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青,陈换新,2,李 明,徐明世,王 波

(1.信息工程大学 测绘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2.96633部队,北京100096;3.69027部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4.78155

部队,四川 成都 610036)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受地域及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不同国家使用不同的语言,不能直接互通。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不同国家的地图相互间也存在着诸多差异,影响到地图内容的理解。而地图符号又是地图的语言,是表达地理事物的基本手段[1],所以有必要对国外地图符号的表示进行相应的研究,在发现地图符号表示差异的基础上,揭示差异的成因,以便更好地理解地图。

1 地图符号的功能

地图符号是地图上用以表示各种空间对象的图形记号及与之配合使用的注记。在制图时,人们用抽象的图形、符号来表达客观世界,对制图对象进行第一次综合,在读图时,用户又通过阅读地图符号来获取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可见地图符号具有“写”和“读”两重功能[2]。因此,地图符号被视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且与自然语言相比,地图符号通过视觉传输信息,其传输空间是二维的,而自然语言依赖听觉,传输空间是一维的、线性的[3],由此可见地图符号在信息传输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使用地图符号,不仅能够表示地物的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而且通过地图符号之间的联系和组合,还能反映出制图对象的空间分布、结构及动态变化[3-4]。

地图符号所承载的这些功能,是由其约定性决定的。千百年来,地图都是由人绘制的,在这一过程中制图者与用图者之间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地图符号绘制方法[5-6]。随着时间的累积,地图符号和抽象概念之间的这种约定关系就会得到固化,被一定的团体所认可并遵守。不同的认知团体有可能选择不同的地图符号来指代同一抽象概念,且这种选择是合理的。如此一来不同的符号之间就会存在等价关系,即多个不同的符号指代同一概念抽象。

正是由于地图符号等价性的存在,使得不同国家的地图语言象自然语言一样,相互间存在差异,影响到地图内容的理解。研究国外地图符号间的差异,就是在承认其约定性的前提下,揭示不同地图符号之间的等价关系,消除地图语言上的理解障碍。

2 国外地图符号表示存在的差异

为说明国外地图符号表示的差异,下面分别选择点、线、面3类符号中有代表性的实例列举如下:

1)点状符号:以表1的点状居民地为例可见,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用方形表示,不同于我国的圈形。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古代时的城堡四周都建有方形的城墙,所以人们选择方形表示城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墙在城市发展中逐渐弱化,人们为了交通方便由内向外修建了若干环线道路,这也可能是后来人们选择用圈形表示城市的缘故。

表1 点状居民地符号

2)线状符号:此处以表2的主要公路符号为例,柬埔寨选择红白相间的色块表示,若依我国的符号体系理解,很容易与铁路符号相混淆。西班牙的公路符号表示较有新意,通过在主要公路的基本符号上叠加不同的线型表示道路沿途有美丽的风景亦或旅游专线,以此满足拥有大量私家车用户的自驾游需求。

表2 主要公路符号

3)面状符号:面状符号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内部的铺染填充上,以表3的面状居民地符号为例。不同国家选择不同的颜色或图案铺染填充,其中前苏联的面状居民地符号通过不同的颜色铺染来表示人口数量上的差别,较为直观。

表3 面状居民地符号

通过上述例子可见,地图符号表示上的差异大量存在。而要研究这些差异,首先需要解决的是采用什么方法途径进行研究。

3 国外地图符号表示差异的研究途径

从地图符号的分类而言,既可以从制图对象的几何特征出发按照点、线、面3类符号进行研究,也可以按照要素类别对符号进行研究。而不论选择哪种研究途径,科学的研究方法都必须来源于理论的支撑,所以有必要对地图符号的相关理论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国外地图符号的具体研究途径。

3.1 地图符号研究的相关理论

3.1.1 地图符号学的研究方法

地图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系统的学科,其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①应用传统的符号学即哲学符号学来研究地图符号的本质和特征;②图形符号学的方法,即用视觉变量理论来研究地图符号的构图规律;③地图语言的研究方法,即将地图符号系统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图形语言,并用符号学的原理来研究地图语言[7]。可见从图形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利用视觉变量理论来研究地图符号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3.1.2 地图语言和自然语言的关系

地图是由符号构建的“大厦”,没有符号就没有地图,正如没有单词就无所谓语言一样[1]。所以不妨将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和自然语言加以比较。如图1所示:自然语言从宏观到微观可划分为:书、文章、单词、字母,与之相对应的地图语言依次为:地图集、地图、地图符号、视觉变量。对于一种陌生的自然语言而言,一般从底层的字母入手,在认清所有字母的基础上再进行单词的读写。映射到地图语言领域,对国外符号表达的研究也应该从底层的视觉变量开始。

图1 自然语言和地图语言的对比

基于上述论述,本文决定从视觉变量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各国地图符号中视觉变量的使用差异,按照由部分到整体的思路对国外地图符号表示的差异及成因进行研究。

3.2 视觉变量

视觉变量是指图形符号之间具有的可引起视觉差别的图形或色彩因素的变化。地图符号的视觉外貌由构成符号的视觉变量所决定,通过视觉变量的不同组合,使符号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从而表示地图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差别[7]。

许多地图学家对视觉变量进行过相关研究,代表性的如表4所示。虽然不同地图学家对视觉变量的观点不同,但不难发现几乎每种视觉变量理论中都包括了形状、尺寸和色彩这3种视觉变量,且这3种变量被称之为地图符号的3个基本要素,针对广义的图形符号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下面本文就选择其中的色彩视觉变量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国家地图符号差异的成因。

表4 不同地图学家的不同视觉变量理论

4 国外地图符号表示差异的成因

4.1 色彩视觉变量的差异及成因

色彩是一个重要的视觉变量,使用色彩可提高地图符号的表现力、灵活性以及清晰度,通过色彩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的变化,可以使图面具有清晰感、节奏感、层次感和空间感[9]。如果没有色彩,地图的艺术性及美感将大打折扣,地图的表现力也会降低,所以每个国家在地图表现中都大量使用色彩视觉变量。虽然有些颜色经过长期的使用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习惯,例如蓝色表示水系,棕色表示地表,绿色表示植被,但除此之外受国家、民族和地区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会根据其偏爱喜好使用不同的色彩,而不同的色彩又造就了风格迥异的地图。

各国在地图表达中使用不同色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色彩本身的功能,不同的色彩承载着不同的自然景色象征和政治意义象征;二是不同国家存在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民族宗教上的差别,这些差别在人类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观念,而不同文化观念的艺术喜好、审美情趣是不同的,进而导致不同国家对不同色彩象征意义的理解上存在差别,所以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地图。而色彩本身所承载的象征意义从根本上讲也是由文化观念决定的。

有学者专门对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10],如表5所示。正是不同的思维方式、认识论、文化特质、民族性格与气质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观,而不同的文化观又造就了不同的色彩理解和使用。例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中,红色表示艳丽、兴奋、吉祥、顺利、成功、进步,而西方则认为其代表残暴、危险、紧张、放荡、淫秽;白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示死亡、凶兆、腐朽、落后、失败、奸邪、知识浅薄,而西方则认为其代表高雅、纯洁、幸运、合法。正是文化领域中的这些理解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在色彩使用上的差异。以传统文化中结婚礼服的色彩使用为例,中国推崇红色,西方喜欢白色;同样在国旗的用色上中国选择红色,而西方许多国家选择白色。

表5 东、西方文化差异对比

仅就色彩视觉变量而言,在不同国家的使用中就存在着上述差异,试想由诸多视觉变量组合而成的各种地图符号,就会像字母组合形成的单词一样复杂。所以当面对一个陌生国家的地图符号时,就像面对一种陌生的语言,在读图理解上会存在“语言障碍”。

4.2 地图符号表示的差异及成因

上文以色彩的使用为例,分析了不同国家理解和使用上的差异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观念。而对于其它视觉变量而言,未必都可以用文化解释得通。例如形状视觉变量,按照符号的形状特征可分为几何符号、透视符号、象形符号和艺术符号[2],就某一要素的地图符号而言,究竟选择哪种形状特征去表示、描述该要素,完全取决于地图设计者的思维抽象。其它视觉变量的运用也是如此,所以应该从地图设计者的认知和思维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地图符号的差异。

认知是指人脑的一种思维过程,被心理学、哲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所应用。将认知的理论应用在地图学领域便是空间认知,主要研究人类对世界空间属性的认知,包括位置、大小、距离、方向、形状、变化等。地图空间认知研究的出发点有两个:①地图用户是如何通过阅读地图而获取空间信息的;②地图学者在设计、制作地图当中所运用的知识和思维过程。长时间以来,为了设计出符合人们认识规律的地图,针对第一点的研究较多,但是面对已经设计好的地图符号去探究其差异的成因时,就需要对地图学者的思维过程和空间认知能力进行分析。

作为地图设计者所需要的一种基本能力,空间认知能力是研究人们怎样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其中的诸事物、现象的相关位置、空间分布、依存关系,以及它们的变化和规律的能力[7-8]。心理学认为空间认知能力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特殊能力,涉及时间和空间交织而成的四维空间,它是一种认知图形,并运用图形在头脑中的心象进行图形操作的能力[7-8]。映射到地图符号的设计上就是设计者对客观要素的形象认识结合自己的抽象思维将其图形化的能力。空间认知能力来源于人类的认知结构,而人类的认知结构是随着时间和经历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受到其生长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地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这些差异势必会造就不同的认识结构,产生不同的空间认知能力,映射到地图领域,不同的设计者在其自身空间认知能力的驱动下设计出不同的地图符号也就不足为奇了。

认知科学不仅能解释人与地图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还能指导计算机时代地图学的发展。如果不能从思维的高度来解释人的大脑的制图行为(如制图综合、地图设计、视觉效果的创新),就无法指导电脑去自动地设计与制作地图[11]。

5 解决方法

在自然语言中,建立两种语言间对应关系的工具是字典,通过查阅字典可找到两种语言单词的对应关系及相关解释。基于该思想,本文在分析国外地图符号表示差异的基础上,编程实现了地图符号对照表,建立起国外纸图中的符号与我国符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给出了相关解释和说明。

地图符号对照表的界面如图2所示,位于对照表左侧的为树形结构查询目录,右侧为显示区域,列出了左栏选中要素的国外符号、国内符号及相关说明,二者对应关系直观明了。若更改为其它国家的符号对照表,仅需将图片及相关说明拷贝到指定目录下即可,而具体符号的文件夹可根据需要创建,创建后在左栏中自动生成该要素的树形查询目录,方便不同国家的不同要求。该对照表使用起来查询方便、简洁、直观。

图2 地图符号对照表界面

6 结束语

虽然本文列举了国外地图符号表示的差异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究,但最终目的不是消除差异。地图的艺术性及美感使其成为各国文化的一种名片,正如倡导文化领域的多元化一样,地图符号的差异也是地图艺术性的一种体现。不同的国家使用本民族语言会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各国在地图符号表示上的差异不仅认可,而且应该得到尊重。

[1]熊伟,王家耀,武航,等.地图符号化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6,23(1):48-51.

[2]祝国瑞.地图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家耀,孙群,王光霞,等.地图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J.PRAVDA.Map expression,map semiotics,map language.Proceedings of the 16th International Cartographic Conference,1995[C].[S.L.]:[s.n.],1995.

[5]李少梅,孙群,刘海砚,等.基于控制规则的地图符号化技术研究[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9,26(2):135-139.

[6]WOLDDTSCHENKO,A.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carto-semiotics.Proceedings of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artographic Conference,1995[C].[S.L.]:[s.n.],1995.

[7]王家耀,陈毓芬.理论地图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

[8]OLSON,J.M.Cognitive issues in map use[J].The International Year book of Cartography,1984,21.

[9]白小双.国界电子地图自适应显示的研究与实践[D].郑州:信息工程大学,2009.

[10]袁本华,曹诗图.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地理透视与整合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1,10(1):98-103.

[11]高俊.地图学四面体——数字化时代地图学的诠释[J].测绘学报,2004,33(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