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以及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中,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定制实践操作及融入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数学学习.

[关键词] 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水平以及数学学习能力,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从而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有效地培养出他们的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数学体验教学是一类非静态的教学环节,能够让学生将自身的数学学习以及掌握的知识点当作基础,进而获取足够的数学知识.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体验学习

1. 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

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去获取新知识,能够将具体问题的求解有效地变为对数学问题的解答,这样不但让学生掌握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该类知识的必要性,进而带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函数》这一教学内容时,笔者给学生呈现这样的情境:一辆卡车需要通过一个隧道,但是隧道的高度是有限的,不知道装载的货物能不能顺利地通过这个隧道. 因此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怎幺才可以计算出货车能够装载的货物的最大高度呢?通过这个情境就能够将函数的概念引入进来,利用函数模型的阐述,让学生去处理上面那个情景. 并让学生们积极回答:在生活里还有哪些情况会用到函数的概念?

情境化教学在教学改革里是一个被普遍提及的问题,事实上,它也是体验教学中的一种. 所以在实施体验教学时,把教学环节情景化也是较为科学的方法. 由于在教学时,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使用教学资源把教学进行生活情境化,那幺学生就可以更直接地了解这种知识的缘由,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最终增加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黄金分割》一课时,教师不用一开始就阐述黄金分割的益处,而是通过展示那些具有黄金分割以及没有进行黄金分割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明白它的益处. 并且还能够让学生综合生活实际,提出在他们的认知中具有黄金比例的物件. 如此一来就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提升对知识的渴望.

2. 基于生活应用,引导学生体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幺在教学中也同样如此,实际应用是学生可以学习并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 学生必须通过具体的操作,才能够真正地了解知识具有的特征和重要性,进而利用相应的总结归纳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中心对称》这一课时,笔者带领学生进行具体的生活应用,通过一幅普通的扑克牌做一个小魔术去体现中心对称的知识,主要环节如下.

首先找到一副扑克牌,接着让一个学生随机抽取一张牌,确定自己的选牌之后把它放回之前的牌中. 担任魔术师的学生在利用分析之后就可以迅速地找出这张扑克牌. 然后多找几个学生去抽取扑克牌并重复上述的流程. 最后通过学生解释这个魔术的原理,事实上他是使用了扑克牌中心对称的原理:首先把全部的扑克牌都依据特定的方向进行排列重叠,接着在学生选好牌后,把手中的扑克牌旋转180°然后让其他学生插进去,此时手中的扑克牌和那个被选出来的扑克牌方向就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就是体验教学里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在教学时学生能够利用对知识的学习,把它很好地运用于生活,不但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有效增强了学生有效使用知识的水平.

定制实践操作,引导体验学习

1. 注重亲历性,身临其境强化体验

若想要学生能够更多地对数学教学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仅仅凭借情境建立还是不够的. 在重视情境性的基础上,添加亲历性的体验,就能够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数学体验. 亲历性即指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内容的一种亲身经历,它不但能够利用学生自己经历过的情景建立,还能够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建立情景体验去完成.

例如,在教学“不等式性质”的过程中,笔者向学生提出一个脑筋急转弯:有3个人,里面却存在两对父子,这是什幺情况呢?学生立刻就能回答:是爷爷、爸爸和儿子. 因此继续提问:爷爷70岁,爸爸40岁,怎幺通过不等式去代表两者间的年龄大小呢?学生回答:70>40. 接着提问:5年后,30年前,以及x年前,他们俩谁大呢?通过不等式进行表示,学生也能够很容易地写出:70+5>40+5, 70-30>40-30,70-x>40-x. 此时,“在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正数或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这个定理就能够在一问一答中被学生所理解,进而更快地掌握该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真正地亲历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笔者时常会根据教学内容去设计课堂活动,进而能够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的生活化. 即使活动很难操作,笔者也会尽可能地从学生生活中进行取材,把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的内容放在课堂中,为体验数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2. 注重实践性,亲手操作强化体验

数学学习体验的提升,不单单体现在知识学习上,还体现在学习知识以后,即所谓的“学以致用”,把单纯的数学理论知识使用在实际生活工作当中的过程. 一个数学知识,若是只在课堂学习时对其概念进行理论上的一种理解阐述,尽管也能够了解得较为深刻,但却没有一个真正的体验过程. 若是可以在理论知识学习以后,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使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那幺对他们的强化体验会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学生学习“全等三角形”以后,课堂即将结束时笔者制定了一个动手活动:将一张纸使用剪刀去剪出一个两边长分别为4厘米和6厘米,并且其中一个角是30°的三角形. 在他们剪完之后,笔者把几个学生的三角形进行了展示,此时他们才发现,原来并不是只有一种情况的三角形才符合笔者说的条件. 而在大家表示困惑的时候,笔者让他们根据刚才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实施考虑,学生很快就发现,这是因为使用的判定方式不同所导致的. 若是把最初的条件规定为“边角边”,那幺最后得到的三角形就是一样的. 并不复杂的操作,却帮助了他们更好地了解了在判断全等三角形过程中要考虑的各种因素.

?摇数学知识原本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而后又应用到实际生活的生产和发展中的. 所以,有许多教学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亲自实践的机会. 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培养自己结合理论与实际的能力,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能够深思熟虑使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这种直观的印象和经历在后续的教学内容中重点应用,指导学生亲身经历并独立完成. 能够联系实际的数学教学方式,可以使课堂形式更加生动活泼,给学生以足够的新鲜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仅如此,在具体练习时,学生也可以灵敏地捕捉到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切入点,而且在亲自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巩固掌握的知识,甚至做到举一反三,有新发现、新思考,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

融入合作探究,引导体验学习

上文所阐述的都是站在学生个体的角度进行体验学习的,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充分考虑另一个方面——合作. 合作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也是一个十分核心的内容,而且合作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许多时候,学生往往会被一些知识点涉及较广或较难的题目给困住,如果仅靠一个人冥思苦想难免会打击到个人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也很容易发生个别同学“钻牛角尖”的现象. 但是如果在这时候学生能一起思考、一起讨论,那幺彼此的思路和想法必定能点燃起智慧的火花.

举例来说,如果学生让这样一道题难住了:仔细观察下图规律,使用指定数量的小三角形进行排列组合,使之成为一个大三角形,并探究小三角形的个数与大三角形各层数之间的关系.

乍一看这个题目可能会让一些学生难以理解,但是另一些学生却能剖析题意提出一点想法. 有的学生表示,可以将三角形的个数与层数等相关数字先列到纸上,再观察它们的联系. 也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可以借用图像描点的方式先画出图像,再根据图像解出函数关系式. 经过这样的交流之后,不明所以的学生得到了指点,试着按照提示去解决,最终很好地完成了题目.

让学生学会合作,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将自己的见解都表达出来,彼此交流探究. 如果仔细观察同一组的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想法,就会发现即使是简单的问题,每个人也都有其独特的解决方式. 这就充分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这种不同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彼此启发是十分重要的. 这种良好的探究氛围也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实现了集思广益,以及拓宽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初中数学体验学习强调的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亲身参与. 在这种亲身参与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 众所周知,初中是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十分重要的过程,在这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习惯,对于他们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都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