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惠 云南广播电视台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工作习惯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以数字化和可移动终端为主的新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受众的认可,各类媒体的形态特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让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方面均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逐渐被形式更丰富多样且注重互动的新型媒介所分流,并最终朝着媒体融合的方向发展。就广播节目而言,其本身的公信力相对较低,再加上一些广播节目为博取眼球,不惜降低品味,使节目内容变得低级庸俗,甚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直接损害到广播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融媒体语境下优化广播节目的制作。

一、结合听众需求提高节目质量

随着经济水平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增强,听众们的审美情趣也在不断提高。习总书记2015年就曾经提出过关于“受众在哪里,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的观点,可见,各类媒介都需要以受众为中心展开各档节目。广播节目有着相对于其他媒体的特殊优势,即只需要耳朵听,而不会打扰到听众们手头正在进行的工作。同时,有趣的资讯、优美的音乐又可陶冶情操,为听众带来紧张生活中的调剂。因此,广播节目在制作之前,需对自身节目面向的听众群体作特征分析,如不同年龄段的听众偏向于听什幺类型的节目,喜欢什幺样的风格,不同行业的群体对适合本行业的广播节目有什幺样的要求等。由于听众群体过于庞大,众口难调,广播节目需要进行分众,即首先需确定自己节目的性质,进行节目定位和听众定位,对所定位的听众群体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在节目性质和听众接受特点中找到共同点,有针对性的制作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又能符合听众群体总体口味的节目,并且需要加强与听众之间的互动,增加听众们在节目中的主体意识,以进一步满足听众的需求。

二、尽快推动全媒体传播模式的建立

全媒体是今后传媒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互联网的发展所催生的重要变革之一。该模式颠覆了传统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流程,改变了传统的只能通过电视、收音机、报纸获得信息的途径,让信息通过网络传播,人们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手机浏览,信息变得无处不在,无人不用,随之而来的则是对新闻传媒行业带来的巨大挑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年初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将全媒体模式的建立和完善作为一项紧迫课题再次进行强调,也代表了中共中央对当今舆论宣传发展的清醒认识。当然,在广播节目中,除了融合多样化的媒介手段及传播渠道,还需要突出广播本身的特点,即应以音频取胜,通过声音的魅力表现出传播方自身对信息的认知以及对听众们对该信息理解上的正确引导。

三、充分发挥广播与融媒体结合的优势,实现舆论的正确导向

传媒行业是为当今社会正确价值观的传播而服务的,需要反映出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而进一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复杂局面,必然会出现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其中并不乏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利于社会主义成长建设的不良风气。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实现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观的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3年就提出了“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都牢牢掌握在手中”的观点,要求通过媒体融合来打造有强大影响力的主流媒体,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同时需加强网络建设和新媒体管理,保证网络空间的清朗和安全。因此,广播节目需充分利用现今网络技术带来的媒体融合优势,通过在广播传媒基础上打造全媒体来拓展信息的传播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和深度融合,提高广播传媒本身的竞争力,吸引大量受众。在节目编撰时,需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杜绝低级趣味甚至恶俗的内容,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充满正性能量的内容,并从维护国家政治、文化安全的高度,促进全国听众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水平的提高。

四、小结

总之,融媒体是今后传媒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中共中央寄予厚望的传媒发展模式。传统的广播传媒应意识到这一点,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大势,做到结合听众需求提高节目质量,推动全媒体传播模式的建立,充分发挥广播与融媒体结合的优势,实现舆论的正确导向,将广播传媒作为正性舆论宣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立的主战场,着力于促进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将融合和管理相统一,让正能量变得更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