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鹤琦 漯河日报社

自21世纪初,我国财经媒体就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甚至一些党媒、都市类媒体也都开始将视角转向财经报道,都在以科学理性彰显着报道视角的多元,以解释纵深呈现着报道方式的成熟。特别是我国步入新时代以来,财经报道更成为各大媒体的“重头戏”,成了人民经济生活的“指南针”。

一、我国财经报道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一)从“殿堂”走向“平民”

纵观我国财经报道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最大的进步无疑是逐步从“殿堂”走向“平民”。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财经报道多是“上接天线”有余,“下接地气”不足,经济领域的数字指标比比皆是,让广大民众看来,显得艰涩难懂、索然无味,甚至面目可憎。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走到群众中去”也成为财经报道的一大趋势。

(二)紧扣民生小事,彰显人文关怀

越来越多的财经报道在聚焦经济视角的同时,开始以一种饱含人文情感的视角崭露头角,从内容上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并以此为切入点,扩展报道内容。如2018年6月7日大河报第AⅠ15版的“河南财经”刊登的《加押免押共存郑州共享单车掀押金混战》聚焦备受公众关注的共享单车押金问题,全面深入剖析几大单车。看似一个简单的服务性政策,实为在信用体系资源与资本实力的疯狂较量,整篇报道直击读者内心,叫好又叫座,让读者深深感受到其财经报道所传达出的浓郁的人情味,传达出对小人物生活的高度关注。

(三)报道方式“下沉”,接地气聚人气

当前我国的财经报道更加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感受。语言风格上,摒弃生硬的政论式语调,采取幽默诙谐的方式,拉近与普通读者的距离;行文结构上,采取散文化、叙事性等模式,最大限度地将枯燥深奥的经济报道融入一篇篇深度讲述式文章中。比如《中国经营报》的“与老板对话”专栏,将复杂的企业决策、执行过程融入到一篇篇展示市场竞争风云、商界人才辈出的传奇故事里,将人的经历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到一起,为艰涩枯燥的财经报道注入了强大活力。

二、当前我国财经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经新闻一路走来,变化让人欣喜。然而,遗憾的是,当前某些媒体的财经报道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必须引起反思。一是财经报道标题冗长。当前步入“快阅读”时代,标题无疑是新闻的“眼睛”,一个短小精悍却富有特色的新闻标题是财经报道制胜的重要法宝。然而,目前一些财经报道,虽说标题立场鲜明,可繁琐冗长,承载元素太多,不利于读者阅读。二是财经报道缺乏“老少皆宜”的“可读性”。追根究底,财经报道最实质性的内涵就是通过用每一位老百姓都看得清、读得懂的阐述去诠释每一个财经事件,可我国一些媒体仍把很多财经新闻做成了只有专业人士才看得懂、道得清的长篇大论。三是专业财经新闻人才匮乏。当前我国缺乏专业的财经记者的培养机制,大部分财经报道部门兼收新闻专业、财经专业的学生,难已达到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的平衡,由于缺少针对性强的专业培训,财经记者只能凭自觉和悟性来实现自身的快速成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财经记者素质参差不齐。四是财经报道的同质化。目前,针对同一事件的财经报道,多家媒体虽然内容有别,却也大体一致,陷入了财经报道同质化圈子,在创新报道角度方面没有大的突破。

三、我国财经报道的对策分析

对于以上问题,结合我国实际,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跳出新闻看新闻,抓住“新闻眼”

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主题字数控制在14字以内最好。眼球转动3~4次就可以看完。14个字不仅可以扩大内容,而且便于做成两句对仗式的七言标题,更符合我国传统的标题阅读习惯。这也是一些财经报道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标题要紧扣新闻内容,做到言简意赅、字少意丰。

(二)围绕内容讲故事,提高“可读性”

任何时候,“内容为王”都是任何新闻题材吸引读者、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华尔街日报》作为世界级的权威性财经传媒,一直围绕讲故事、构思故事来组织报道,获得了长足有效的发展,我们要大力学习借鉴,挖掘某些财经事件背后的故事,做深做细财经报道,吸引读者。

(三)聚力“专”、“深”做文章,实现“指导性”

如果说财经报道仅仅是提供事实消息,而缺乏对于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没有进行背景分析、理清相关事件脉络、乃至预测事件的未来发展趋势,根本不能满足读者需要。因此,财经新闻除了应做好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解释性报道、通俗类报道,更要做好深度报道,挖掘政府政策所传达的信息,指导民众把握发展方向,做出正确决策,实现“钱生钱”。

(四)立足队伍下功夫,筑牢“人才库”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记者素质直接影响财经报道的质量。针对我国部分财经报道受财经记者素质限制的现实,最关键的是转变目前财经记者的招聘、培养模式,动员所有财经媒体完善记者就职前的培训体系和考核制度,不合格不达标者坚决不予以聘用,宁缺毋滥。在此基础上,以专业的财经新闻人才作支撑,财经媒体也可进一步独辟蹊径,树立各自独有的报道特色和报道风格,从而走出财经报道同质化的怪圈。

总之,实现我国财经报道的完善和成熟,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即可促成,需要个人、传媒、社会等各方团结起来,形成合力,推动我国财经报道的视角更加趋于国际化,报道理念更加贴近民众,报道立场更加趋于平衡,不断实现我国财经报道长足有效发展,真正服务于我国民生大计,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