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丹,吴胜文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1 概述

水利行业关系国计民生,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水工专业育人时,夯实课程“专业+思政”双育人内涵,饯行“以学生为中心”的OBE工程教育理念,适需融入新时代水利精神“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是非常必要的[1-2]。《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水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教育必修课之一,其在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过程中也会温故知新,是培养学生掌握系统工程知识和开展问题分析能力的重要课程。

由于《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概念多、公式多、逻辑性强,加之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力学基础和实践认知,大多处于抽象观念中,容易出现“学前畏惧心理”,引起后续“学中无趣,学后无关,考前茫然,考场焦灼”的消极连锁反应。综上,分析此教学问题的原因,亦是双向的。因此,教师有必要换位思考,以学生“学”的逻辑来设计教师“教”的流程,丰富教学设计,以指导学生提高有益学习、有效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课程建设”作为高校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在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的计划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团队荣誉感、自主创造性等方面有优势。因此,课堂教学是学生接触新知识的基础平台,更是老师授之以渔的重要阵地。其教学的重点是新课的教授;基础是教学设计;难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线上教育大规模实践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催生。如何优化利用线下、线上教学的混合模式,对双育人过程进行优化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下面结合某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思政”双育人的 BOPPPS 型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成效,阐述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BOPPPS型教学模型为基础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设计和实践提升路径。

2 课程教学设计

2.1 显著性学习目标和综合性评价体系

例举的某应用型本科学校水工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布局下,《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支撑工程专业认证12条通用毕业要求点中的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中的1.2,1.3,以及2-问题分析中的2.3,并将新时代水利精神中的“担当”作为该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专业育人方面,重点掌握现行规范DL/T 5057—2009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SL 191—2008的设计理论基础与应用方法。其设计理论基础是一致的,均按极限状态法进行设计,均为以荷载效应S不大于结构抗力R为基础简化为实用设计表达式;不同之处在于分项系数的个数和取值方法;构件应用主要针对弯、压等常见受力构件;综合应用结合课程设计开展。因此,课堂教学选用河海大学等四校联编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第5版)》,侧重理解DL规范应用;课后设计应用辅以《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第4版)》,侧重学习SL规范应用。

课程思政育人方面,情境设计重点编制了以“立而为之,实而行之;担当为先,博学求实”的视频库,在“5 min课间”思政。如,“港珠澳大桥的水下混凝土建设”,传递 “攻坚克难、夯基创新”的担当,“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混凝土问题及涉事人员的处理”,培养诚信担当;“我和我的祖国-前夜”中争分夺秒确保开国大典升旗万无一失的片段,增强大家细节决定成败的行为意识,“烈火英雄”中争分夺秒关阀门,与大火进行生死赛跑,增强大家实践克服困难信心意识;“万疆”“少年”“雅砻江水利建设者”“三峡建设者”等短视频,在国家百年发展历程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强化水利人的担当意识。

综合性评价体系中,过程考核、实验、期末考试,分别占比40%,10%,50%。其中,过程考核包括:作业1~3(受弯、受剪、受压综合计算题);作业4(团队绘制章节知识体系);课堂翻转互动包括章节体系讲解,以及典型计算题勘误,采用课上抽选+课下录屏分享的模式进行;思政互动思考除组织“课间5 min”的他山之石外,通过学习通专题问卷讨论,提升学生学思并行和接续传承的担当力。

2.2 采用BOPPPS教学模型优化教学过程设计的实例分析

BOPPPS 教学模型包含导言(Bridge-in)、学习目标 (Objective/Outcom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 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以学生为中心寓教于学,是开展课前教学设计和课中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3-4]。

下面以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为例,阐述采用BOPPPS教学模型优化教学过程设计应用,见图1。

1)如图1(a)和图1(b)所示为导言(Bridge-in)、学习目标 (Objective/Outcome):水工钢混第3章中,受弯构件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12课时,是理论实践应用的首章重点。章节包含6小节内容,以3.4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为重中之重,承上3.1~3.3小节基本公式构建的基础,启下3.5和3.6是其他截面形式的拓展应用。

2)如图1(c)所示为学习目标 (Objective/Outcome)和前测(Pre-assessment):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基于计算简图可以写出来,一个是力的平衡(钢筋受力=压区混凝土受力),一个是力矩的平衡,对钢筋作用线取矩。

3)如图1(d)所示为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 后测(Post-assessment): 进一步从适用对象,试验与假定,适用条件方面,分7个小问题,学习一下,前面3小节内容哪些知识点用到了公式的构建中,每个小问题均设有相应的习题。

4)如图1(e)和图1(f)所示为总结(Summary): 实践出真知,进一步拓展所学内容在厂房设计中的应用,拓展我国厂房建设发展中为国人骄傲的大国重器。在此基础上,引用列宁的名言“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3 课程教学实践

3.1 在情知融合中,以学生为中心优育学习活动

面向课程“专业+思政”的育人教育理念,课程的情知融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温固学习,知新应用,重复强化的学习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学生研讲一课”在2.2的基础上开展。在课堂上讲授设计配筋相关的计算与构造要求后,在作业中发现存在“理论与实践欠对应”的问题。如选配钢筋时,课本中要求“同一梁中,截面的受力钢筋直径最好相同,但为了经济,也可选用两种直径,相差在2 mm~4 mm”;构造要求“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前提下,实际配的钢筋必须能沿宽度方向排的开”,此为易错点。对学生上交作业的共性问题指出后,关联思考前述“烈火英雄”中的敬业精神,鼓励学生对照问题再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及应用,并以小组的形式组队录屏讲解,部分课堂讲解,部分线上分享,完成精益求精的练习过程。

3.2 在情知融合中,强基赋能提升青教双育人能力

对于青年教师,信息赋能是高等教育夯基进阶的关键路径[5]。备课过程是学习思考的过程,讲课过程是技术与艺术融合的过程。

“看课本,找得到;读课本,讲体系”要紧抓教程重难点,根据学情学时设计显著性学习目标完善综合性评价体系,有助于让教学过程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同时,通过“思课本,讲的明;真实践,智多星”,要注重夯实教学基本功,锤炼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有效性,在课前找到“双育人切入点”而成体系,课后做到反思“过程不足”而持续改进,有助于让教学过程言之有序,言之有意。此外,在“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中,将“十项教学能力——把握课程内容、驾驭课堂、语言表达、专业技术、教学研究、科学(应用)研究、心理疏导、合作交往、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根据个人优势有效提升集合,也是有意义的积极尝试。

4 结语

面向课程“专业+思政”双育人教育理念,以《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例,聚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通过丰富教学体系设计内涵,师生共建教学增益效果,是一项有意义、有实效的教改探索。1)BOPPPS教学设计中,将“显著性学习目标+综合性评价体系”持续互馈改进,适需融入担当教育,有助于增益以学生为中心的双育人教学效果,对于丰富教学体系设计具有持续研究的意义。2)BOPPPS教学实践中,在情知融合中,以学生为中心优育学习活动,强基赋能提升青教双育人能力,线下线上联动互补,有助于双育人教学过程的提质增效,对于师生共建教学增效具有深入实践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