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馨 谢彦云

(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 昆明 650504)

《激越怒江》聚焦云南省怒江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通过两年的跟踪记录、拍摄制作而成。该片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给予怒江的“一次批示、一次接见、一封回信”等重要事件为主线,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故事,一句句朴实无华的群众语言,一次次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真实记录了怒江州各族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真切关注了怒江深度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第二次直过”的历史性跨越;真实反映了怒江深度贫困地区发生的历史性巨变。

《激越怒江》总共有5 集,分别为《一步千年》《搬出大山》《不负青山》《峡谷回响》《大江奔流》,从5 个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作为全国曾经深度贫困代名词的三区三州之一的云南省怒江州、怒江人的居住环境之变,生活状态之变,精神风貌之变……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三次审片中,此片每次都让参与怒江脱贫攻坚的干部群众落下了动情的泪水,让社会各界对怒江的脱贫攻坚有了更深、更真的了解,感动了参与审片的人,节目播出后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2020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回顾整个片子的制作过程,这部系列纪录片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动的人物故事性和时代性。

一、小人物与大时代,命运相连,休戚与共

“小人物”,即普通大众,是指与具备一定社会地位的知名人物、大人物相对的普通平凡的大众,他们是社会政策最直接的体验者、感受着和受益者,但同时也因为其小而被新闻报道忽视,不为受众所所熟知的人物。“小人物”因其经历的普通性和普遍性,容易被忽视,但从反面来说,他们又最能反映真实深刻的人性,更能再现社会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引发集体情感共鸣。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从总书记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中,作为最广泛的“小人物”的人民在每个时代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一个时代好不好,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小人物”的日子过得好不好,小人物觉得这个时代好不好,所以小人物生活和大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

近年来新闻媒体也逐渐认识到了小人物的独有特性,新闻媒体也尽量地增加小人物的报道内容,尤其是在各类纪录片中,小人物的故事占据的篇幅越来越大,成为了纪录片主流价值观的反映载体。通过“小人物”报道,记录普通人物故事,刻画“小人物”媒介形象,在发掘小人物个体价值和阶层特点的同时,也能反映当下时代的价值取向,凸显公众在这个美好时代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大时代和小人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大时代是属于小人物的大时代,小人物也是大时代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二、小人物反映大时代,真言真情真故事

时代由许许多多的个体联合创造,个人的命运又与时代的变化是紧密相关的。离开时代背景,拍摄出来的人物形象是苍白无力的,离开人物形象,时代主题也无法突出,所以时代故事一定是将小人物放在大时代中来讲,用小人物的故事讲述大时代的内涵,展现大时代的正能量,这些反过来又会影响大时代。

(一)紧扣时代,小人物凝聚大力量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纪录片和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时代的记录者,时代印记是它最明显的特征。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激越怒江》聚焦全国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的云南省怒江州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多次故事搜集会、现场踩点,筛选确定了一批在扶贫一线的干部、群众,外来帮扶人员,如“一心跟党走,见证独龙族一跃千年,从原始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老县长高德明、“享受党的产业政策红利,从整乡经济倒数第一的村子一跃成为全乡远近闻名的致富村”的草果大王余学明、“开门迎客,展现家乡风貌”的农家乐村民封小忠、“种下小小山药种子,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山药社长钟文华、“一张单车,一颗为民服务的心”的单车县长宋彪等等,他们都是脱贫攻坚的参与者、亲历者、受益者,都是这场伟大战役中的小人物,但是他们身上又有着一般人没有的信念、执着和感恩,也正是他们这批人的执着和坚持,才迎来了这场战役轰轰烈烈的伟大胜利。《激越怒江》就是通过这一个个从泥土中来,见证了翻天覆地生活的变化,享受了党和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小人物,用他们活生生的经历,展现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展现了脱贫攻坚这个时代大事件。

(二)贴近生活,小生活反映大时代

纪录片是生活的真实再现。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最有发言权的就是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和亲历者,他们的生活故事和心声最有说服力。《激越怒江》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也就是这一类人物故事。如贡山县普拉底乡奇达村草果大王余学明,年入40 万,溢于言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观众;贡山县独龙江第一个移动通讯工程师马春海见证了的边疆人民通信方式翻天覆地的变化,边疆人民和祖国同步,实现了“一部手机跨千年,一部手机看世界”。“溜索医生”邓前堆从赤脚溜索医生到乡村家庭医生,他的身份在变,出行方式在变,村民的就医条件在变,从最早的缺医少药,跋山涉水送医送药到居民医保全覆盖,她支援边疆医疗的工作和生活,反映着我们大时代的变迁等等。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和丰硕成果,充分反映了党脱贫攻坚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激越怒江》将小人物的命运和大时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用一小人物的生活反映了脱贫攻坚这个大时代。

(三)流露真情,小语言表白真情感

十九大以来,中国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在其中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而且老百姓的这种情感时刻需要表达的途径。《激越怒江》精选了在脱贫攻坚中受益最多的小人物,用他们的故事和语言来表达这种真挚的情感。如一家三代接续为国守边的迪志新,他巡边的每一步脚印都怀着一份对国家给予美好生活的感谢,他说“界务员是边疆最好的工作,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守护好界碑,巡护好边界,国家给了我那幺多,我为国家能做的就那幺一点点”。云南省委下派怒江州脱贫攻坚工作队泸水工作组队员李进学,一场脱贫攻坚让他把书本上的东西写在了土地上,谈到脱贫攻坚,他说:“脱贫攻坚是个良心活,只有用心用情才能把这个活干好,做给百姓看,带着百姓干,帮着百姓办,我们肯定有信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时代,老百看到高高飘扬的国旗,那个党旗,跟党走是没有错的。”“扶贫是一项最大的改革,也是一项历史性的革命工程,共同富裕,共同走上幸福的生活,这个梦要共产党来实现”“人民楷模”高德荣深情的说道。

在《激越怒江》中,这样发自肺腑,深情话语比比皆是。解说词说十句不如老百姓和亲历者说一句,一部好的时代纪录片一定要让百姓发声,发出他们最真实的声音,这些小人物的朴实无华的语言往往蕴含着真情感,具有超越解说词的大张力,所以流露真情实感的同期声是一部纪录片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四)身体力行,用双脚感知真故事

纪录片是社会真实生活的写照。社会真实生活在哪里?他在最广大的田野中,在老百姓的家门口,在祖国的壮美河山中,所以为了寻找发现最真实的故事,作为一个纪录片人一定要身体力行,走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走进大山,走进来百姓的家,去体验、去发现最真实的、最感人的、最反映山乡巨变的故事,只有这样做出的片子才最真实,最有时代记录价值。

《激越怒江》聚焦了被大家称为脱贫攻坚上甘岭的云南省怒江州,这里“四山夹三江”,全州55.7 万总人口中90%以上是少数民族,一半以上是新中国成立后“直接由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出门就是江水,抬眼就是大山,是这里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大山、大江的阻隔成了这里百姓的痛。

贫困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大难题。党的十九大以来,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在中国展开,怒江州和中国其他贫困地区都迎来了历史性的巨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为了这句承诺,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顽固堡垒,面对高山阻断、大江阻隔的特困地区,怒江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遍地开花,红红火火的农作物种植处处生根,乔迁新居的爽朗笑声响彻峡谷……这片曾经边远穷困的土地,“一步跨千年”,在历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如何在这样一个地方,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讲述好怒江的故事,导演组也曾一度陷入了深思,但随着导演组一次次上山下乡,多次走了老乡走的路,多次进了老乡的家门,用自己的双脚和双眼见证了这场伟大的革命给山乡人民带来的巨变,整个导演组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就这样《激越怒江》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北京,获得2020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记得在拍摄背着国徽去审判这个关于不让一个义务教育学生辍学故事时,当地老百姓说这个地方很近,走路一个小时就可以到了,但当我们真正的走上这条老百姓口中的田间地头的小路时,我们感觉到了无比的艰难,这段路我们走了4 个多小时。最后当我们再次走上这条路进行一些空境和一下场景的补拍时,拍摄组的成员都有些力不从心了,但内心中的使命感让我们义无反顾地二次踏上了这条百姓眼中的寻常路。正因为有了这次脚踏实地的拍摄,体验感和故事感,完全不一样,最后才有了自己感觉满意的故事,这个故事播出后,也深深地感动了观众。所以在纪录片拍摄制作中,一个好的故事一定是导演用双脚和双眼发现和用亲身感知来讲述的。

(五)感动自己,用真心讲述好故事

大型系列纪录片《激越怒江》每集大概有3—5 个大故事,加一些小的过场故事,每集故事总数不超过7 个,合计约30 多个故事,但这些故事对于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的怒江来说,这些故事只占到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最初我们收集到的故事就有一百多个,那幺如何确定哪些故事进入我们的视野,哪些故事又作为我们的重点故事来讲呢?

关于这一点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除了故事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等特征之外,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故事要感动观众,必须首先要感动导演。新闻工作者是杂家,无论是知识的涉猎面,还是工作中的接触面,都远远大于社会中的其他行业,见的多了,有些事情就会习以为常,但对于一个好的纪录片导演来说,要克服这种思维方式,在面对新选题中一定要保持一颗孩童般的心,对选题中的未知领域要充满好奇心和探索心,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故事中发现好故事,发现感动自己的故事。如何才能感动到自己好故事呢?首先的一点就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在《激越怒江》的踩点和拍摄中,笔者到了每一个地方都先要和故事的主角或者当地人打成一片,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让当地人像对待一个老朋友一样给你讲述他的生活,他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往往在这一过程中,你就会发现许多新鲜的,有真情实感的人物故事,这些故事往往也会感动到你,也会成为你拓展故事的一个主要方式。如一心扑在控辍保学工作中的驻村工作队队员杨俊宏;一心想学好普通话开办农家乐的傈僳族汉子封小中;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义务为国守边的离营不离心的傈僳族界务员普才等等,这些感动我们的人物故事都是在拍摄和踩点中从基层干部群众中发现的人物故事,也是当时就感动到大家的人物故事,最后这些人物身上的朴实无华、执着奋斗、知恩图报的精神又感动到了广大观众,也正是这些感动了我们这些纪录片人的好故事成就了《激越怒江》这部脱贫攻坚的纪录片,发生在云南省怒江州的这些好故事,随着媒体的刊播,也丰富了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三、结语

纪录片是时代的真实写照,是时代故事的合集。一部好的纪录片一定是立足于时代,聚焦社会小人物,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物故事来讲好时代大故事,所以作为一名纪录片导演一定要用心感知时代脉搏,用脚复刻时代印记,发现生动的故事,感知动人的故事,讲述好人物故事,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