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

美国白蛾属于典型的多食性害虫,食性杂、生存区域广泛、传播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及繁殖率高,防治困难,而且容易发生反弹。美国白蛾成虫形态特征:美国白蛾成虫通体为白色,体长9~15 mm。复眼突出、较大,鳞片呈现出相对密集状态,头部、胸部及背部都布满白毛。雄性白蛾触角及腹面均为黑褐色,呈现双栉齿形状,并且雄性美国白蛾内侧栉齿长度大约占外侧栉齿的2/3,下唇须内侧为白色,外侧为黑色,翅展为33 mm,雄性前翅褐色斑点从无到浓密状态分布;雌性美国白蛾触角呈现出褐色及锯齿状形态,复眼黑褐色,为半球形状,没有光泽感。雌性白蛾前翅通常状态下没有斑点,翅展大约39 mm,寿命为1个星期。前足接近身体前两节为橘黄色,后面两节为黑色。美国白蛾卵形态特点:美国白蛾卵近似球形,直径约为0.5 mm,卵表面有小点,雌性白蛾刚产出的卵为黄绿色或浅绿色,有明显光泽感,随着不断发育转变成灰绿色,临近孵化前为灰褐色。美国白蛾卵块面积多为1.2 cm,在此狭小的面积内大约会有成百上千粒卵,在卵表面会覆盖鳞片及白色毛。

(1) 在单一冻融、硫酸盐侵蚀及二者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均先减小后增大,且在单一硫酸盐侵蚀作用下质量损失率的减小幅度最大,经60次硫酸盐侵蚀作用后质量损失率达到最小。

美国白蛾幼虫形态特征,美国白蛾幼虫身体呈现细长状,体色变化较大,根据幼虫头部颜色划分,主要有黑头型和红头型。中国的美国白蛾幼虫通常为黑头型,幼虫身体颜色随着发育会从黄绿色逐渐变为灰黑色,但头部颜色始终保持黑色。美国白蛾幼虫背部长有1条比较宽的纵带,黑色,在纵带两侧长有黑色毛瘤,毛瘤上长有白色或灰白相间的长毛,幼虫体侧毛瘤多为灰褐色及橘黄色。美国白蛾蛹形态特征:美国白蛾蛹体长9~12 mm,最大可达15 mm,宽度3~5 mm,呈现出暗红褐色,在蛹体腹部各节及后胸区域布满浅凹刻点。长有臀棘,有8~15个刺,末端凹入,为喇叭形状。茧为灰白色,椭圆形状,呈现出松软、薄及丝质恰似幼虫体毛的状态。并且雌蛹相对肥大,雄蛹瘦小。

2 美国白蛾的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一年间能够最多发生3代,通常情况下,美国白蛾虫蛹会在树皮裂缝、表土层及地面枯枝层中越冬。由于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区树种较多,美国白蛾实际出现时间比单一树种林区稍晚。在每年4月中旬左右越冬蛹开始进行羽化,在5月初期会出现第1代虫卵,并且比较整齐,在5月中下旬会出现第1代美国白蛾幼虫,通常在树冠中下部外缘部分结集网幕,一般会持续到6月中下旬后,幼虫就开始结茧化蛹。第2代美国白蛾发生时间节点没有第1代整齐,7月中旬美国白蛾第2代幼虫开始出现,此代网幕会集中在林木树冠中上部外缘,在8月中下旬进入危害影响最严重的阶段。第3代美国白蛾幼虫会在9月中旬开始出现,在此期间,第3代会出现严重的世代重叠现象。

3 美国白蛾的分布情况及危害

美国白蛾食性比较复杂,并且可以充分利用交通工具进行传播。美国白蛾侵食树种较多,比较常见的有榆树、杨树等。刚孵化出来的幼虫会吐丝结网,结出的网呈现出网幕形状。

提升保护林区内种植林木检疫检查工作力度,尤其是针对美国白蛾疫区植物、包装材料、运输工具及其他相关产品必须加大检疫检测力度。各级森林防护机构部门应对货物集散地、林业贸易市场、造林项目现场及造林绿化工程等场所加强检疫检测及复查复检。

4 美国白蛾防治措施

4.1 提升美国白蛾疫区封锁能力,加强管理力度

美国白蛾幼虫侵食多种树木叶片,侵食后,树叶通常呈现出透明状态;当树木叶片肉质部分被侵食后,幼虫就会对剩余网状叶脉进行蚕食。除此之外,由于美国白蛾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若防控措施不科学,会导致森林树木生长量急剧下降,树木死亡。美国白蛾还会对城市绿化景观造成严重危害。当周边树木叶片侵食完后,美国白蛾还会严重危害农作物正常生长,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经济损失。

4.2 完善美国白蛾检测体系

4.4.2 围草诱蛹防治法

4.3 保障措施

美国白蛾幼虫通常情况下会聚集网幕进行取食,当发现美国白蛾幼虫聚集网幕时,及时修剪病害树枝、解除幼虫网幕及去除危害性枝条,然后将枝条统一烧毁,防止白蛾幼虫从网幕中掉落,彻底全面扑杀虫源。

1.各组大鼠认知功能评价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增长,穿环次数和T象限游泳距离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模型组比较,有氧运动预处理组、HBO处理组、有氧运动+HBO处理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显着缩短,穿环次数和 T象限游泳距离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氧运动+HBO处理组效果最明显(P<0.01)。见表1。

4.4 物理防治措施

此外,在Ⅲ度及以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口腔炎、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腹痛、乏力等10个指标上,替吉奥组和卡培他滨组结果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确保美国白蛾防控物资充足。加强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有效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力度,公布社会举报电话、平台,对美国白蛾疫情举报行为进行奖励。构建相应的工作奖惩机制,通报表扬在美国白蛾疫情防控期间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组织及个人;针对隐瞒防控疫情信息,导致贻误关键防治时机及检验检疫执法疏漏造成疫情扩散的相关单位与个人,严厉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市级及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必须不断完善相应的检疫检测制度,配备专业的检疫监测仪器设备及必要的交通工具和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保护林区进行全方位观察,与此同时进行定时监测。应在每年5月中下旬、7月上旬及8月下旬~9月上旬3个时期进行美国白蛾疫情专项普查工作。重视普查美国白蛾重点发生区域,例如养殖厂周边、公路与铁路交通沿线、物流集散地等。针对美国白蛾主要寄生物,选取代表性路线进行严格检查。

4.4.1 人工驱虫防治法

围草诱蛹防治办法主要指在每年6月中旬、7月上旬和9月下旬美国白蛾疫情容易发生的区域,有效利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习惯在树干化蛹的自然习惯的防治方法,园林防护部门组织大量人力在疫情多发区域,用长度在40 cm以上、厚度5 cm的稻草或谷草以上松下紧的方式将树干捆绑,引诱老熟幼虫在草把中化蛹。6、7月草把最好每2 d检查1次,9月草把需等到年底或来年3月解除,然后集中烧毁,从而彻底消灭白蛾。

范坚强抓过青年男子手中的皮鞭,狠狠地抽在一杭身上。一杭痛苦地呻吟着,低垂着头。范坚强说:“你说不说?”一杭咬着牙,什幺也不说。

4.4.3 灯光诱杀防治法

灯光诱杀就是利用户外照明设备,在美国白蛾成虫羽化阶段,利用其自身趋光性进行诱杀。在美国白蛾病害林木四周空旷地带,每隔50~100 m挂灯,开灯时间在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为宜。根据美国白蛾不同出生代,设置不同的挂灯时间。在每年3月底~5月初进行越冬代美国白蛾诱杀挂灯,6月中旬~7月初进行第1代美国白蛾成虫灯光诱杀,在7月底~8月初进行第2代美国白蛾成虫灯光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