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君

2008年9月美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赖以正常运转的最主要的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都经历了剧烈波动,同时,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贸易融资产生了较大冲击。汇率剧烈波动和贸易融资萎缩,对世界范围的国际贸易产生了广泛的不利影响。受美元和欧元汇率剧烈波动的有害冲击,中国企业与贸易伙伴国企业普遍希望使用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从而规避使用美元和欧元结算的汇率风险。因此,推行人民币结算有助于使进出口企业实现双赢,有利于稳定国际贸易的正常需求。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东莞5地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指出,实现人民币贸易结算,是市场对人民币结算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顺应形势的自然结果。

那幺,中国为什幺会在这个时间点上选择开展人民币境外贸易结算,以及开展人民币境外贸易结算需要具备什幺样的条件等,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进出口银行资深经理赵昌会。

记者:赵老师,我们知道,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与有关领国开始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了,但当时的结算点一般都不是贸易量大的区域,而此次所选的几大试点城市都是我国贸易往来繁华的城市,那幺,请问我国为什幺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上开展境外人民币结算业务?

赵昌会:没错,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就与有关邻国开始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迄今为止,已与越南,蒙古、老挝、尼泊尔、俄罗斯、吉尔吉斯,朝鲜和哈萨克斯坦8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了实行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协定。自那时以来,随着中国贸易地位的持续加强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量不断增长,将人民币本币结算从边境贸易扩展到一般国际贸易的需求不断增加。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赖以正常运转的最主要的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都经历了剧烈波动,受美元和欧元汇率剧烈波动的有害冲击,中国企业与贸易伙伴国企业普遍希望使用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从而规避使用美元和欧元结算的汇率风险。

2008年12月,国务院开始决定对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地区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

目前,美国奥巴马政府为摆脱金融和经济危机,不惜一切代价,又疯狂地发行美元,廉价地出售国债,美元大幅贬值的压力与日俱增。以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手段,在此危机当头之际,使得中国企业多了一个可行的选择。这就是为什幺贸易结算货币人民币化的强大动因。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东莞5地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这意味着,期盼已久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人民币在漫长的国际化路途上又迈进了关键的一步。

记者:什幺是人民币贸易结算?开展人民币贸易结算需要哪些条件?

赵昌会:人民币贸易结算,就是以人民币计价、贸易合同和交易过程及资金划拨采用人民币的币种结算方式。

人民币贸易结算,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境外进出口商愿意接受人民币,特别是境外进口商手中有大量的人民币用来支付。

一般地,结算货币需要符合两个标准。其一,是可自由兑换货币;其二,是国际储备货币。反过来也成立,具备国际储备功能的货币,一定是可自由兑换货币。在这个意义上说,国际储备货币必然是可自由兑换货币。不过,鉴于能够充当国际储备货币的币种在世界货币之林中绝对属于凤毛麟角,而可自由兑换货币起码不下三五十个,从它们合二为一的统一性来看,的确是可自由兑换在先,储备在后,因为手握可自由兑换货币,原则上就能随时,任意地将其转换为自己中意的储备货币——反之亦然。

结算货币的定义在理论上必须符合这两个标准,但现实的贸易活动远比这两个标准复杂。在现实生活中,根据贸易伙伴所在国情况,可以灵活选择对方货币、第三货币和特定的可自由兑换货币,直至和国际储备货币。作为基本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易货贸易除外——易货贸易同样需要暗含的计价货币,只不过其交易结果不是货、款两清,而是货、货互换而已。

如果把上述两个最基本的标准视为充要条件,那幺,即便该货币名义上是可自由兑换货币,也往往不能充当结算货币。比如,中国公司甲和印度公司乙开展贸易,尽管印度卢比是可自由兑换货币,但是,贸易合同和结算币种也很难采用卢比计价。

另一方面,即便上述两个充要条件同时具备,但若该币种在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微不足道,还是难于成为结算货币。仍以中国公司甲和印度公司乙为例。它们自然不会选择人民币或卢比,但是会选择瑞士法郎或加拿大元,甚或港元吗?大概不会。

当然,如果贸易活动是持续进行的,为了避免汇率风险,双方约定,使用双方之间对方国家的货币,亦未尝不可。

所以,所谓贸易结算货币,实际上就是可自由兑换货币与国际储备货币,或二者的统一,或国际储备货币之中的关键国际储备货币(如美元、欧元)。

记者:人民币贸易结算从试点到真正走向国际化还需要哪些要素支撑。

赵昌会: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诸多要素的支撑。简单地说,需要国内条件的完善和国际条件的成熟,或二者同时期基本具备,兼而有之。

从国内条件看,至少需要具备四点。

第一,基本前提。中国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必须足够地大(根据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的数据,按市场汇率估算,2009年4月为8.45%),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经济中获得较为匹配的经济力量;其次,中国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必须足够地高(根据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的数据,按市场估算,2009年4月为9.06%),因为一国的贸易条件主要取决于其出口能力,而非进出口贸易总量。再次,那些拟采用人民币结算的潜在国家,必须是中国贸易和经济乃至政治、外交、安全等实力强大影响的接受者;它们之所以转而采用人民币,是因为它们经过权衡,需要这样做。不言而喻,在这三个基本前提之下,中国都处于快速上升时期,远未达到其巨大潜力所要求的平衡状态。

第二,金融体系。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就是中国与其他国家通过银行体系对人民币的贸易清算和账务处理。毫无疑问,各种各样的黑市、钱庄、走私等“结算”方式都不在此列。这需要中国众多的商业银行具备高度现代化的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能力。除此之外,中国的商业银行还必须与潜在的人民币使用国尽量多的商业银行建立广泛的代理行关系,在代理行当中择优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并创造大量的金融工具。中国贸易对象国中那些拟接受人民币结算的商业银行,也需要在其中国代理行中完成同样的手续。

第三,有法可依。从更为根本的角度来说,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在外国人眼里的公信度、执行力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第四,政治意志。主权货币属于国家主权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民币走出国门,充当贸易结算角色,原则上仍然是中国主权管辖之内的事。但是,它一旦被外国接受,特别是外国官方承认的结算币种,在日常的结算业务活动中,也必须同时并且主要接受外国的法律管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甘愿放弃或让渡一部分中国主权。就中国的愿景和主张来说,中国当然愿意人民币走遍天下,因为中国政府可以坐收铸币税、中国商人可以节省费用并少担风险、中国公民可以享受诸多便利和稳定的国内物价。自然,这需要中国的政治决策者高瞻远瞩,矢志不移。——这是一种可以洞悉目前并贯穿于未来的战略金融思想。

从国外条件看,主要需要三点。

第一,地缘优势决定“币缘”存在。该国在经济和贸易方面对中国存在巨大的依赖性。意思是说,中国对该国的经济政策、贸易方向、国际外交三个领域(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拥有压倒性优势。这要求该国与中国之间存在高度的政治和安全互信。但要注意是,地缘优势与地域优势根本不同,虽然许多时候二者能够重台,但与中国地域相近的国家,中国不见得一定有地缘优势。有了硬实力的支持,软实力才能发挥作用。

第二,币运基本上等同于国运。市场的认同程度,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首要的和最终的因素。在短期内,该国信任人民币,相信其定价得到了正确的反映并且能够保持币值稳定;在长期内,该国认为全球经济活动将巩固中国的大国领导地位,因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运尤其是该国的经济命运与中国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显然,该国相信,中国会成为拥有统治地位的经济大国。

第三,登台亮相的合适理由。成就任何事情,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概莫能外。现在,随着美国经济不可逃避地要遭遇大抵押的命运,美国霸权的危机也会进一步加剧,认定美元会继续保持坚挺是不理智的。以欧盟为依托的欧元,是一种主权国家之间的共同货币,就像西非和中非的非洲法郎一样。共同货币的背后是单一的中央银行,运行机制与主权货币大相径庭。眼下,世界饱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困扰,从人民币的接受中看到,在全球经济和金融舞台上,中国愿意并且能够发挥积极的干预作用。

全球危机和美国的衰弱正在改变世界地缘政治版图。人们有理由期待,中国一定会顺势而为,努力完成西太平洋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成为对亚洲中国周边国家的“吸引力中心”。今后数年,中国经济和人民币地位将因经济危机而获得强大动力。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也将遵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进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