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霞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0 引言

当前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国家将“积极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老年人在退休后社交圈子变小,交往对象、规模、社交活动类型等会减小,老年人孤独感增强。由于我国为居家养老且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老年人常选择在居住区内进行社交活动。而当前老旧小区中常出现交往空间不足、通达性不足等问题不利于老年人开展社交活动。交往空间具有社会属性,因此需要进行跨学科研究,利用社会学领域的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老旧小区交往空间的适老性进行研究,注重交往空间的规划布局。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框架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界定的老旧小区建于2000年前,但由于建设年代久远从而面临着缺乏公共服务设施、绿化水平低等问题。交往空间为在老旧小区范围内由两名及两名以上老年人聚集进行社交活动的空间,包括:1)基础型交往空间:规划建设的交往空间,含有健身器材、座椅和其他设施;2)依赖性交往空间:依托于商店、菜市场、学校、诊所等公共服务设施,老年人就此搭建座椅而形成;3)自发型交往空间:完全依赖于老年人通过参与社交活动而自发集聚形成固定的空间。

1.2 研究框架

1.2.1 研究方法

SNA即社会网络分析法是复杂网络的代表,将社会网络中的个体和个体间的联系进行可视化表达,即社会网络是由多个点和各点之间的联系组合成的集合。近年来,地理学和城乡规划学广泛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城市宏观层面,研究者将此法运用到城市群网络结构特征[1]、县域村镇空间关联[2]等层面;在城市微观层面,学者将此法运用到住区层面研究线性空间网络和节点空间网络[3];研究学者运用此法研究历史城镇社会网络保护评价[4]、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5]和居民社会网络变迁及保护[6]、古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布局优化[7]等层面;研究者将社会网络分析法运用到公园景观层面,如:公园空间结构与布局[8]、绿色空间景观系统评估[9]。

1.2.2 技术路线

相关研究表明,老年人主要的社交休闲圈在老旧小区,而步行是老年人出行的主要方式[10]。因此,本文在老年人步行可达的视角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老旧小区交往空间布局的网络特征,并提出交往空间适老化策略。技术路线如下:1)选取老旧小区的交往空间及交往空间间的联系确定“点线”要素,构建老旧小区交往空间网络模型;2)选取老旧小区交往空间网络模型的特征参数并计算,分析总结其总体特征;3)根据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老旧小区交往空间适老化策略。

2 网络模型构建与模型参数

2.1 网络模型构建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前提是确定“点线”要素,将老旧小区中的交往空间视为“点”要素,交往空间之间可直接联系的路径视为“线”要素。本研究群体为老年人,根据相关研究发现,老年人在5 min内的步行范围为200 m左右。“线”要素为任意两个交往空间之间的路径距离不超过200 m视为这两空间存在联系,记为“1”,否则为无联系,记为“0”,通过调研构建邻接矩阵,利用Ucient6.0和Netdraw进行量化和图示化。

2.2 模型参数

研究老旧小区交往空间网络特征需从节点参数和整体参数两层面进行分析,具体参数和含义如图1所示。其中完备度可以反映交往空间的基本属性,整合度反映模型的集聚趋势,连通性可以反映空间联系的便捷程度。

3 棉四生活区交往空间网络适老化研究

3.1 棉四生活区概括

石家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共建成7个纺织厂及相应配套的生活区,如图2所示。由于石家庄的发展已将纺织厂拆除,而生活区也面临着改造,现仅剩棉三生活区和棉四生活区完整保留。棉四生活区建于1957年,至今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程,位于长安区,区位条件优越,如图3所示。棉四纺织厂的技术人员从上海调来,工人大多从唐山和保定等地支援,技术人员和工人生活于工厂配套的生活区,并于此定居结婚生子,同时可以子承父业在此工厂上班,在七八十年代见面用上海话打招呼,形成小范围的上海文化圈。棉四生活区的住宅建筑为1957年建成的低层苏式建筑和1970年、1990年建成的多层建筑组合而成。在生活区内部自发形成两条商业街,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绿化较差,根据调研发现停车占用道路空间、下雨天道路积水导致老年人出行不便,交往空间被占用等问题导致老年人交往弱化,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因此需要关注交往空间,提高老年人社交频率。

通过调研发现基础型交往空间有5个,依赖型交往空间有14个,自发型交往空间有11个,具体交往空间的位置和编号如图5所示。空间布局上,路网呈网格型,可达性较好,空间布局有逻辑;空间类型上,以依赖型和自发型交往空间为主,前者主要分布于自发形成菜市场街,后者主要分布于道路转角处和宅间单元入口。

3.2 棉四生活区交往空间网络模型构建

两交往空间在200 m范围内可达,则视为有联系,记为“1”,否则记为“0”。将棉四生活区交往空间的编号、类别及各交往空间之间的关系输入到Ucient6.0软件中形成邻接矩阵,如图6所示。将邻接矩阵导入Netdraw平台将交往空间网络可视化,如图7所示。由图5可知,棉四生活区交往空间网络呈环枝状分布,各交往空间都存在联系,网络结构较为集中紧凑,没有孤立的交往空间。节点11,12,13,14,15等联系紧密,此小区中存在自发商业街,多数交往空间依赖于此街,且此街位于小区的中心,与其他节点相连方便。但部分交往空间因地理位置的原因,导致与其他交往空间的联系相对较弱。

3.3 棉四生活区交往空间网络特征分析

3.3.1 交往空间网络模型整体参数计算

1)网络完备度。此小区交往空间网络规模为30,网络密度为0.4。理论上应有435条线,而网络中实际发生的联系数量为324,说明此小区中老年人的交往空间之间的联系较弱。没有孤零点的存在,交往空间网络模型完备度较好。

2)网络整合度。交往空间网络模型的平均节点度为11.6,高于平均节点度的交往空间占据56.67%,节点度的最大值为20,最小值为3。平均中间度11.033,高于平均中间度的交往空间占据40%,中间度最大值为51.004,最小值为0。整体中心势为10.18%,说明网络的整体集中度较低,即此小区交往空间整合度较弱。

3)网络连通度。聚类系数为0.723,平均最短路径为1.761,总体图聚类系数0.723,平均最短路径为1.761,表明每个交往空间要想到达其他的交往空间需要经过1 761条路径。由此可得此小区交往空间之间连通性较低,老年人进行社交活动时步行从一个交往空间到达另一个交往空间不便捷。

3.3.2 交往空间网络模型节点参数计算

1)节点度。通过Ucient6.0计算每个节点的节点度,如表1所示,用Netdraw将其进行可视化,如图8所示。可以发现,节点度最高的为13号交往空间,其次为14号、15号、12号、11号交往空间,都为依赖型交往空间,在交往空间网络中占据重要位置,对照平面图可见,这些交往空间位于自发形成的菜市场街,此条路人流量大,可达性高,使交往空间与其他交往空间联系较便捷。基础型交往空间3号、2号、1号、5号交往空间节点度也高,分别位于菜市场街两侧,与依赖型交往空间联系方便。自发型交往空间的节点度最小,多位于宅前空间、道路转角空间、路边空间,散落于小区中,只与就近交往空间相联系。总体来看,节点度大小呈现依赖型>基础型>自发型,得出处于小区中心位置的重要性。

表1 棉四生活区交往空间网络模型节点度参数值

2)中间度。以同样的方式对每个节点的中心度进行量化和图示化,如表2和图9所示。处于控制力较高的交往空间为13号、14号、12号、11号、15号等。结合平面可得,这些节点处于小区的中心位置,借助地理优势和菜市场的优势起着连通其他交往空间节点的重要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在交往空间网络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通过对比每个交往空间节点的节点度和中心度可发现,25号和26号节点度虽不靠前,但在中心度中较为靠前,可见这两个交往空间处于交往空间网络中多对交往空间捷径之上,是必经节点。6号、7号、8号、9号节点度较小,但中心度值为0,表明这四个交往空间处于边缘位置,对其他交往空间影响较小。

表2 棉四生活区交往空间网络模型中间度参数值

3.4 棉四生活区交往空间网络分析总结

1)交往空间网络完备度较高,联系紧密,这与棉四生活区形态和交通网络有一定的联系。网格式路网以缩短交往空间之间的距离,联系方便。另一原因是此小区中不仅有居住功能,还存在自发形成的商业功能,多样的功能使各节点联系紧密,互动性强。因此需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视角塑造交往空间。

2)交往空间网络整合度较弱,表明网络的集聚趋势较弱。老年人在小区内进行社交活动时所选择的场所是随机的,交往空间呈散点分布。交往空间网络连通度较低,部分交往空间节点的可达性不强。

3)交往空间网络节点度和中心度排名在前五的均为依赖型交往空间,说明依赖型交往空间处于主导地位,但基础型交往空间节点度也较高,且分布于依赖型交往空间的两侧,由此可见在进行交往空间布置时需与小区商业空间和菜市场等设施相整合布置,因为这些设施对于老年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够担当“中介”角色。

4)节点度较低的交往空间却具有较高的中心度,表明此类交往空间处于多条道路的交叉口,使得老年人去其他交往空间需要经过此类交往空间,具有较强的“中介”作用。

4 老旧小区交往空间适老化策略

4.1 优化道路系统,提升连通度

老旧小区中老年人依靠步行交往空间以进行社交活动,所以对交往空间的可达性要求高,交往空间的布局应使老年人可以便捷的到达,缩短各个交往空间之间的距离路径,采用直通直达的道路,以此提高老年人的出行率。同时注重道路两侧被停车所占的现象,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应当重视此现象。

4.2 重视宅间和道路空间,发挥社交活动的作用

老年人进行社交活动时选择空间随机性很强,大多在自己家楼下、路边空间或道路转弯处,这些空间在网络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因此需发挥这些交往空间的作用,从而提高交往空间的层级性,选取老年人心中较为重要的空间对其进行相应设施的布置,如座椅、棋牌桌等,但在选取此类空间时需注重这类空间在老年入必经的道路上,从而缩短老年人出行的距离,提升在道路上的交往空间点,可以维持社交的时空连续性,提高老年人进行社交活动的次数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

4.3 结合其他公共设施配套交往空间

老年人常聚集于人口流动大、人员密集的公共设施,看来来往往的人员,其周边空间也会集聚老年人在此闲坐聊天或打牌等社交活动。因此,在规划布置交往空间时,可以结合老旧小区中的商店、幼儿园、自发商业街等布置,这里会集聚大量人员,实现各类空间的使用率。

5 结论

对于老旧小区交往空间的研究不能仅限于单体空间质量的提升,而应当对其进行系统性的、理性的研究。因此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研究棉四生活区交往空间并针对结果提出策略,其研究结果为:1)交往空间网络完备度较高,联系紧密,其原因存在自发形成的商业功能,多样的功能使各节点联系紧密,互动性强;2)交往空间网络整合度弱,因老年人社交活动所选场所随机性强,使其空间散点分布,连通度较低,可达性不高;3)节点度由高到低排布依次为依赖型交往空间>基础型交往空间>自发型交往空间,由此可见依赖型交往空间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前期的分析提出优化道路系统、重视宅间和道路空间、结合其他公共设施配套交往空间这三点策略,为此类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