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霄铧 韩菊兰 李 臻 杨 晗

1.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四川内江 641200;2.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阿坝 624200

引言

自然保护地开展大自然教育,让参与者以浸入式的体验方式感知大自然,充分调动积极性和求知欲,唤醒热爱及保护意识,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模式。自然教育路径是自然保护地设立的集游乐、健身、教育于一体的研学旅游项目,沿途设计有不同形式的自然科普知识介绍及活动节点,是保护地进行自然教育的主要空间[1]。依据四川小金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四姑娘山保护地)功能规划,基于野外实地考察,初步设计不同线路的特色自然教育路径及不同路径适合的教育对象及教育活动,对保护地今后开展自然教育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一 四姑娘山旅游资源概况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东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42′30 ″~ 102°58′40 ″、北纬30°54′16″~ 31°16′21″间。1994 年被批准为四姑娘山风景区,平均每年接待游客十余万人。近年来随着区域内基础设施及生态旅游线路完善,每年接待游客量大幅提升。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冰川等自然景观[2]。四姑娘山还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全国十大登山名山,具有较好的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二 建设四姑娘山大自然教育路径的有利条件

(一)自然条件

地质地貌:四姑娘山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属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貌分区属于大渡河中游高山峡谷地带。主要地貌类型有:干暖河谷(半干旱河谷)地貌、高山地貌、极高山地貌。区内山势陡峭,现代冰川发育。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雪峰52座,终年积雪,发育有现代山岳冰川。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是邛崃山脉的最高峰[3]。

气候水文:四姑娘山属亚热带气候,山地气候变化明显,从保护地西南角的沃日河谷到主峰顶,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气候带谱。保护地内年平均气温为5.9℃,干雨季明显,日照充足。保护地内的河流、溪沟呈树枝状分布,是沃日河的发源地,属长江上游二级支流大渡河流域青衣江水系。区内水资源主要由冰雪融冻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构成。境内有大小湖泊(海子)25个,山涧飞瀑近百条。

动植物资源:保护地位于我国“岷山—横断山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4]。本区亚高山和高山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十分显着,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初步统计,已发现维管束植物123科536属2343种。其中,蕨类植物20科37属96种;种子植物103科499属2247种。高山野生花卉和观赏植物约有35科130属410种以上[5]。共记录到脊椎动物26目58科14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21种。

(二)人文历史

古时候,四姑娘山长坪沟作为小金到理县的货物运输通路,是一条茶马古道,后人称之为“唐柏古道”。位于长坪沟口的斯古拉寺庙于2006 年重建,可以从中感受到藏传佛教建筑的独特魅力,感悟当年喇嘛寺的神圣与庄严的气势。

四姑娘山腹地是嘉绒藏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当地人世代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传统文化形态保存完整,民族风情具有原始、古朴神秘的特色。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四,四姑娘山的嘉绒藏族都会举行一次极富藏族宗教色彩的朝山会[6]。2019年朝山会期间还集中展示了马尔锅庄、出征舞和别斯满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旅游资源

四姑娘山保护地旅游资源类型多种多样,将山地户外运动定位为旅游发展核心,享有“东方圣山,户外天堂”的美誉。保护地在发展规划中更是明确生态旅游必须遵守坚持生态旅游与环境教育、科学普及相结合的原则。最近两年将四姑娘山游客中心改造升级为科普宣教中心;将双桥沟服务中心改造升级为另一处科普宣教中心和生态监测基地。计划与保护地内及周边社区的中小学学校共建“绿色学校”;每年相关主题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三 自然教育路径设计

根据自然教育路径所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特色,设计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基于保护地已有游览线路及前期野外考察,以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三条沟主路为基本线,初步设计了四姑娘山4条自然教育径。

(一)双桥沟:综合性体验路径

位于双桥沟中段,四姑娘山科普教育基地至隆珠措林下栈道区,适合任何年龄人士游览及中小学生、亲子家庭开展体验活动。线路长约2公里,沟谷发育,鸟类及野生植物种类较多,雪山、湖泊、森林景观层次丰富,全程体验活动约需3~4小时。科普教育基地设置有建设图片展览室、实景标本馆、数字化标本展示系统,全面展示保护地动物植物标本、自然景观、植被类型梯度分布状况、地质地貌特征等。这条教育路径可提供对四姑娘山全面认知类、动植物观察类、基地建设互动类等综合性体验活动,是一条适宜范围广、难度系数低的基础教育路径。

(二)双桥沟:浸入式体验路径

位于双桥沟中后段,以牛棚子为核心点,布达拉峰观景点至流砂坡沟沟口,是浸入式体验的理想场所,全程长约3公里。可开展的活动有:1.藏家原生态美食制作,体验民族饮食文化,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2.雪山摄影及绘画,观赏四围众多雪山,感受雪山博物馆的魅力;3.考察杜鹃花野生资源,探究杜鹃花适应环境的生存智慧,观赏溪流、雪山、杜鹃花交相辉映的美景;4.高山草甸生态调查,观赏识别丰富美丽的高山花卉,研究草甸植物丰富度,了解高山草甸生态脆弱特征,唤醒保护意识;5.露营观星,观赏夜幕下的雪山与浩瀚星空。

(三)长坪沟:生态旅游路径

位于长坪沟实验区,适合高年级学生、游客群体及科研工作者开展活动。路径全程10公里,沿途设站点21个,相对高差560米,可观赏人文景观、森林植被与瀑布湖泊景观,观察识别特色保护植物与鸟类,追踪雉类与哺乳动物痕迹,进行水资源调查、水质检测与水生生态调查,探索森林与海拔、气候、土壤的关系,探究森林生境与动植物分布的关系,了解四姑娘山的生物多样性。

(四)海子沟:云端探索路径

海子沟云端探索路径分为两段,第一段从沟口到朝山坪,以高山花卉野外调查及民俗文化体验为主题,全长约5公里,海拔3460~3670米,因地势崎岖难行,一般游人需要约2小时走完。这段路径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可以观察到多种不同植被类型。第二段从朝山坪到花海子,以高山徒步为主题,全长约7公里,海拔3670~3830米,大约需要3小时。这段路径主要面向有一定体能或户外运动基础的人,既可以作为户外攀登的基础训练,磨炼意志、锻炼体能,又能观雪山海子、高山花卉、植物群落等。

四 结语

四姑娘山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教育资源,如环山超级越野跑、冰川地质考察、特种植物调查、动物红外线观测、植被恢复与景观营造。后续需要结合保护地生态保护、自然科学研究、科普场所建设、实验区景观营造、当地社区人文和谐,构建四姑娘山保护地自然教育体系,设计开发除了三条沟主线以外的更多不同主题的分支自然教育路径,为更加广泛的受众群体提供自然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