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冬青

(唐山广播电视台,河北 唐山 063000)

新闻评论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具有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新闻评论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同时新闻评论还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评论是抒发观点和态度的主要途径,对于广大受众而言,也是从新闻评论中汲取新闻中的关键信息。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存在多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制约着新闻评论写作的效果和受众影响力。新闻媒体单位的评论人员要充分掌握这些对立关系之间的辩证统一性。以新闻评论的真实性、客观性以及时效性为基本原则,同时把握好各种对立关系之间的平衡。

一、敏感与钝感

新闻评论写作依托于社会热点事件,但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新闻事件的数量快速增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化平台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广大受众既能提供新闻事件的素材,也能发表个人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同一个事件,评论者规模庞大。新闻评论写作的敏感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新闻评论的时效性。新闻事件发生之后,一旦进入网络世界,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传播,对于新闻评论者而言,第一时间发表评论具有重要的价值,因为一个事件的评论角度总是有限的,掌握时效性能最大限度地拓展新闻评论写作的空间。其二是对新闻内容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发掘出有价值的写作方向。在融媒体时代,几乎每一个网络用户都能对新闻事件发表评论,要从海量的评论信息中脱颖而出,就要对新闻内容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发掘出其中最有价值的写作角度,扩大受众影响力。其三是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保持敏感。当前大量的新闻内容经过网络传播,新闻评论的写作者不一定是新闻事件的亲历者,难以把握事件的真实性,在写作时要足够敏感,不可受到虚假信息的干扰,更不能针对不实信息随意发表言论,而是要在创作前对信息内容进行核实[1]。

在新闻评论写作中既要保持敏感性,也要保持一定的钝感。关于新闻评论写作中的钝感,可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是理性看待新闻事件。由于当前大量的新闻事件发端于网络,可能仅仅是一段视频、几张照片、一个手机截屏,实际上视频也好,照片也罢,只是一个事件中的部分内容,甚至有些视频内容还经过了剪辑,隐去了事件中的关键信息。新闻评论的写作者要理性看待新闻事件,在没有完全掌握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真相之前,不能随意发表评论,要保持足够的理性,这便是“钝感”的第一层含义。第二是谨慎发表评论。同一个事件中人们的看法通常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个人的价值观、个性、生活经验、知识层面等使其对待新闻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大相径庭。新闻评论写作中要谨慎发言,不可发表过激的言论,要顾及受众的接受程度[2]。新闻评论写作中要做到有理有据,要有大局意识,既要体现个性,又要兼顾共性。

新闻评论写作中的“敏感”和“钝感”表面上看相互矛盾,“敏感”要求写作时体现出时效性,快速完成评论。但“钝感”要求新闻评论写作者适当放慢速度,时刻保持理性,尤其是要掌握新闻事件的全貌,而不是断章取义的发表评论。在实际工作中要辩证地看待“敏感”和“钝感”的关系,虽然二者相互制约,但根本上还是要体现出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首先是真实性,其次才是时效性[3]。因此,“敏感”和“钝感”都是新闻评论写作者不可缺失的一种工作意识。

二、顶天与立地

新闻媒体工作具有广泛的受众影响力,借助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途径的传播,评论内容将极大地影响社会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新闻媒体评论写作者要具有“顶天”的作用,所谓“顶天”指的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国家治理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党中央的政策创造有利的文化条件。新闻媒体是内容创造的主要平台,新闻评论写作是最直接的内容产品。作为主导社会舆论风向的新闻媒体单位,在发表评论时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针砭时弊,借助新闻评论宣传政府在特定时间内的重点工作,促进全社会积极配合国家治理各项事业的落实[4]。“顶天”也是新闻评论写作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

新闻评论写作还要兼顾“立地”的问题,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固然重要,但是新闻评论不能仅仅局限于“大”的主题和内容上,还要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出发,点评一些“接地气”、生活化的内容,因为这些新闻内容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激发广泛的共鸣,这便是“立地”的内在要求。进入新时代之后,新闻内容的点评不再是媒体单位的专属工作,受众也可通过网络发表对于新闻事件的评论。因而新闻事件容易在网上“发酵”,甚至会出现很多不理智的言论。权威的媒体单位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应做到理智、客观、全面、深刻,从受众真正关心关切的问题出发,看到问题的本质,不能停留在表面的情绪宣泄上,而是从问题解决的角度出发,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立地”的关键是善于角度切换,善于从受众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写出反映受众心声的新闻评论,这种工作方式有利于扩大新闻媒体单位在新时代的受众群体,做到与时俱进。

“顶天”和“立地”都是新闻评论写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角度,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前者站在党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角度,宣传政策措施和社会治理理念,促进受众对国家政策的理解,维护全社会的正常运转。后者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以受众感兴趣的新闻事件为主要的评论对象,发表更具生活气息的评论内容。实际上这两种写作方向都是新时代下不可缺失的。在传统的新闻评论写作中,“顶天”的特点更加突出,大部分内容从宏观性的“大”主题出发。现阶段,“立地”的特色逐渐受到重视,并且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也反映出社会舆论环境越发开明。

三、“无我”和“有我”

新闻评论讲求客观性,而客观的内在要求是“无我”。所谓“无我”是不以个人的主观态度、个人情感经历、个人生活经验等左右评论,而是在写作评论时保持高度的客观性,做到以理服人,道理是受众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某种价值观念,如公平、正义、尊重、谦逊、坚韧不拔等,在人们的价值观体系中,这些内容都是受到赞美的,是人们都能“听懂”的观点。新闻评论写作中的“无我”要求写作者不能夹杂过多的主观意识,形成一种抽离感。如果新闻评论的写作者过度投入到新闻事件中,被事件所影响,产生很强烈的代入感,那幺其写作出来的内容往往会不理智,甚至偏激,这样的评论内容也不会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鉴于此,在新闻评论写作中要秉承“无我”的态度,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还原事件真相,摆脱个人经历和主观意识的干扰,尽可能客观地发表评论。

“无我”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人类作为一种情感高度发达的动物,在新闻事件的评论写作中几乎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客观和“无我”,总是会代入一部分自己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此时就体现出新闻评论写作中的“有我”[5]。实际上“有我”是不可避免的情况,因为大量的新闻事件并不是非黑即白,事件中涉及的对象也可能较多。新闻评论者在发表言论时会代入一部分自己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即便是针对新闻事件“说理”,有些道理也是评论人员从复杂事件中提炼出来的个人经验,而不是一种早已经过验证的道理或者观点。随着新闻内容的多样化,新闻评论写作工作也将面临更加复杂多样的场景,有些事件也超越了新闻评论人员的常规认知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写作者会作出大胆的尝试,写作出来的内容也难免带有个人色彩。在新闻评论写作中过度抽离、过度“无我”未必是正确的做法,有些新闻事件需要评论者“进入”具体的场景中,深度体会事件中各方人员的感受和立场,然后才能写出真正具有价值的评论内容。

“无我”和“有我”也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一个新闻事件的评论写作中,这两种心态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写作者要把握好“无我”和“有我”之间的平衡。在了解新闻事件时应该做到“有我”,“跳进”事件的“现场”,了解事件的全部过程和每一个细节,做到全面掌握。这是开展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前提,只有全面掌握新闻事件的事实内容,才能在后续的评论写作中确定最佳的写作角度。“无我”要求写作者“跳出”事件内容,写作时要突出逻辑性,讲出事情中隐含的情理[6]。可见,“无我”和“有我”发挥作用的时机不同,但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四、锐度和温度

新闻评论写作是以文字的形式传达观点和态度,其语言风格、核心观点会给受众留下不同的心理感受。有些评论内容给人以空洞、松弛、陈旧的感受,甚至可称为老生常谈,缺乏新意。显然,这种写作方式难以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算不上成功的新闻评论写作。提高“锐度”是新闻评论写作的重要策略,所谓“锐度”指的是敏锐、睿智、一针见血、直中要害。新闻评论的文字篇幅通常都较小,大多在百字左右,在如此有限的篇幅内必然要做到言简意赅。“锐度”要求文本的写作者紧紧抓住核心观点,点评的语言犀利,形成强烈的观点,让受众明确地感受到评论中的态度。显然,相比陈旧、空洞、言之无物的点评语言,具有锐度的点评会给受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一点是新闻评论写作的关键。因为当前已经进入了人人都可评论新闻的时代,如果专业的写作者不能提出富有新意和有锐度的观点,自然也不能体现出专业新闻评论者的深度,“不痛不痒”的评论内容也难以获得受众的关注[7]。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出现实生活中的新闻,对问题做出深刻分析,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指明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锐度意味着观点更加辛辣、态度更加尖锐。但新闻评论中还要顾及到受众的情感接受度,此时要体现出新闻评论写作中“温情”的一面。锐度并不是歇斯底里地宣泄,也不是失去理智的批评或者夸赞,而是在辛辣的同时兼顾温度。写作新闻评论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以锐度为主,突出观点,直面新闻事件的本质内容,提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面对负面的新闻报道说“重话”,提高受众的警惕性。在第二个层面则要适当安慰受众的情绪,以富有温情的态度“软着陆”,避免尖锐的点评生硬收场[8]。实际上,在新闻事件的点评中,富有温度的内容甚至比犀利的内容更有感染力,作为新闻评论内容,最重要的打动人、感染人,而情感的调动最容易实现这一目标。富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写作要求创作者从情感态度出发,不能一味的辛辣和犀利,而是要顾及情感层面的表达。

锐度和温度也呈现出辩证关系,过分地彰显“锐度”意味着“温度”的下降,过分体现“温度”又会制约“锐度”。新闻评论的创作者实际上也是受众,写作者在看待一篇评论性内容时同样会产生尖锐和温情两种不同的感受。在新闻评论写作中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过分尖锐的评论会让受众产生“冷冰冰”的感受,即使观点新颖、内容深刻,也可能被受众所忽视和遗忘。反过来,如果新闻事件的评论中过分重视情感表达,却未能指出事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这种评论性内容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也是一种明显的缺陷[9]。辩证地看待锐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兼顾锐度和温度,既有睿智的观点,又体现出人文关怀,这样的新闻评论才称得上优秀[10]。

五、结语

在新闻评论写作中总是存在多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敏感”和“钝感”是从新闻评论的客观性、时效性角度出发,要求评论者敏锐地掌握新闻内容的内在价值,优先保证客观真实性,然后再顾及时效性。“无我”和“有我”则是要求新闻工作者把握好进入新闻情境的度,及时抽离。“锐度”和“温度”则是在观点和情感上达到平衡。“顶天”和“立地”是从不同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强调新闻评论写作服务对象的广泛性。通过新闻评论的方式对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表明态度、指出症结、提出希望和看法,引导社会的思想认识[11]。通过对事实的分析,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