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海

摘 要:身处一线沃土的“土记者”,最接地气,具有享用新闻资源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历练成良好的心理素养,善于用脑,勤于思考,打磨好扎实的写作基本功,耐得住寂寞,守住二亩八分地,只要肯付出流汗,相信会收获丰硕的新闻果实。

关键词:心理素养;开朗开放;愈挫愈勇;新闻标题;精心打磨;言简意赅;别出心裁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3-00-02

当今社会,浮躁成了一线“土记者”普遍的心态。一篇新闻稿几十元稿费要花费很大功夫,远不如炒股、淘宝来钱快,经济上不划算;有的坚持写几十年,仍然是“涛声依旧”,很难改变生存状态,政治前途渺茫。于是,大多数一线“土记者”无奈辍笔另辟蹊径,尚有为数不多的留守土记,还在坚守这块阵地。是怎样的心理素养在支撑这个弱势群体,还在执着、默默深耕细作呢?笔者作为坚守农村一线三十多年的一名老土记,对心理素养和选题的修炼基本功的理解,感触颇深。

一、一线土记者心理素养的三要素

(一)愈挫愈勇,不言放弃

一名优秀的土记者首先要具备承受住挫折、不轻言放弃的心理素养。土记者是媒体的须根系,深埋在沃土最底层,新闻就在身边,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一线土记者不仅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社会外界的压力,还要自我化解某些人的不理解,乃至冷嘲热讽,讽刺打击;还要克服来自内心心理的失衡。看到别人升官发财,掂量自己的付出与回报,屈辱感、自卑感常常会来叩问:为了一篇小稿,付出了心力交瘁,值得吗?有的土记者因稿件有误,遭受打击报复,一蹶不振;有的心理崩溃,精神失常。这就是心理素养不够强大的表现,意志力和承受力薄弱的体现。笔者也曾有被吹毛求疵的权贵抓住小辫子敲诈勒索的经历;也曾因写真话,讲实言,得罪某些领导;也曾在小酒馆里被人揶揄为吹牛皮的,蒙受心理伤害而借酒浇愁。也曾几度消沉,欲罢欲弃。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笔者练就了坚韧执着、机智灵活、不弃不离的心理素养。在挫折面前坦然面对,愈挫愈勇,自我调节,自我安慰,发现了新闻线索,来了灵感,依然义无反顾,砥砺前行。

(二)开朗性格,开放心态

开朗的性格,开放的心态,是一线土记者成才、成名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当今社会,讯息万变,节奏提速,竞争激烈,各种压力奔腾袭来。竞技场上的输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素养的优胜劣汰。开朗、开放的心理素养,是战胜包括自然灾害、战胜一切心理障碍的灵丹妙药。笔者青年时期性格比较内向,书呆子气很浓,不情愿浪费时间和别人交流聊天,被某些误解的人封了一层清高自傲的隔膜。随着岁月的磨砺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这层隔膜逐渐被笔尖戳破,潜移默化养成了开朗、开放、包容的心理空间,赢得了大家的理解和尊重,积攒了人脉。

(三)敢于担当,砥砺前行

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这个职业是一个“不负责任和负责任相结合”的职业,从对实际工作的直接责任看,记者可以是最不负具体责任的。农业减产了,要找农业部负责;工业滑坡了,要找国家计委经委负责;市场出现了问题,要找商业部解决……没有一件事可以找到新闻界头上。于是,没有责任心的记者完全可以优哉游哉地生活和工作。也正是因为如此,要想做一个好记者,他必须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他应该处处感到自己的责任。一旦他发现了社会上任何一个角落有问题,他的责任感就支使他去采访、去研究、去写作。因此,记者的心理必须是爱管闲事的心理状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备良好心理素养的土记者,抱定天生我才必有用、三寸笔尖起波澜的人生信条,恪守“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性命攸关,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责任如山”的新闻理念(郭超人语),小人物照样能担当社会责任扛大旗。笔者的好友黄放,就是一位具备强烈责任心和敏锐性的土记者,颇有桀骜不驯的个性,更有仗义执言的秉性,咬定青山不放松,连续十多年为成武电台蝉联省台二十连冠扛大梁,守住阵地。他曾有伤父之痛,但他坚强地挺了过来。近年来,他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敏锐的洞察力审视社会现象,连续在《菏泽日报》发表了多篇整版重量级的稿件,隆重报道了张守彬、杨阳等一批在全省叫响的尊老敬老、自强不息模范典型,受到原菏泽市委书记的高度重视,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黄放的业绩连许多大牌记者都自叹弗如。

身处一线沃土的土记者,最接地气,具有享用新闻资源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历练成良好的心理素养,善于用脑,勤于思考,打磨扎实的写作基本功,耐得住寂寞,守住二亩八分地,只要肯付出流汗,相信定会收获丰硕的新闻果实。

二、良好的心理素养加上过硬的基本功,才能如虎添翼

一个土记者只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是不够的,还要练就扎实的写作基本功,精心打磨好标题就是第一道门槛。标题的重要性许多名编名记每讲课必强调,可谓老生常谈。土记者投稿 “出篮”,其实就是标题出了圈外,不够新鲜、精确、别致。如何给自己的“小宝宝”取一个好名字?在浩如烟海的来稿中抓住编者的眼球?

(一)独具匠心,别出心裁

在一次全市新闻培训班上,一位基层记者朋友苦于做不好题目,专门花钱买了一本好标题集锦死记硬背,并向笔者推荐。笔者对此不以为然,别人嚼过的馒头能有多少味道?别人点过的“菜”,只能眼观,不能拿来,东施效颦,会适得其反。要想迎合编者挑剔的胃口,记者做题必须独具匠心,翻出新花样,添加新鲜元素,端到编者面前的是一道可口时鲜“菜”,哪怕回几道锅,也不要灰心丧气。《菏泽日报》由初创到鼎盛时期,笔者曾多次到报社跟班学习。曾经写过一篇侧面宣传乡镇党委书记的稿子。题目一连改了三遍。编者刘传庚老师还是不满意,他说:“你这道菜材料很好,关键是取个好名字,让总编和读者都满意!”签字的稿样打回来后,笔者彻夜苦思冥想,辗转反复,最终敲定了《民淳官朴清风来》这个题目,编者作为头条重点处理,在报社获了好标题奖,笔者获了好新闻奖,笔者、编者、读者皆大欢喜。还有后来发在《农民日报》上的《镇长怒摔一支笔》,如果没有精心打磨的标题抢眼,恐怕难过三关,根本不可能与读者见面。

(二)言简意赅,仔细打磨

编者大多喜欢意味深长、有味道、有温度的好标题,不喜欢臭婆娘的裹脚布。这就要靠作者精心打磨,用心推敲,做到既言简,又意赅,方能引人入胜。笔者当民办教师的时候,办公室里经常发生《农村大众》报不翼而飞的情况。其实反映了两个问题,首先是报纸可读性强,再就是同志们爱读报学习。对此,笔者灵感上来,锁定“偷报”两个字眼做起了标题,稿件被《农村大众》王德贞老师重点处理,发在了四版头条位置。他还打过电话来表扬说题目做得很有味道。像后来发在《菏泽日报》一般显眼位置的《拒礼》,写的同样是乡镇党委书记,如果题眼做不好,不能以精取胜,恐怕很难发出来。

(三)借风行船,为我所用

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新闻的时效性要远远高于前两者。一线土记者要时刻密切关注新闻导向,关注流行、热播的词汇元素,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流行新鲜词汇能为自己选题添加新鲜味精。

20世纪90年代初,笔者写过一篇正面宣传乡镇党委书记的人物通讯。在选题上,就是受当时央视热播的电视剧《黑脸》的影响,借之东风,更进一层,命题为《黑脸心赤》发表在《农村大众》上,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刚直不阿的乡镇党委书记形象,受到广泛好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愈挫愈勇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选题基本功,是一线土记者必须修炼的基本功,只有紧跟时代,紧密结合新闻实践,勤于思考,用心修炼,才能写出鲜活的新闻作品,无愧于这个时代。

参考文献:

[1]苏南.哪一种视角更有优势——读《新闻写作方法论》有感[J].新闻世界,2010(10).

[2]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前言节选[J].青年记者,1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