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楠

【摘 要】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很多单位在预算管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研究预算管理为主要内容,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评价等方面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建议

一、引言

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和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可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很大限度地让单位规避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质量,促进单位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也可以节约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施行以来,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取得了很多成效,为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编制不科学导致预算执行不到位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中的基础,预算编制科学合理且精细化程度越高,预算执行越顺畅。但是在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预算编制不科学、不精细的问题。虽然现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已得到推广和使用,但一些单位参与预算编制的人员只有财务人员,缺少专业业务人员的参与和配合,缺少专业和精细的项目论证过程。而财务人员编制预算实际上使用的仍是传统的“增量预算”编制方法,仅以上年度或以往的数据和资料为基础,适当进行调整,而不考虑单位的发展目标、发展要求和预算期内的重点工作以及实际需要,也没有逐项考虑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不精细,直接导致预算执行中的诸多问题。

2.预算执行进度不合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相关人员包括专业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没有相互配合,没有将工作进度和预算执行进度相结合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导致对预算执行进度缺乏合理的分析、控制和管理,最终结果可能导致预算执行进度不合理。而预算执行进度不合理导致的结果,一是单位年底为了达到预算执行率的指标考核目标,只能选择在年终突击花钱或者虚列支出,但这仍然违反了相关规定;二是单位预算执行率偏低,未达到考核指标,影响到下年度预算经费的申请。

3.预算执行过程中监督不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完善,同时又缺乏内部监督机构或监督人员,有的单位虽有内部监督机构,但不能独立行使监督职责,往往受限于管理制度或单位领导,使监督工作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单位缺乏专业的且具有丰富经验的监督人员,以上情况都造成了无法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独立、客观地监督。另外,外部监督往往对预算执行情况监督的不够全面和及时。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比如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弄虚作假套取预算资金,未经批准自行调整支出预算,未经批准在不同项目或科目间调剂使用预算资金,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未按规定清理结余资金,或者诸如滥发津补贴、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改变出国行程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

4.预算绩效管理未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

绩效评价是各级财政部门和各行政事业单位根据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目前,绩效评价的重点是大额的且与部门职能关系密切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没有全面覆盖到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覆盖到全部的财政支出或部门整体支出以及政策、制度等各个方面。实行了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单位,绩效目标设定的不明确不细化不可行,绩效评价指标选择上与绩效目标联系不密切、不能最核心并具有代表性地反映评价对象、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不系统,同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仅仅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共性指标,而没有根据部门特点科学合理地设定个性指标,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外,评价结果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没有将评价结果作为完善制度、调整预算分配、合理编制预算以及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行政事业单位应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使预算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编制预算过程中需要专业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密切配合。应深刻理解并运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应从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单位的职能职责、事业发展规划和发展需要、预算年度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对预算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同时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结果、国有资产存量情况以及本预算年度收支预测情况,诸如会议费、差旅费等一些费用标准要符合国家现行的管理办法进行预测,同时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符合相关的财政政策,应当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经费。

2.建立并应用预算控制预警机制,合理控制预算执行进度

新的预算年度开始后,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人员、财务人员等相关人员应相互配合,合理安排预算执行进度。应当建立预算控制预警机制,比如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定期统计预算执行情况,并实行定期通报制度,专业业务人员按照通报内容和结果,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及工作进度,相关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合理控制预算执行进度。可以建立并应用预算控制预警系统,设置财务科目预算预警线,预算执行过程中,对于达到预警线的项目或科目,或预算执行率偏低的项目或科目,进行实时报警,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工作,使业务人员了解并掌握预算项目的支出进度和比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起到预算控制的作用。

3.加强预算制度建设与监督力度

首先,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健全预算编制、财务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等各方面涉及预算管理的制度。其次,应当设置相对独立的内部监督机构或内部监督岗位,配置专业的监督人员,定期对监督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及时掌握新出台的各项财经法规,掌握有效的监督手段和方式方法。再次,要充分利用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加大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责任追究。内部监督机构要定期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等部门的外部检查监督,应当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或整改以实现预算管理的目标。而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严重的违法违规问题,应按规定程序及时通报,严肃处理,或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4.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应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应当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将绩效评价重点由项目支出拓展到部门整体支出和制度、管理等方面。实行绩效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首先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绩效管理办法,从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内容、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和工作程序、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绩效评价结果及其应用等方面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其次要将绩效目标设定的明确、细化且可行,绩效评价指标应科学、合理且能最具有代表性地反映评价对象,不仅仅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共性指标,更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定个性指标。最后,要充分应用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作为完善制度、调整预算分配、合理编制预算以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四、结论

总而言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才能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质量。各行政事业单位应从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建立并应用预算控制预警机制、合理控制预算执行进度、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监督力度,严肃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财经纪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等方面,加强预算管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云.财务管理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分析[J].财会学习, 2018(07):56-57.

[2]袁海.浅析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预算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18(03:34-35.

[3]刘美英.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03):72-73.

[4]郭德敏.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8(02):140-141.

[5]王燕.如何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8(0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