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罗罗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第一人称纪录片是借助电影、手机、DV 等电子媒介,在叙事过程中采用第一人称的声音,引领观众进入讲述者的世界,是一种真实展现生活和社会的影视艺术呈现形式。但由于诸多现实状况,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影响力始终有限,大多是在独立纪录片的圈层中进行传播。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来提高第一人称纪录片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时代第一人称纪录片生产方式的创新

(一)质朴真实的镜头语言

为了打破传统家庭录像的细碎感,第一人称纪录片《四个春天》在镜头语言上,使用了多角度多景别的镜头对于父母的诗意生活进行了展示。与传统第一人称纪录片描写苦难不同,对姐姐的离世导演只通过零碎镜头的拼贴完成叙事。这种镜头处理方式,使得镜头量增多节奏加快,适合新媒体时代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影片还多次使用了长镜头,真实地展示了家庭生活情境。如:父亲在右深情投入唱《朋友》,母亲在左安静认真地缝衣服,整个画面像一个舞台一样,上演着不同的生活戏码,供观众领悟。此外,影片多次运用了空镜头,注重镜头的写意性。例如:开放的迎春花、空旷的大山等,这些质朴真实的镜头语言为观众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常被忽视的情感体验。

(二)碎片化的叙事手法

第一人称纪录电影由于个人化视角的限制,在主题上往往具有单义性的特征,但主题的单义性不等于叙事的单调性。为了符合新媒体时代受众的碎片时间,碎片化的叙事手法在纪录片中被广泛使用。传统的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叙事往往是针对个人的独特价值或者敏感话题来进行隐私讨论,来着重彰显个体隐私。《四个春天》重在通过碎片化的叙事手法,将家庭生活与社会现实相勾连,拉近影片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比传统纪录片冗长的叙事更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三)充满质感的声音表达

传统的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声音大多是体现沉重感为主体诉求。但《四个春天》在声音表达上充满了质感,也是影像的情感宣泄口。在影片中导演并未使用太多的背景音,更多的是以母亲和姐姐的歌声、父亲的乐器声为主。例如:在第一春天,姐姐在向父母讲述自己在车上遇到的事情时,幽默的声音演绎让观众啼笑皆非。面对姐姐去世,回忆的画面与遗留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欢乐与悲痛在观众心底激起强大的情感漩涡,声音的流动打破了观众的心理防线。

二、新媒体时代第一人称纪录片传播方式的创新

(一)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多向传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成为了用户发表意见的主要渠道。纪录片《四个春天》在未播出之前,就有一批潜在的粉丝。导演陆庆屹曾经在豆瓣上写过两篇短文《我爸》和《我妈》被网友转发、评论,看似简单的互动,便可形成爆炸式效应。同时,导演还在微博、微信上发起话题讨论,引来了大量用户的围观讨论,这也在无形之中扩大了影片的影响力。此外,观众可以在视频网站利用弹幕发表见解,其话语权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因此,社交媒体的运用,推动了影片和受众的双向传播,以此扩大纪录片的传播力。

(二)媒介融合,进行大众传播

传统第一人称纪录片在传播平台上往往具有单一性,平台与平台之间缺乏互动联系。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推行,拓宽了第一称纪录片的传播平台,能够将纪录片的有效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四个春天》形成了媒介融合的立体化传播,最大化获得了舆论传播效果。它促进了第一人称纪录电影由“私人化”影像到“公开”转变,扩大了受众群体。同时导演还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了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全方位对影片进行宣推。因此,新媒体时代中的多渠道的融合,实现了大众传播。

三、新媒体时代第一人称纪录片价值建构的创新

(一)新视角构建家庭价值观

有学者认为:“纪录片创作,不仅要提供视觉上的美感,还要具备有价值的思想,让观众能够通过镜头洞察社会”[1]。在中国,家庭始终是延续亲情关系的场所。《四个春天》以巧妙的视角建构了受众的家庭价值观。如:在展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价值观的差异和鸿沟时,导演并没有从沉重悲惨的基调过多着墨,而是以温暖轻松的笔触让观众眼前一亮。此外,影片打破传统第一人称纪录片常见的卖惨式主题,以一种温暖的笔触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影片通过新的叙述视角对于家庭生活的讲述,为观众建构起一种既宏大又微观的新的家庭价值观,对第一人称纪录片的价值导向提供借鉴。

(二)私人影像加强文化认同

第一人称纪录片用私人影像唤起观众的生活记忆,构建新的家庭责任观,最根本的在于用影像加深文化认同,这种文化认同直观地体现在私人影像之中。在第三个春天,导演使用了大量的历史私人影像,例如:《1997年春节上坟》、《2008年11月上山砍柴》等,这些影像的呈现让观众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私人影像进一步强化这种认同,更好地发挥了第一人称纪录片的精神引领作用。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第一人称纪录片《四个春天》正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家庭式纪录片,它始终聚焦在平凡的生活之中,带给观众久违的感动。纪录片创作者应该从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