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陈铭煌 王冰冰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厦门,361000)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发病率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疾病的2%,而死亡率仅次于胃癌,我国每年约20万患者死于食管癌,且该死亡人数每年还在不断递增中[1]。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手术仍为首要治疗方法,可有效延缓患者病情进展,此外术后联合化疗共同干预对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有显着作用[2]。但食管癌患者术后需承受来自躯体、精神、心理等多方面不良影响,不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和改善预后,因此护理人员需为食管癌术后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改善其健康行为,增强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3]。但目前临床上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较为片面和枯燥,健康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因此进一步研究更加高质量的健康教育模式十分重要。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健康教育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睡眠情况及生命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癌术后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顺序编号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6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4.26±6.72)岁,病理分期:Ⅰ期12例、Ⅱ期22例、Ⅲ期12例。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13例、中专及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18例。肿瘤部位:上段8例、中段14例、下段24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41~66岁,平均年龄(53.81±6.03)岁,病理分期:Ⅰ期14例、Ⅱ期23例、Ⅲ期10例。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15例、中专及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17例。肿瘤部位:上段9例、中段15例、下段23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 1)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他辅助诊断显示满足食管癌的诊断标准;2)患者家属知晓本研究且自愿加入后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为首次发病,无既往或先天性心脑血管发病史。

1.3 排除标准 1)排除精神类疾病以及认知障碍者;2)排除依从性较差且不能对其进行随访者;3)排除存在既往失眠史者。

1.4 干预方法

1.4.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术后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每天评估患者病情状态并及时报告医生。加强口腔、引流管、饮食管护理,帮助患者维持良好营养状态,减少肺部感染。患者病情稳定后教导患者进行正常生活管理,出院时进行健康宣教,出院后每月电话随访。

1.4.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 1)组建健康教育小组:成员包括科室护士长(组长),专科护士,干预前均接受医院统一培训,内容包括食管癌术后护理、生活护理、化疗护理等,全部通过考核后方有资格实施健康教育工作。组长带领组员通过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hina Science Periodical Database,CSPD)等平台循证,获取一些新颖、可行性强的健康教育方法,并结合护理经验制定健康教育方案;2)术后住院康复阶段: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进行床旁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内容以A4纸打印出来,依据内容详细为患者讲解。告知患者术后恢复不同时期需做哪些护理,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预防措施等,为患者进行疼痛宣教,讲解不同疼痛程度应用哪些不同的镇痛措施,止痛药物的种类、应用方法及不良反应,引导患者对镇痛保持正确认知和态度。告知患者每天翻身、按摩四肢、床上运动、离床散步的次数、时间等,教导其每次饮食前后养成漱口习惯,讲解口腔擦洗、冲洗方法,叮嘱患者每日进行口腔清洁。讲解结束后将A4纸留给患者和家属进行巩固学习。另外,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的饮食喜好、每个阶段不同的饮食要求制作饮食提示卡,提示卡内容包含饮食种类、进食次数、进食量、进食时间等,并适当进行美工设计,制作为A5规格的卡片悬挂于患者床头,要求家属按要求准备食物,护理人员定期更换卡片并监督患者饮食。每天晚上9点以后谢绝探视,并打开夜灯,降低仪器设备噪声,监督患者将手机调整为静音或振动模式,促使病房保持安静氛围,睡前30 min禁止看手机,晚上每个病房放置一瓶安神的香薰精油,严重睡眠障碍患者可遵医嘱给予适量药物帮助睡眠。护理人员每天查房时与患者加强心理沟通,了解患者每天的精神状态和情绪,采用鼓励、积极的语言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告知其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康复的重要作用,引起患者重视;3)院外护理阶段:出院后护理人员通过微信与患者保持密切联系,建立“健康教育”微信群,出院第一周,连续2 d进行院外自我护理宣教,时间约40 min/d,讲解食管癌术后日常自我护理的注意事项、健康行为、康复锻炼方法等。出院1个月后,邀请专业精神科医师开展心理讲座,讲解心理健康、情绪调节相关知识,引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学会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化疗期间,护理人员每周在微信群内推送与化疗不良反应、化疗日常生活管理等知识,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及时预防和缓解不良反应、保持健康生活习惯。2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后3个月。

1.5 观察指标 1)采用自制预后《食管癌患者术后护理认知度调查表》评估比较2组患者术后护理认知度,内容包含疾病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化疗护理4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为25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术后护理认知度越高;2)采用阿森斯失眠自评量表(AIS)评估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该量表包含8个条目,每个条目有A、B、C、D 4个选项,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总分为0~24分,得分越高失眠程度越严重;3)采用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价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该量表由社会生活、精力睡眠、躯体活动、情感反应、疼痛5项内容构成,每项内容分值为100分,得分越低生命质量越高;4)统计2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吻合口瘘、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AIS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AI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AIS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术后护理认知度比较 观察组疾病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化疗护理认知度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护理认知度比较分)

2.3 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2组患者社会生活、精力睡眠、躯体活动、情感反应、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本次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认知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认为,护理人员在院内、院外通过一对一讲解、线上课程、微信推送健康知识等多种方式为食管癌术后患者传播术后康复、居家自我管理、化疗护理等诸多护理知识,对护理认知度提高有重要作用[4]。增强患者认知度,患者知晓在各个不同康复阶段应如何自护,也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自护能力。

有研究表明,食管癌术后患者受疼痛、生理应激及负性心理影响,睡眠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利于患者快速康复[5]。本研究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并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止痛措施,可缓解其疼痛程度。其次,护理人员贴心、周到地为患者营造睡眠环境,调节灯光、放置香薰、采用药物助眠等,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也有帮助。护理人员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每天查房时均与患者心理沟通,开导、鼓励患者乐观看待疾病,出院后还邀请专业精神科医师举办心理讲座,引导患者保持正性积极的心态,从而改善了患者睡眠质量。本次结果也显示,观察组失眠自评量表(A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本研究生命质量调查结果指出,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更高(P<0.05)。生命质量的评判标准包含社会生活、精力睡眠、躯体活动、情感反应、疼痛等多项内容,患者身心状态的整体改善才能促进生命质量明显提高。护理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形式教育,较常规健康教育单一、片面、枯燥的教育模式而言,更能使患者有接受教育的兴趣,有助于提升健康教育效果。护理人员术后关于康复的健康教育内容能强化其术后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身体状态。而为患者提供的自我管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则有利于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以良好心态面对生活,从而提高生命质量[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与王燕萍等[7]研究结果一致,证实健康教育对减少患者并发症有显着作用。健康教育是通过行为教育和知识传播促使患者对疾病加深认识,然后改变其健康行为的一种常用护理方式[8]。本研究护理人员充分考虑食管癌术后患者不同康复时期的不同需求,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为患者提供了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住院期间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为主,护理人员在床旁为患者进行并发症预防、治疗等相关讲解,可提高患者对并发症的认知,引导其在自我管理时注意预防并发症,护理人员还教导患者做好口腔管理和饮食管理等,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不仅能提高认知度,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还能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命质量。

利益冲突声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