阅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资料[1],该房屋重点保护内容为:建筑的主要立面不得改变,其中东立面外部为重点保护部位,入口门厅、楼梯间及其他原有特色装饰等为内部重点保护部位。

考虑房屋建成年代久远,且历史上存在多次改建加建,为确保校舍房屋安全,先行对该房屋进行房屋质量检测工作。根据检测报告结论[2],房屋基础满足安全性要求,承重构件基本满足要求,未见因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结构性损伤。在考虑设防烈度7度,房屋建筑为A类(后续使用年限30 a)的情况下,房屋构件承载力满足安全性使用要求。但考虑房屋1993年经过较大规模的改建加建,为确保房屋的使用安全,建议房屋内部不作改动。

2.2 建筑使用需求

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主要创新点在于所有空间设计均以“学生为中心”,模糊功能分区、模糊空间分隔,戏剧性地综合了功能需求、趣味体验和创新交互,同时为教师、学生、创新业界的使用者提供了亲自参与创造的机会。

本次修缮拟结合教学特点与校舍实际情况,加强校舍对外联系开放空间的打造,既作为学校展示教学理念的窗口,同时也起到教育办学的功能(见图2)。项目的总体建筑需求为:

1)外立面整体整修,恢复优秀历史建筑的原始风貌,修缮立面破损处提升观感。

2)内部全面装修,除保留原内部重点保护部位的特色装饰外,其余部分根据学校教学理念,打造具有通透感、与社区高校等加强联系、空间可灵活布置的校舍空间[3]。

3)针对校舍与周边建筑毗邻、校园绿化面积极度缺乏的现状。采用引入屋顶阳光、室内建筑墙绿线等方式,形成一套室内生态循环系统。该系统不仅可提升校园内部的绿化环境缓解教学疲劳,本身更是作为绿化系统的教具,给予学生最直观理解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

4)提升校舍安全,满足学生日常使用要求。

3 修缮方案

3.1 外立面整修

四川中路599号外墙形式为红砖清水墙,外墙于1993年整体加建改建时进行过涂料粉刷,目前有大面积的涂料空鼓、粉刷剥落的现象,还有多处清水墙墙体风化严重、局部砖块脱落的现象。本次修缮将把外墙涂料清洗干净,恢复原有清水墙的面貌,并修缮补充脱落丢失的细节装饰构件。

针对外立面重要的门窗构件,因改建加建原因门窗已与历史原貌有区别,本次修缮将以房屋现状为依据进行修复,修复2层~4层钢窗及底层保留历史原貌的弧形木窗。

3.2 室内装修修缮

经系统梳理排摸项目使用要求及与建筑实际现状进行比对,校舍的主要功能设置为创新社区活动空间、体育活动空间及多功能教室。

1)创新社区活动空间。通过直观地目睹进行中的学习交流,激发学生去积极探索感兴趣的领域,引发更多跨学科跨领域的链接。通过设置活动会场、小舞台小剧场、小型展览空间达到营造活动空间的目的。在室内装饰方面,采用更通透性的分隔材料,满足不改变建筑主要承重构件前提下营造开放性公共空间的要求(见图3)。

2)体育活动空间。本校舍为城市中心地区楼宇教育建筑,缺乏室外活动场地,学生长期在室内体育场内进行活动及体育教育。室内场馆虽然避免了因刮风下雨引起的自然影响,但受制于空间有限,无法进行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针对加强学生体育教学活动教学大纲要求[4],在本项目拟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打造即时可变的多功能球场,通过灯光遥控实现多种运动设施间的切换,在有限空间内满足多样化的运动需求(见图4)。

3)多功能教室。为了最大化利用狭小的校舍空间,做到空间的多功能利用[5],校舍3层设置约250 m2可容纳150人左右的多功能教室。通过可拆分舞台,可灵活摆放座椅,多功能教室可实现表演、大会、公开课、作品展示、展览等不同功能(见图5)。

3.3 绿色空间与节能展示

通过在建筑南侧外立面设置生态绿墙形成绿色墙体界面,从而在用地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提供宜人的绿色“小气候”。

通过多种新型技术展示最新节能手段。包括在屋顶设置光伏发电设施提供部分室内照明、收集屋顶雨水二次利用浇灌植物、在每个用水设备后设置智能化计量装置实时监控用水量,为使用方深化节水方案提供数据依据。

3.4 校舍安全修缮

市中心城区历保建筑用作教学校舍,考虑房屋建成历史较久,一般重点考虑结构与消防安全。

1)结构安全。

根据房屋检测报告,本承重构件基本符合要求,未见明显的因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结构性损伤。针对因长期使用造成的一般性损伤,对于砖墙墙体的损坏部位,对缝宽小于10 mm墙体结构裂缝采用聚醋酸乙烯乳液低压灌浆进行加固修复,以增强砖砌体的强度及耐久性。

对开裂露筋的混凝土构件,采用专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且为增加房屋的耐久性,房屋所有外露混凝土构件待修复及表面清理后,刷混凝土保护剂两次,以阻止混凝土的碳化及防止混凝土构件内钢筋锈蚀。

2)消防安全。

老房屋固有的消防隐患点较多,很难全部满足现行消防规范的要求。本项目除执行消防要求的强制性条文外,采用新增室内消火栓系统以增强消防能力[6]。

系统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形式,从市政环状给水管网接入两根引水管,室外给水管道利用市政管道共同构成室外环网,在消防水泵房设消火栓两台(一用一备)、消火栓稳压泵两台(一用一备),按要求设置气压水罐,室外设水泵接合器1个,确保消防用水来源安全可靠。

室内材料严格选用A级(不燃)和B1级(难燃)材料,并增设消防喷淋系统点位加密保护,通过设施设备加强房屋的消防安全。并在项目开始阶段就引入房屋物业管理单位,加强消防设施操作培训与巡检工作,排查消防隐患化解消防疏漏。

4 结论

在中心城区普遍采用城市更新的大趋势下,近年来历保建筑的修缮改造工程数量越来越多。本工程在做到既要保护历史建筑又要适应新时代创新教育教学要求的双重任务下,历时一年半多次深化研究最终确定方案进行实施[7-8]。

中心城区历保建筑,由于受到历史风貌保护、建筑本体建成年代久远老旧等的客观因素影响,采用一般手段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建筑功能要求。在此类项目中,必须充分发挥“设计先行前置管理”,将房屋的客观情况,使用需求,安全性要求等进行梳理,做到房屋安全第一、尊重房屋历史风貌、找出使用需求关键点,利用智能化网络化设施充分发挥使用空间“一专多能”的特点,从而形成一套确有针对性的可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