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政声 贺 嵘 张芳雪

[内容提要]本研究以典型汉族移民旅游地贵州隆里古镇为例,针对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及其文化传承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234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文化传承意愿。

引言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组建,标志着“诗”和“远方”加速了融合,也凸显出文化在旅游中的重要地位。对于一些特色文化突出的目的地而言,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为核”的旅游发展模式至关重要。然该旅游发展模式的可持续离不开具有原真性的传统文化,这就亟须对当地居民的文化传承意愿进行探讨。肖佑兴、李悦、何向(2011)认为“旅游地需要不断加强创新,规范传承者的行为,推动地域文化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对传承者传承行为意愿进行研究,不仅能推动地域传统文化的保护,同时亦能保障文化的原真性,进而促进“文化为核”的旅游发展模式,提高游客旅游体验感。已有文化传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非物质文化传承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探讨,鲜有聚焦于一些汉族移民地文化传承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典型汉族移民地贵州隆里古镇为例,对居民的文化传承意愿进行研究。

一 文化传承文献综述

赵世林 (2002)对文化传承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文化是人的社会成果,其表现具有民族性,而文化传承正是文化民族性的内在机制。从一个民族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文化传承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是民族群体的自我完善,是社会中权利和义务的传递;是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积累,是纵向的“文化基因”复制。赵一龙等(2021)认为文化传承有助于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往研究中,诸多学者都对居民态度进行了广泛研究,认为居民态度是实现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对旅游地文化传承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主要从客观层面,以社会经济管理理论为依托,对文化传承现象进行研究,如肖佑兴、李悦、何向(2011)将传承模式分为五类:家庭、社区、学校、市场、社会,一一阐述特点,分析优劣,探究方法,促进文化传承;范晓峰(2013)指出民族文化传承作为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前提,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提出双向促进发展。第二个层面,主要是主观层面,如窦银娣、李嘉玲、李伯华(2020)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依托,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进行调研和数据统计,对文化传承的政策提出优化建议。现有研究中,多从客观层面出发,运用社会经济管理理论研究文化传承,以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研究较多,鲜有从主观层面,研究传承者个体的意愿、行为、规范,但任何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个体的主观意愿。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李伯华等(2021)探讨了传统村落居民旅游态度对文化传承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呈正向观关系。

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会对其文化传承意愿产生显着影响。

由于已有研究中很少有以汉族移民旅游地作为研究地域,然而,在汉族移民地往往保持了比较传统的文化,这恰恰是汉族移民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业的核心。因此探索汉族移民旅游地个体的居民旅游发展态度与文化传承行为意愿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汉族移民地文化的原真性传承,以及旅游的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与文化传承意愿调查

本研究以典型汉族移民旅游地贵州隆里古镇为例,通过对当地居民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居民的旅游发展态度以及文化传承意愿进行研究。

(一)案例地简介

隆里古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汉族移民古镇,被誉为贵州四大古镇之一,自21世纪初期以其独有的屯军文化、建筑文化以及传统民俗文化吸引旅游者造访。古镇中90%以上都是汉族移民后裔。古镇周边遍布苗族侗族村寨,而古镇却仍然保持着相对完好的汉族传统文化。但是,古镇发展旅游业以来,由于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近年在文化传承的原真性上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如屯堡地戏,隆里舞龙等,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当地居民的文化传承意愿入手。

(二)问卷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取深入实地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居民文化传承意愿进行调查,调查问卷涵盖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居民的基本信息,包含了性别、受教育水平以及居住时间等信息;第二部分为居民旅游发展态度;第三部分为居民文化传承意愿。旅游发展态度以及文化传承意愿的测量主要由四个题项组成,旅游支持度的测量由5个题项组成,均运用李克特5分量表进行测量,从1到5分分别表示不愿意、比较不愿意、中立、比较愿意以及愿意。

问卷调研于2021年5月中旬在隆里古镇进行,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向当地居民发放问卷,现场填写并及时回收。共计发放25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共计234份,问卷有效率为93.6%。本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进一步了解汉族移民地居民的文化传承意愿。

(三)数据分析

1 居民基本信息

接受调查的居民中有40.2%为男性,共94人;59.8%为女性,共140人。本次受调查的居民的年龄分布相对比较均匀,除31-45岁年龄段的人数略多之外,其他各年龄段人数相当。从受教育水平来看,多数居民的文化层级相对较低,其中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居民为142人,占到了总人数的60.7%。有一半以上的居民月均收入在4000元以下,绝大多数都是本地居民,占了87.2%,在本地居住时间大多数都超过了10年,占总人数的79.1%。

2 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

通过对旅游发展态度的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持非常积极的态度,均值高达4.625,表明总体上居民对当地发展旅游业都给予了非常肯定的态度,表示愿意支持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其中,有96.1%的居民都表示欢迎游客到本地旅游,94.4%的居民则表示应该继续加大本地的旅游宣传,尤其是对本地特有的保存完好的传统文化的宣传,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造访。

表1 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

3 居民文化传承意愿分析

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居民意愿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文化传承的意愿从总体上来看是比较强烈的,均值达到4.426。其中表示愿意参与本地传统建筑保护的居民最多,达到了213人,占总人数的91%。其次,有85.4%的居民表示愿意成为本地特有的屯军文化的传递者。再次有74.4%的居民表示愿意继续保持本地传统的生活方式。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居民都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意愿(见表2)。

表2 居民文化传承意愿

4 回归分析

本研究认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会影响其文化传承意愿,故而将居民旅游发展态度作为因变量,探讨其与居民文化传承意愿之间的影响关系。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居民旅游发展态度会显着影响居民文化传承意愿(β=0.426,P<0.05)。因此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设得到支持,表明居民旅游发展态度会对其文化传承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见表3)。

表3 居民传承意愿回归分析结果

三 结语

通过对汉族移民旅游地居民旅游发展态度以及文化传承意愿的调查以及数据分析,本研究可以获得如下三点结论:

首先,居民对旅游发展持十分积极的态度,表明当地居民对在当地发展旅游业的认可。

其次,当地居民总体上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很强的传承意愿,在调查中表示愿意继续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

再次,从居民旅游发展态度与文化传承意愿分析结果来看,居民旅游发展态度与文化传承意愿呈正相关关系,表明了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越积极,则居民的文化传承意愿就越强烈。这也说明了当地以“文化为核”旅游发展模式中,居民对于将当地传统文化作为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力因素持一致意见。

上述研究结论可以给当地旅游管理部门的旅游发展思路上提供以下几点参考。

首先,对于汉族移民地而言,要发展当地旅游业,首先要牢牢把握住其核心吸引力因素,而其本身所固有的传统文化恰能构成其核心竞争力。因此,可以充分考虑本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以文化为核,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要充分挖掘和保护本民族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各种现代文化的冲击,许多传统民族文化呈现逐渐消逝的趋势,如果不加强保护,势必最终会走向消亡。

再次,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是促进当地文化传承的有效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有效宣传来激发居民对旅游发展的热情,获得他们的积极支持,进而促进当地居民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去传承其传统文化,这样既能保证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更能保证其文化的原真性。这种原真性的文化恰恰构成了吸引旅游者的核心要素,又进一步促进当地以“文化为核”的旅游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