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济安 内蒙古乌兰察布日报社

民族新闻是报道少数民族中发生的鲜活、有趣、价值大的新闻的报道。民族新闻除了具有“新闻”的共同属性外,还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即必须有民族特色。时代的迅猛发展,使少数民族的文化日益进步、繁荣,强力支撑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动脉。所以,民族地区的党报在宣传报道民族新闻时,一定要在详尽熟知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民族新闻宣传报道,获得受众的喜欢,在媒体竞争中赢得成功的先机。

民族新闻的内容与形式要不断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吸引受众关注,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要想使民族新闻宣传报道在创新中求发展,就必须站位高、不偏离,努力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张少数民族地区党报,必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折不扣地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弘扬正能量,鞭挞假丑恶,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以正面宣传为主,让民族新闻宣传报道“唱主角”、“扛大梁”,坚守政治立场,严把宣传导向。

二是突出主题,创新方式。作为一张少数民族地区党报,必须牢牢把握政治方向,以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题为第一要务,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努力拓宽宣传载体,把能触动少数民族受众心灵、并能引起其强烈共鸣的“民族正能量故事”传入千家万户,植入广大受众脑海。

三是齐抓共管,健全制度。作为一张少数民族地区党报,必须严格坚持党委负总责,部门分工合作,全员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坚决奖优罚劣,努力形成全员争先创优、共图事业发展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创新民族新闻的内容放在首位。我们业内人士都知道,民族新闻中,最为受众追捧的题材是那些与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生产、生活契合较紧的题材。由此看来,民族地区党报要想增强可读性,就必须下功夫采写好、报道好富有民族传统和民族特点的各项动态活动,以此来吸引广大少数民族读者的眼球,使他们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少数民族的历史沿革、文化风光、风土人情,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以及在此过程中所涌现出的少数民族先进人物。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党报《乌兰察布日报》,为适应少数民族读者的阅读需求,近年来,先后开设了《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察哈尔文化》《草原儿女心向党》《草原英才》《亮丽北疆新画卷》等专栏,及时、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亮丽北疆乌兰察布的新变化新风貌,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创新民族新闻内容的另一个重要接口是,必须想方设法、竭尽全力为少数民族受众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要。受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均落后于内地。这样一来,导致很多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政府出台的扶贫政策、致富信息、适用技术的需求甚为迫切。因此,作为民族地区党报,一定要突出服务性,强化指导性,有针对性地开设专版专栏,围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搞好宣传报道,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阅读需求。对此,《乌兰察布日报》先后开设了《政策解读》《新闻直播》《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科普园地》等栏目,切时扣势地宣传党在民族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致富信息和实用技术,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民族地区党报要想宣传报道好民族新闻,除了创新民族新闻的内容外,还得创新民族新闻的宣传方式。我们要采用少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采写、报道民族新闻,使民族地区党报贴紧少数民族受众,充分发挥出积极的宣传效能。对于少数民族群众,用少数民族语言采访可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使受采访者打开话语的闸门,快速回答完采访者需要了解的新闻素材。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党报采编人员在采访少数民族群众时,应该尽量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对少数民族受众来说,同一条民族新闻,如果用本民族文字(语言)传播,其效果远好于用汉文(语)传播。因此,在民族新闻的传播中,要使用本民族的文字(语言),这样更便于让少数民族受众所接受、喜欢,从而产生更好的宣传效果。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经常在媒体上刊发一些民族气息浓郁的新闻图片、插图、速写、剪纸、木刻等,这样既能增强民族新闻的“意境”与美感,又能突出民族风情与特色,从而使民族新闻更富有表现力与吸引力,提高民族新闻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