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邓美莲 李桂友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 与妊娠、分娩密切相关[1],并且对盆底会产生远期的效应。目前,女性妊娠期及/或产后进行盆底肌锻炼(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PFMT)对防治PFD的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同[2-9]。然而,康复计划的成功完成常受到许多实际情况的制约。本研究旨在观察持续性指导孕(产)妇进行PFMT对锻炼依从性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3月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进行规律产检的孕妇106例,将入选孕妇随机分为持续指导组51例和对照组55例。持续指导组孕妇平均(27.31±2.94)岁、孕前体重指数(BMI)(22.51±3.72)kg/m2、流产(0.51±0.78)次、首诊孕周(24.08±4.22)周;对照组平均(26.58±3.04)岁、BMI(21.97±2.36)kg/m2、流产(0.33±0.61)次、首诊孕周(23.75±4.48)周,两组孕妇年龄、孕前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16周≤孕周<32周;(2)认知力正常且知情同意;(3)无分娩及引产史;(4)经B超检查确诊为单胎妊娠;(5)产前检查及B超检查未发现明显高危因素;(6)无尿失禁、盆腔手术、盆腔脏器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史。

1.2 方法 治疗组由一位专职健康教育的护士任教PFMT课程,授课内容包括:认识女性盆底肌群、导致女性盆底肌力减退的因素、当功能减退可能出现的症状,PFMT的具体方法等。确保所有入选的孕妇正确掌握了PFMT的方法(由盆底理疗师孕期首诊盆底肌力测定时指导肌肉收缩方法),并对参加者给予相同的家庭PFMT方案,所有入选孕妇从首诊至分娩进行PFMT至少持续6~8周。课后对持续指导组采用电话随访,每2周1次,了解持续指导组妇女进行PFMT的情况,进行一对一咨询,敦促妇女进行积极锻炼。对照组未进行PFMT的专人健康教育指导。

1.3 盆底功能情况的评估方法 采用手测肌力法,安静环境下,受检者自主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双下肢分开,盆底理疗师站在被检者右侧,右手戴无菌橡胶手套后以食指和中指探至被检妇女的阴道内,分别放置于阴道后壁距子宫颈外口约1~2 cm处及阴道外口内1~2 cm处(分别检查深层和浅层盆底肌肉的肌力),另一只手放置于被检者腹部。嘱受检者全身放松,指导其做缩肛动作使肛提肌等盆底肌肉收缩。盆底肌力评分为0~5分,评分越高,说明盆底肌肉张力越好[1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描述。对计量资料行正态性检验,对正态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 字2检验;非正态资料用秩和检验,各组肌力指标采用非参数检验。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孕期首诊时盆底肌力测定 持续对照组孕妇的深、浅层盆底肌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孕期首诊时盆底肌力测定比较(±s) 分

表1 两组孕妇孕期首诊时盆底肌力测定比较(±s) 分

注:“深Ⅰ”表示深层盆底肌Ⅰ类肌纤维收缩力,“浅Ⅱ”表示浅层盆底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依此类推

组别 深Ⅰ 浅Ⅰ 深Ⅱ 浅Ⅱ持续指导组(n=51)3.39±1.183.25±1.203.49±1.243.47±1.25对照组(n=55) 3.41±1.133.27±1.223.41±1.293.38±1.31 Z值 0.134 0.238 0.120 0.333 P值 0.894 0.812 0.904 0.739

2.2 两组妇女孕期及产后PFMT锻炼频率 两组妇女孕期及产后PFMT锻炼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妇女孕期及产后PFMT锻炼频率比较 例(%)

2.3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例(%)

表4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h

表5 两组产妇其他分娩结局比较

2.4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第二产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产妇其他分娩结局比较 两组产妇的孕期母体增重、新生儿体重、会阴撕裂患病率、会阴侧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3.1 PFMT持续性指导对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虽然盆底肌锻炼不受时间、地点及体位的限制,练习不需固定模式,卧、座、站等体位均可进行,但因为动作单调,无固定练习模式,在练习过程中会使孕妇和/或产妇感到乏味而不能很好坚持,甚至终止练习。特别是产后,大多数产妇都割舍不了照料自己婴儿的兴趣与责任,另有一些产妇产后不久即必须返回工作岗位,因此康复计划的成功完成常受到这些实际情况的制约。本次研究显示对照组孕妇在接受了盆底肌锻炼的方法宣教及相关知识后,家庭自行进行盆底肌锻炼的行为并不理想,孕期坚持每天进行盆底肌锻炼者只占21.8%,产后更是降至了10.9%,孕期从不进行盆底肌锻炼者占14.5%,产后升至45.5%。而用电话每2周1次随访指导的持续指导组,孕期每天坚持锻炼者占96.1%,产后略有下降,为88.3%,孕期和产后均无从不进行锻炼者。可见持续指导组孕期直至产后3个月整体的盆底肌锻炼频率优于对照组,2周1次的电话随访对孕(产)妇家庭自行练习盆底肌锻炼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并且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指导。在随访的过程中,孕(产)妇也常向医务人员提问一些盆底肌锻炼的以外的问题,如孕期饮食的注意事项、孕期常见的症状、产褥期保养的注意事项、新生儿保健等。医务人员耐心、专业的回答既解决了孕(产)妇关心的问题,又提高了其及家属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更促进了她们锻炼的依从性。

3.2 PFMT持续性指导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美国妇产学院(ACOG)委员会认为,在没有禁忌证情况下,应鼓励孕妇参加规律的PFMT[11]。妊娠期PFMT对孕妇身体和心理都有益。可以促进孕妇盆底血液循环,加强盆底肌肉张力,减轻妊娠子宫对下肢静脉的压迫,使骨盆内脂肪沉积减少,调节心态,有利于自然分娩,减少剖宫产和阴道助产等难产情况的发生,防止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产后性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生[12]。本研究中,持续指导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的剖宫产率比较尚不能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许跟影响分娩方式的其他因素有关。

3.3 PFMT续性指导对产程时间的影响 Salvesen等[13]提出孕妇孕20~36周进行PFMT,分娩时可以加快活跃期进入第二产程,从而缩短总产程。本研究显示,两组中经阴道分娩者的第二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指导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余两产程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持续性指导孕妇进行PFMT更有助于第二产程的缩短,从而缩短总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和产钳使用率。

3.4 PFMT持续性指导对其他分娩结局的影响 本研究中两组的会阴撕裂患病率和会阴侧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妇女的孕期增重及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尚不能认为良好的PFMT行为有助于降低会阴撕裂患病率和会阴侧切率。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量偏小有关,另外可能与国内的社会、文化、经济及医疗原因有关。

综上所述,2周1次的电话随访对孕(产)妇家庭自行练习PFMT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提高了其及家属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更促进了她们锻炼的依从性,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尚未发现对分娩方式、会阴侧切、会阴撕裂发生率有显着影响。医护工作者应加强对妇女PFD疾病预防知识的宣教,将PFMT相关知识列为产前常规教育的内容,或在社区开展相关的宣教,以达到提高妇女孕期及产后整体生活质量的目的。

[1]Pena Outeiriflo J M,Rodrtguez Perez A J,Villdores Duarte A,et al.Treatment of the dysfunction of the pelvic floor [J].Actas Urol Esp,2007,31(7):719-731.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0):796-798.

[3]Morkved S,Bo K,Schei B, et al.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during pregnancy to prevent urinary incontinence:a sing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bstet Gynecol,2003,101(2):313-319.

[4]Morkved S,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and thickness in continent and incontinent nulliparous pregnant women[J].Int Urogynecol,2004,15(6):384-390.

[5]Harvey,M.A.Pelvic floor exercises during and after pregnancy: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ir role in preventing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J].J Obstet Gynaecol Can,2003,25(6):487-498.

[6]Hay Smith J,Morkved S,Fairbrother K A,et al.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urinary and fecal incontinence in Antenatal and postnatal women[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9,113(3):733.

[7]Morkved S.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during pregnancy and after delivery[J].Current Women’S Health Reviews,2007,3(1):55-62.

[8]Wagg. A,F.Bunn. Unassisted pelvic floor exercises for postnatal women:a systematic review[J].J Adv Nurs,2007,58(5):407-417.

[9]周卫阳,吴二平,潘映红,等.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和治疗产后UI[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68-1769.

[10]Frawley H C,Galea M P,Phillips B A,et al.Effect of test position on pelvic floor muscle assessment.I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et,2006,17(24):365-371.

[11]McLennan M T,Mekick C F,Alten B,et al. Patients,knowledge of potential pelvic floor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pregnancy and delivery[J].I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2006,17(1):22-26.

[12]罗新.妊娠和选择性剖宫产对盆底结构功能的影响[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8,12(2):11-15.

[13]Salvesen K A,Morkved 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 of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during pregnancy[J].BMJ,2004,329(7462):378-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