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露

【摘要】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零基预算改革的不断推进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功效,必须借助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加快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文章以G广播电视台为例,从事业单位传统预算管理方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介绍了该单位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经验,包括建设情况、成效及优化对策等,以期对其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信息化;成本标准;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零基预算的改革实施对事业单位预算约束及预算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导向,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事业单位传统的预算管理方法已明显不能满足新形势的管理需求。为了推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精细化、科学化,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来提升管理效能,积极探索动态可控的预算一体化管理模式,推动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控,优化单位资源配置,进一步增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能,进而辅助单位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支出标准,促进预算精细化管理。

一、传统预算管理方式下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

虽然越来越多事业单位意识到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推进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但对信息化的投入仍处于初级阶段。管理层和业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普遍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业务部门关系不大,缺乏内在推动力。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预算编制不准确则直接影响预算执行结果。目前,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的原因主要为:一是财会数据传输缺乏时效性,存在“信息孤岛”,单位无法掌握及时有效的数据,无法进行更加精确的预算评估与编制;二是成本缺乏标准化控制体系,预算编制中除了共性支出有相关标准外,一些具有单位行业属性的业务并没有建立成本标准,容易导致单位内部相同业务的单项预算明细不一致,使预算管控难度加倍;三是传统编报方式是财务人员基于各业务部门报送的预算电子表格进行加工,耗时且容易出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沟通成本。

(三)预算约束力不足

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是相互衔接的环节,但就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讲,常见“重编制轻执行”的问题,这无疑会制约预算编制的作用,使得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脱节,容易造成无预算支出、超额执行预算、随意改变预算用途等问题,资金使用效率无法得到保障。且财务人员一般集中在月末对数据进行整理记账并编制相关财务报告,在这过程中,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不能实时监控业务发生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和问题处理的及时性。

(四)监督反馈机制不健全

许多事业单位由于缺乏信息系统的支撑,内部财会监督的范围有限,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和问题反馈机制,无法动态化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监督,缺乏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预算控制,容易造成预算监督的内容缺乏合理性,无法对资金支出进行有效控制、监督以及约束,进而影响到预算的科学使用。

二、G广播电视台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鉴于当前事业单位在传统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以G广播电视台为例,对其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分析,希望能够为其他事业单位提供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方法。

(一)G广播电视台的主要业务特征

G广播电视台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涉及业务范围较广,单位业务特点鲜明。主要体现为:一是资金来源渠道种类多,既有财政拨款,又有自主创收,兼具财政拨款不足,需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特点;二是业务复杂,除了单位日常运营外,存在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及特殊技术项目等具有行业特殊性的业务。

以上特征为单位预算编报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带来了更大挑战,同时也为预算执行和绩效考核等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及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避免预算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等成为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在广电行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下,G广播电视台统筹考虑单位业务发展及财务管理需要,通过搭建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内控系统,将预算管控贯穿业务全流程,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的核心地位及授权管理。

(二)G广播电视台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

1.预算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情况

G广播电视台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及实施条例,按照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要求,优化标准体系整体结构,规范标准编制行为,健全标准“建、用、管”全过程运行机制,在系统嵌入事业单位共性支出标准及相关台内预算标准,并通过内部流程多方征集意见,整合内控审批流程环节,优化审批流程。

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动台内各项事业发展,提高预算执行绩效和约束力,进一步压实预算管理责任,G广播电视台结合台内实际情况,不断制定和修订相关预算管理、用款审批等内控制度,以保障内控系统搭建顺利进展。

2.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

G广播电视台通过预算管理规则嵌入内控系统,将全面预算融入业务流程,贯穿预算管控、资金内控、审计与监督等模块,实现由机控代替人控,设置不符合规则的流程在系统内予以预警无法提交,并在系统设计经济业务来龙去脉流程可关联查看,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预算控制,同时规范各节点审批要素,约束和控制审批过程中的相关权利和实际责任,通过系统自动流转流程,极大地提高审批效率。

(1)预算管控模块

该模块主要适用于预算编审,高度融合项目全生命周期管控设计理念,由业务部门进行申请填报,系统根据预先设立的流程及权限,自动进入审批申请及单据流转环节,从储备项目入库开始,经历一上申报、合并、汇总,下达控制数,二上申报、汇总等预算编审过程,最终形成部门整体预算,再下达至业务部门及职能部门,实现预算“流程有追踪、审批有控制、驳回有理由”。预算正式下达后,业务部门及职能部门根据业务需要,在预算范围内进行费用申请、费用报销、招投标采购等。

(2)资金内控模块

该模块严格遵循“无预算不支出”原则,以预算管控为主线,按支出风险等级及预算预设规则进行费用报销,并重点对采购、合同管理及项目立项管理等高风险领域进行预算管控。

①采购、合同管理流程,指需对外采购、签订合同开展业务的各项支出,由业务部门在预算范围内提交采购申请,归口管理部门根据业务部门采购目的、确定供应商的方式等需求选择采购方式,如公开招标、三方比价、单一来源采购等,确认采购结果后,可发起合同签订、用印审批及合同支付流程。

②项目立项管理流程,指节目制作部门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或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承办各类线下大型活动,根据台里对成本管控的要求,执行事前预算审批流程。该流程需明确项目类型、立项背景及依据、绩效目标、实施计划、经费来源等要素,并细化项目内各项支出预算。

(3)审计与监督(暨预算执行分析)模块

该模块主要以可视化表格的形式,准确、透明、直观展示各类预算统计口径数据,包括以资金来源分类的全口径预算执行一览表、以部门项目分类的业务部门预算余额表、以采购方式分类的采购台账、以合同类别分类的合同台账等,可满足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开支明细的实时监控、展示、统计的要求,同时,帮助管理层掌握更及时的数据,助力单位更好地利用有限资源,实现预算目标,并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G广播电视台预算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成效

1.提高部门预算编报工作的效率

G广播电视台传统的部门编报工作是基于各部门报送的预算电子表格进行收集、核对、整理、汇总,而预算管控模块的应用则改变了以往纯人工的编报模式,其设计思路借鉴了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项目库、部门预算模块,通过“储备项目-预算编审-预算下达-预算绩效-项目管控-绩效评价”环环相扣实现预算全流程管理。

在“储备项目”和“绩效评价”环节,将项目立项依据、可行性和必要性、实施内容、预算明细、项目绩效目标申报、目标自评等内容按照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项目库”要素规则嵌入。业务部门申请新增项目时需完善项目内容,不填报则无法进入预算编审和下达环节,项目执行完毕后需对绩效目标进行自评,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编制和安排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部门项目管理水平;在“预算编审”环节明确嵌入预算细化、预算共性支出标准等要素规则,各部门需结合年度工作计划,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按照轻重缓急原则,科学规范地编制支出预算,并细化项目预算,系统严格按照预设要素管控,实现不细化预算的自动予以拦截预算单据提交,超预算标准的及时提示填报错误,大大减少部门经办人的试错成本,节省了预算管理岗人员与部门经办人的沟通成本,同时信息化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更新,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录入和不一致,提高了内部的协作效率和沟通效果。另外,“预算编审”环节还能实现项目合并与汇总,避免了人工汇总和表格公式错误的可能性,保证了预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硬化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

G广播电视台在系统上线前,仍采用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各项业务流程相对独立,容易因数据传递不及时,导致预算管控滞后。系统上线后,在各个环节均设置了标准流程,可关联查看预算、费用报销、合同签订、合同支付等过程,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预算控制。

以大型活动为例,传统的流程需经历漫长的OA立项申请、费用报销审批、支付及记账等过程,财务人员不仅需要人工控制预算细项是否超标准、支出是否超预算,还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进行整理预算执行情况,以满足业务部门的查询需要。系统上线后,系统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公式和规则对活动预算数据进行自动验算,及通过各项预算指标智能管控申请数据,能实时提示预算不足、数据不符、不合规等预警,达到风险提前防控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了人工计算和填写错误的可能性,保证了预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费用报销审批环节,系统自动拦截超预算支出、无预算支出申请等不合规的支出行为,有效规范成本支出,强化了事中预算管控约束力。最后,通过“审计与监督”模块,业务部门可以从多角度实时查询各种预算执行进度统计表,可直观展示预算金额、申请在途金额、已报销金额、剩余可用金额等资金状态,满足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开支明细的要求,避免信息孤岛和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分析的依据,帮助其了解项目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进一步加强了事后预算管控能力。

系统实施后,始终将预算管理作为内控系统的主线,在资金内控、预算管控等模块中内嵌预算指标,强化预算管理的核心地位及授权管理,超标准、无预算费用无法提交审核,并在系统内及时预警,有效避免了超标准、超范围、审批手续不全等问题,实现预算执行、监控的一体化管理。

3.探索制定行业预算项目支出标准

G广播电视台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兼顾经营目标,需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及特殊技术项目等具有行业特殊性的业务进行预算精细化管理,该类支出不适用事业单位共性支出标准,须以零基起点为核心,打破固化格局,以细化支出标准为支撑,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及预算绩效管理。G广播电视台针对单位实际情况,对两大部分预算成本进行了初步标准的探索,基本情况如下:

(1)针对覆盖费、卫星上星传输技术项目,协同台技术部门调研,根据全国不同发展地区及市场用户数、市场价格等制定内部标准。

(2)对融媒体内容生产、精品节目制作项目,根据晚会、大赛、节目生产中不同文化产品的行业特殊性,涉及策划执行、物料道具、舞美灯光制景、演艺服务费、设备租赁等费用,通过选取近三年来台内大型活动晚会、大型节目历史数据进行分类对比分析,以及与目前市场价格对比的基础上,制定节目制作成本核算标准。

三、优化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目前,G广播电视台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依托内控系统平台,以预算为主线、资金管控为核心,将预算管理与业务流程控制融为一体,实现预算管理、资金管理、采购管理等功能。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系统配置和用户体验感仍有提升空间,预算支出的全面标准化欠缺,待进一步全面完善及推广。结合G广播电视台实际情况,对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相应优化对策。

(一)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需夯实零基预算改革基础,切实顺应预算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要求,强化预算管理信息化意识,充分利用内控系统平台,针对现有的预算管理工作机制及具体的实践模式进行有效调整。进一步完善《内控系统操作手册》,尽可能减少流程环节,加快内控流程流转,规范各流程环节要素,对业务部门进行操作流程的进一步培训。督促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工作,引导单位人员形成良好的预算意识,在负责具体业务工作时,能够出于预算管理的角度,合理地进行资金安排与使用,确保在预算意识的支撑下,实现整个业务成本的综合控制,以保证单位内部的资金安排更加规范,切实降低业务的各项成本投入。

(二)优化信息化系统配置

根据系统的实际运营情况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确保系统的设计能最大程度贴合实际业务需求,功能设计上应持续优化,如系统实施一个完整年度后,增加显示历史预算结算数据功能,以便预算申请人及预算审核人进行预算横向对比。要持续优化系统性能,不断提升数据处理能力,提高数据精准性及信息可靠性,减少因系统自身的技术问题而影响用户体验感。要加强单位其他相关系统的融通,如结合实际打通业务端、财政一体化平台端、银行端等,促进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通,最终实现业财融合的一体化全流程管理目标。

(三)推动落实行业预算支出成本标准

一是依托系统信息化优势,在了解市场变化规律及支出标准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并嵌入相应的内部成本标准,确保标准的公开透明。二是加强培训和沟通,向单位相关人员开展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内部成本标准的应用方法,以及其对业务决策和绩效评估的重要性。同时,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成本管理的实施和改进,提高员工对内部成本标准的认同和落实程度。三是建立内部成本管理的审计和监督机制,定期对内部成本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四是不断总结和反思内部成本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确保内部成本标准符合市场变化趋势,不断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提升财会人员管理素质

按照《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会计职能要从传统的核算职能向价值管理等转型升级,如积极学习管理会计相关理论,掌握相关技能,提高业财融合和决策支持能力,整体提升预算信息化管理水平。要提升财务人员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力,与时俱进掌握与运用数智化ChatGPT 、财务机器人等工具,开阔财务人员的思维,提升信息化管理理念与技能。

四、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

G广播电视台通过相关制度完善及系统建设实施,进一步提升了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显着效果:一是落实零基预算要求,优化了预算支出标准化管理,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二是实现预算管理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更好地帮助单位明确年度或中长期的财务目标和资源分配方向,对各项支出进行控制和监测。三是借助内控系统平台,在各功能模块强化“预算管理作用”,确保单位业务部门及职能部门在预算范围内进行支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以避免预算超支现象和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确保资源的优化利用。四是强化监督管理,通过系统预算编报以及预算执行报表分析,可以提供对比和参考依据,为绩效评估提供客观的依据,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全面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五、结语

新形势下,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加强对预算的全流程管理,进行持续性的追踪与监督,还能促进内部运转环节进行强有力制衡与约束,进而保障预算执行的效能,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事业单位需改变观念,加快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以现代化手段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促进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的提升,最终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健.以信息化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J].财会学习,2022(31):55-57.

[2]黄宏勤.高校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路径研究——以A高校为例[J].中国总会计师,2020(06):118-120.

[3]胡波.基于云会计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优化探讨——以A公司为例[J].财会学习,2022(10):140-142.

责编: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