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作为促进绿色生态江西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主要措施,建立完善了县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引导机制、产业体系、技术支撑、绩效考核机制等制度体系,推进以县域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构建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格局,促进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构建县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引导机制

1.1建立秸秆综合利用政府引导机制

一是建立依法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县级以上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当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共同推进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二是落实各级政府秸秆综合利用主体责任机制,大力实施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加快秸秆发电项目示范建设,实施中小规模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加快构建秸秆收集贮运体系,推进秸秆产业化利用;三是各相关部门构建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着力落实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措施和保障措施,协同高位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1.2构建秸秆综合利用市场调配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按照经济规律和秸秆市场价值,由市场调配秸秆利用、收储等产业发展,调配秸秆资源流向。二是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客观分析秸秆实用特性、市场价值、生态效益、环保效益等社会价值,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三是充分发挥秸秆利用实体的市场主体作用,撬动社会资本,促进收储运相关服务体系建设,培育秸秆产业主体,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1.3建立秸秆综合利用政策补偿机制

一是建立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与秸秆利用效果挂钩机制。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结合推行秸秆禁烧奖补考核,对合理利用秸秆资源保护耕地地力的地块及时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二是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直接补偿机制。围绕秸秆综合利用全产业链条,建立完善的全量化利用技术路径,明确以秸秆还田、离田利用和收储等关键环节为补偿节点,建立主要作物、不同利用方式的补贴标准体系,以解决秸秆收储运、转化加工成本过高的问题,降低秸秆利用的过程性成本,打通秸秆利用的障碍瓶颈;三是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系列优惠政策扶持机制。落实秸秆还田政策,扩大秸秆还田面积,提高还田质量,全面落实普惠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

2建立县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产业体系

2.1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利用质量

一是提高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质量。秸秆机械直接还田适宜于江西省绝大部分秸秆量大、茬口紧张的粮食主产区。二是扩大秸秆还田路径。可直接在田间地头将秸秆堆沤腐熟后就地还田,用作养殖场发酵床垫料或养殖粪污异位发酵垫料,秸秆异地覆盖还田,在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作物与露地园艺作物栽培中,在微生物作用下秸秆腐解为农作物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和热量。三是培育秸秆还田产业基础。推动水稻主产区推广“合作社+大户带散户”的水稻生产模式,同时也要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龙头引导模式,提高秸秆还田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和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2.2发展壮大秸秆离田利用产业

秸秆有机肥利用依据并满足相关行业或地方标准要求和有关规定,将秸秆收集离田后作为主要原料,生产有机肥料或秸秆炭基肥;秸秆饲料化利用主要包括青贮(裹包)、碱(氨)化、压块(颗粒)饲料、揉搓丝化、微贮、气爆等;秸秆基料化利用包括秸秆食用菌种植技术和秸秆栽培基质技术(水稻育秧、蔬菜育苗、花卉苗木栽培等),以秸秆为栽培基质的食用菌主要为草腐菇;在秸秆燃料化利用方面,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沼气、直燃发电等技术基本成熟,市场潜力大,热解气化、纤维素乙醇、生物燃油等技术市场潜力大,应持续关注技术成熟度和阶段经济性;秸秆原料化利用包括秸秆纤维丝、秸秆人造板材、秸秆复合材料、秸秆清洁造纸、秸秆块墙砖、秸秆成型容器等。

2.3积极培育秸秆收储运服务产业

近年来,许多地区围绕秸秆利用产业,建立了秸秆收储运服务产业模式,具体有秸秆收储经纪人模式、秸秆收储利用一体模式、种植大户与秸秆收储一体模式、秸秆收储加工一体模式、专业化秸秆收储运企业模式、农机合作社与秸秆收储运一体模式、村集体秸秆收储模式。

3强化秸秆综合利用绩效考核机制

3.1建立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制度

一是搭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秸秆资源数据共享平台;二是强化与细化台账建设质量,秸秆资源台账数据包括秸秆产生量和秸秆利用量两部分。秸秆产生量主要调查当地早稻、中稻或一季晚稻、双季晚稻、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及其他在本区域种植面积较大的农作物;秸秆利用量主要调查不同种类农作物秸秆的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数量;三是加强台账数据质量审核。台账数据实行分级审核负责制,国家、省级、市级农村部门不定期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台账建设进行抽查和数据复核,核验各地填报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2农作物秸秆调查及定位监测制度

一是明确调查范围,包括县域社会经济、农作物耕种生产、农作物秸秆收割方式和面积、秸秆利用等情况;二是确定调查指标和方法。通过收集地方统计公报年鉴、发展规划、政府公告、以往调查报告等文献资料进行调查;开展座谈、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现场实地调查;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农作物品种进行农作物秸秆定位监测和特性试验;三是形成评价结论。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出秸秆理论资源量、可收集资源量,可利用资源量、资源密度、人均秸秆资源占有量,评价不同秸秆利用技术潜力,预测秸秆资源的未来发展形势。

3.3秸秆综合利用绩效考核评估制度

一是建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属地责任制,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乡镇、到村、到田块,生态环境部门通过卫星、无人机等监控技术,严格执行火点约谈制度,每个火点田块业主将依法处罚并对县级政府扣罚禁烧奖补资金。二是着力构建考核评价机制。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开展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评估和重点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绩效考核,考核评估结果将作为秸秆利用项目资金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役考核评价与“以奖代补”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考核结果作为年度农业农村系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

县域秸秆资源全量利用,坚持农用优先、多元利用的原则,统筹秸秆还田与收集离田利用和收储运体系建设,在满足土壤肥力、基料化和畜牧业等需求的基础上,突出秸秆综合利用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江西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黄振侠,马静,徐德胜,熊江花;2江西省红壤研究所黄艺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