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志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其中,融资难度加大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探索和研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建议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现状

1.传统企业融资吸引力不强

首先,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之中的作用愈发重大,而传统的依靠要素投入的经营方式已经相对落后。其次,产能过剩的问题在我国的传统企业之中比较普遍,很多企业产品积压、销售出现困难,现金流难以维持,这样的企业对风险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金融机构对这类企业的贷款意愿比较低迷。不仅如此,这类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接近饱和,增长点不够。所以,想要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处理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找到新的科技增长点,势在必行。

2.中小企业融资依赖传统的金融机构

资金链薄弱,资产充足率不高的中小企业的民间融资手段较少,且不通畅,因此依旧依靠金融机构贷款来维持资金。但具体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企业多为民营,企业自有资金比例高,由民间提供的资金比例也较高,不会过多的依靠贷款维持经营。而中西部地区企业底子薄,初期投入容易保证,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闲散资金都较少,对贷款的依赖性比东部地区就大的多。

3.贷款是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

为有效地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1998年以来,我国各类金融机构已经广泛应用贷款的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而作为银行不良资产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贷款已经主要由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组成,尤其是抵押贷款,由于风险相对较小,应用更加广泛。

4.融资难度两极分化

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渐深入和发展,中小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营效率有两极分化的趋势。经营效率比较高、产品质量好的企业由于还款能力强,银行乐于为其提供贷款。但是这样的企业相对来说资金充足率较高,对贷款的依赖不是很强,而处于建成期或发展期的中小企业虽然有较大的潜力,但是风险较大,金融机构往往更加谨慎。

5.资金成本高

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的能力差,而且通常比基准利率水平的高一定比例,以此来弥补金融风险。最近几年,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量化宽松政策以达到降准目的,以此刺激金融机构能向更多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从而使企业融资成本更低。但即使这样,银行本身对于大企业的投资贷款倾向也很难改变,政策刺激下产生的资金未必就会流向中小企业。更重要的是,金融机构常常会通过收取一定违约金,增设“补偿性余额”等手段,间接增加贷款利率,更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6.中小企业的坏账增加

近几年,受到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又由于多个行业出现普遍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小企业资金流动性不足,维持生产的难度较大,上资金流不足,偿还能力低下。由于这种现象的出现,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愈加谨慎,而且为了防范风险,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也会相应提高,使得企业面临资金成本提高,经营愈发难以维持的恶性循环。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分析

1.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发展完善过程中,而且由于政策制定时的偏向性,相关的经济政策会向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规模较大、经营体系完善的企业有所倾斜,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型企业更容易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

2.企业的融资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资本市场仍有待完善。我国股市的发展不成熟,较高的审核要求对中小企业并不友好。很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股票发行审批的竞争力不足。同时,我国股票发行市场在地域上十分集中,地方性资本比较难以发挥作用。而且审批制债券发行制度对企业资质要求非常高,很多中小企业难以达到,所以也很难利用企业债券进行资本扩充。

3.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

(1)改革开放后,国内中小企业一直缺乏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市场需求导向,消费热点分析,和法律帮助、技术更新等方面的服务。

(2)型国有商行体制机制产生的对一线城市,一流企业的贷款倾斜,更加剧了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银行的匮乏。即使加大扶持力度,但繁复、苛刻的信贷制度更是压制了中小企业的信贷行为。

(3)由于缺乏点对点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更导致了对其信贷支持的社会辅助体系的缺失。

4.信用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缺乏完善、细致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中小企业很难获取比较客观、公正的信用评价和信用评级。而且银行对各自的信用记录往往有较大的排他性,很难形成一个综合、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记录系统以供金融企业共享。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往往对自身财务制度的完善重视不足,财务数据难以信任,诚信意识差,也增加了自身的融资难度。

三、政策建议

1.完善企业制度建设,增强风险承受能力

(1)中小企业应该加快转变自身经济发展方式,调整技术,产业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依靠管理创新驱动等手段降低企业成本。

(2)要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内部的经营改革,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并且要注意品牌效应,讲求社会效益。

(3)中小企业要平衡好融资效率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确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融资理念,构建多元化的信贷结构,保证资金链的流动性与持续性,从框架层面提高融资水平。

2.建立健全信贷体制

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评估水平逐渐提高,企业贷款的抵押物也逐渐脱离以土地、厂房等流动性较弱的固定资产为主的情况。金融机构应当适度调整对中小企业的放款评估流程和标准,针对中小企业制定合适的信贷评估体系,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效率。同时,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更加先进的分析技术,如利用大数据等新兴的技术,更准确地把握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发展脉络,更及时、更准确地调整自身信贷行为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参与健全中小企业征信,更好地评估放贷对象的信用水平。

3.强化对相关金融机构的帮扶

大型商业银行等机构往往缺乏对中小企业“雪中送炭”的兴趣,所以有必要建立和扶持专门的金融机构。这类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专门研究和专业分析,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支持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准确、专业的信息和产品,制定相应的融资计划。专门化的服务也有助于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同时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可以信赖的融资顾问。同时,这类金融机构也有着广泛的潜在客户群体,也需要一定的行业基础。所以积极推动中小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区域性银行为风险较低、资质较好的中小企业提供专门的信贷服务,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

4.加大帮扶力度,树立全面的金融服务体系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旧有的融资渠道缩小,中小企业必须深刻把握国情,创新发展理念,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摆脱过去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状态,完善资本市场层次化建设。2006年上市的新三板市场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由于放宽准入制度,降低准入门槛,上市企业便能便捷快速的获取急需的融资资金,真正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平台的作用。有关部门应完善中小板块的划分标准,使大小不一,需求不同但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更好的能在资本市场中获取它们急需的融资资金。时间已经到达2017年,随着经济的的发展,大量资本储存在民间,但由于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使得民间资本一直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一味禁止民间资本的老路已经被证明走不通,也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应完善法律,立法解决民间资本的经营问题,促进其自身健全发展。

5.充分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缺乏专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的政策体系,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应及时研究并推出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体系,加强政策体系的适用程度。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全面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了解我国中小企业最需要解决的困难,针对这些状况和问题,建立有效、有针对性的政策体系。这要求政策制定部门注重政策的质量和内容,而不是仅限于形式上的重视和流程上的体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等融资渠道中力量不足,调整后的政策体系需对中小企业的股票和债券发行进行准确、细致的规定和指导,提高融资效率。

6.完善相应的强法律法规体系

中小企业想要有一个好的经营环境,需要有针对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法律体系。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如果没有专门的法律体系进行规范和制约,中小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为了保证自身的存活和发展,容易利用不合法、不合理的方式进行经营活动。所以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的法律体系一方面要扶持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中小企业融资有法可依;另一方面也要规范和监督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保证中小企业在合法的框架下获取资金。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正确、合理地参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来,在良好的框架中谋求发展。

7.搭建必要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1)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加强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校,机构之间的合作,推进产业之间技术升级。

(2)构建多层次,立体的企业征信体系,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建立系统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推进建立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改善市场风气。在当今世界经济不景气,国际市场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十分必要。在政府简政放权,金融机构不断改革的推动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王伟.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6):64-65.

[2]张珂.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6):44-45.

[3]王满. 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及对策 [J].经济纵横,2016(2):56-59.

[4]刘晓光. 银行业结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6(6):5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