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燕妮

摘要:陕西省宗教旅游资源数量众多,文化内涵丰富,在全省旅游资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同时对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制定科学的开发思路,对宗教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有效、有序的深度开发,提升宗教旅游的品质,才能弘扬陕西省灿烂辉煌的宗教文化,拓展旅游市场,形成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关键词:陕西省;宗教旅游资源;宗教旅游开发

宗教是人们对自身生命的思虑和试图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做出解释,它蕴含着极富人文特色的东方智慧之光。宗教旅游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宗教信仰者或宗教研究者以朝觐、朝拜、传教、宗教交流或宗教考察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另一方面是指以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为载体的、初级阶段的以游览、欣赏、求知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陕西省宗教旅游资源合理、有效、有序的深度开发,不仅可以完善现有的旅游资源、拓展旅游市场,形成经济增长点,而且有利于弘扬灿烂辉煌的宗教文化。

一、陕西省宗教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现实意义

1.从经济效应来看,对陕西省宗教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将拉动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陕西省作为一个宗教旅游资源的大省,宗教资源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应。近年来,国内部分省、市开发宗教活动场所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在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深度开发宗教旅游,适应现代游客的不断增长的新需求追在眉睫。

2.从社会效应来看,对陕西省宗教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将洗礼现代都市人空虚的精神世界,提高旅游者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宗教以其博大的胸怀、恬淡的生活方式、富有哲理意义的教义影响和感染着人们情感世界,对精神空虚的人类具有明显的寄托情感、清净灵魂、减轻工作压力的作用。而且,能够让人们更好的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开阔视野,提高修养,使精神世界更加充实。

二、陕西省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1.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1)资源现状

陕西省宗教旅游丰富,在全省旅游资源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国务院公布的前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中涉及宗教旅游资源的有9处,占25%;陕西省国家级及省级风景名胜区中,涉及宗教旅游资源的有12处,占40%。西安大慈恩寺、大兴善寺、卧龙寺、广仁寺、兴教寺、香积寺、净业寺、户县草堂寺、扶风法门寺、华山玉泉院、镇岳宫、东道院、西安八仙宫、周至县楼观台等14座佛、道教寺观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寺观。

表陕西省宗教旅游资源类型、场所、信仰人数统计表(全省批准登记)

①佛教。陕西省曾是佛教重地,是世界佛教的第二故乡和传译中心。着名的法门寺拥有稀世珍宝释迦摩尼真身佛骨舍利,成为世界佛教徒膜拜的国际级佛教道场。此外,唐代皇家寺院大慈恩寺、玄奘法师埋骨地兴教寺、《长恨歌》创作地仙游寺、象征中日友好关系的青龙寺等,也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②道教。土生土长的道教是中国文化底蕴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中户县楼观台、西安八仙宫、汉中张良庙在明清后成为陕西道教三大丛林,是陕西比较有影响的道教宫观和西北地区道教的传播中心。

④伊斯兰教。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的伊斯兰教首先在西安开始传播,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仅西安而言,伊斯兰教文化遗迹使世人惊叹不已钟楼以西的化觉巷大清真寺是国内最大的庭院式寺庙建筑,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此外,分布于西安大学习巷、洒金桥一带的清真寺,也颇具规模。陕南安康市、汉中市伊斯兰教遗迹更是举不胜举。

④基督教和天主教。天主教、基督教传人中国的历史较短,但陕西省是全国天主教的重点大省,天主教信仰人数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二位。发现于明代、现存于西安碑林的珍贵碑石《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因记载了唐代基督教的早期传播情况而轰动欧洲甚至世界。

(2)开发现状

①关中宗教旅游资源开发

关中地区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较早,发展势头强劲。大雁塔、法门寺、青龙寺、楼观台、大觉巷清真寺等一批享誉盛名的宗教寺院早在上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初就已经逐步整修、重建、完善基础设施,对外开放接待游客。例如,楼观台景区始建于1982年,是林业部最早批准的十二个国家森林公园之一,现今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疗养避暑、探险科考、教学科研、议事开会等旅游功能为一体,成为着名的道教风景区。2003年,在原悟真寺各建筑物的遗址匕恢复的水陆庵宗教文化旅游区对外开放;2005年9月,东岳庙广场一期投资1.1亿元,建成旅游观光、商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近年来,法门寺、大雁:嗒加大了投资和开发力度,建成大雁塔广场、法门寺核心工程——合十含利塔等宗教旅游的新亮点,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关中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品牌的宗教旅游精品。

②陕南、陕北宗教旅游资源开发

陕南、陕北地区宗教场所众多,但个体规模小,开发相对滞后。以安康市区为例,在涉及宗教的27处旅游资源单体中,已开发的占11%,正在开发的占22%,未开发的占67%。汉中、商洛也存在类似情况。

2.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定位模糊,旅游形象趋于同质化

目前,陕西省宗教旅游资源在建设、投资规模上趋于扩大化,但是在开发定位、旅游形象方面趋于同质化。不同的宗教场所在成千上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朝代变迁、帝王偏好、民风民俗、名僧名人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其文化积淀也是各异的。目前的旅游开发忽略了宗教文化的差异性,宗教旅游线路也只是将相同旅游模式的宗教场所简单的串接起来,使游客产生厌倦和疲乏心理,丧失了宗教旅游资源应有的吸引力。

(2)宗教旅游地域发展不平衡,南、中、北呈现低一高一低“孤蜂型”发展态势

陕西省关中地区旅游业开发较早,宗教旅游的开发已颇具规模。陕西南部、北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人才匮乏、交通不便、思想保守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宗教旅游资源大多处于庙会形式的原始开发状态。所以,陕西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目前呈现了“孤峰型”发展态势,这对促进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3)宗教管理和世俗管理的矛盾比较突出

宗教场所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点。长期以来,宗教寺院的管理属于宗教团体、僧尼、宗教神职人员等宗教内部事务。由于历史、旅游开发等种种原因,现今宗教场所的管理由于宗教局、文物局、投资企业等单位的介入,导致宗教管理和世俗管理的矛盾逐渐突出。

三、陕西省宗教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的思路

1.加强宗教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的联动开发、综合开发,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以宗教场所为中心或者以宗教场所为辅的大型旅游综合景区。可重点选择知名度高的宗教场所,例如翠竹覆盖、风景迷人的道教发祥地——楼观台、玄奘译经场所玉华宫等为中心,与道教养生旅游项目、生态森林旅游项目、休闲健身项目联动开发,建成综合生态旅游区,从而带动太白山旅游、铜川旅游等温点旅游区。

2.深刻挖掘东方色彩的宗教文化内涵,突出地域文化底蕴。陕西省地域色彩鲜明,陕南地处山区,是南北文化的交汇和过渡地带;关中地处平原,自古为帝王州,具有辉煌的周、秦、汉、唐文化}陕北地处黄土高原,黄土文化使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宗教资源的深度开发中除了对其本身所负载的宗教文化内涵加以揭示以外,要将地域文化底蕴融,中,将宗教旅游资源看作是区域旅游资源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统筹兼顾,使其与周围的文化环境协调一致。

3.发掘与现代社会心理需求相适应的各种宗教旅游新功能,设计宗教旅游精品线路,引导现代旅游发展新方向。要对静态的宗教文化和资源赋予动态的时代特色,使其具有时代的活力。开发一批具有现代审美价值和参与价值的各种旅游功能,例如健康心理治疗、修身养性的生态浴、温泉、矿泉疗养、中草药疗法、药膳疗法等项目,找到与现代文化可以沟通的耦合点。

4.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利用网络、专题节目等新型促销手段,稳定现有客源市场,激发潜在客源市场。宗教信仰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力量,宗教拥有一批忠实的信仰者。所以相对于其他旅游资源来说,宗教旅游客源市场稳定、重游率较高。

5.聘请专业人员重新设计一批集观赏性、收藏性、馈赠性为一体的宗教旅游纪念品。目前,陕西市场上宗教旅游纪念品品种比较少,大多是经书和佛珠等常见佛事用品,千篇一律,而且工艺落后,缺乏竞争力和纪念意义。重新设计的纪念品应该用料质地考究,图案精致,做工精巧,并选择当地优秀企业定点生产,加强技术监督。合理布局旅游纪念品销售网点,不破坏宗教场所的庄严氛围。

6.定期系统地对导游人员进行宗教知识的培训和专题讲座,提高导游宗教文化素养。陕西省宗教旅游资源众多,且宗教教义大多深奥难懂,要求导游及宗教相关从业人员对宗教知识有透彻的了解。在现今的导游讲解中,大多只是肤浅的加以直观介绍,使游客难以领悟到深刻的宗教文化。所以应该选择旅游淡季对导游人员进行宗教知识的培训,包括中国宗教政策、陕西宗教发展概况、宗教建筑、艺术的鉴赏和审美、陕西宗教名人等相关知识。

7.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入到宗教管理体制之中,建立健全宗教立法,创立新的宗教资源开发融资体制。在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中引入股份制等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体制,大量引入外资和充分和用民间闲散资金,采用外资公司、中外合资公司、私营公司等多种融资体制和经营方式,实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剥离。同时健全现今宗教立法,防止算命、占卜等迷信糟粕乘虚而入,引导健康的、文明的宗教旅游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