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星

[摘 要] 不同时期的文物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博物馆的文物倘若只是简单陈列在馆内,那幺文物的历史价值将难以得到全面的展现。为解决此问题,很多博物馆在给文物配上文字说明的同时,还要求讲解员编写内容准确、形式多样的讲解词并完成现场讲解。讲解词的内容是讲解员和观众有效沟通的主要媒介。文章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对文物讲解词进行深入探讨,详细阐述编写技巧、原则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博物馆 传统文化 讲解词 编写技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讲解员编写出独具特色的讲解词,是其做好讲解工作的前提,因此讲解员不能照本宣科,这会增加观众的理解难度。平铺直叙、毫无特点的讲解方式,不能引起观众的注意,文物就像一潭死水毫无活力可言。优秀的讲解员,应该通过独特的讲解词,让文物变得生动鲜活,极具历史代入感的讲解,能让观众观赏文物时感悟更加深刻。

一、讲解词编写的几大原则

(一)明确讲解主题

需要着重编写单独展示的文物讲解词,但若文物是某些物品的集合,在编写讲解词时切忌详略不分,主次不分的讲解效果只会杂乱无章且不能突出主题。对次要文物讲解过多,会有喧宾夺主的嫌疑,次要文物的存在是为了烘托主要文物的文化价值,讲解员在讲解时可将其一笔带过。如编写“兵马俑墓葬群”的讲解词,将其中出土陶俑最多、人物最完善的情况作为编写重点,其他坑作为辅助讲解对象,处理好主角和配角间的讲解衔接,要体现“瞻前顾后”原则,突出主题同时兼顾内容前后呼应。

(二)选材得当

每件文物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故事,有的文物可能同时与多件历史事件相关联,此时编写讲解词就面临着历史题材的取舍问题。如“烙马印”文物解说词,其中关系到文物用途、丝绸之路等多方面历史文化,编写解说词的讲解员要选择最佳的文化题材,才能将该件文物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为使解说完整,简要介绍文物用途和基本信息,将丝绸之路建立过程进行详细讲解,将古代丝绸文化向观众传达。

(三)讲解风格要鲜明

不同文物所突显的艺术风格是截然不同的,摆件具有观赏价值,有的摆件气势恢宏,有的摆件淡雅清新。每件文物都有其独特的外观形态,且代表的历史文化也不尽相同,如货币显示的是朝代更迭中经济文化的变迁,编写讲解词时要抓住文物的显着风格特征,以风格描绘为落脚点,在讲解内容中将风格扩散开来,进而让观众感受到各文物的独特风格,提高文物的辨识度[1]。

二、编写技巧探析

(一)开头、结尾处理得当

开场白是讲解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讲解时要自然、真实,尽量做到开篇讲解就抓住观众目光,“先声夺人”。开头内容尽量短小精悍,迅速引入讲解正题,这样不会让观众出现厌烦之感。讲解词的结尾是总结部分,结尾总结要别出心裁,不能与前面讲解出现重复的内容,尽量用振奋人心的语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或者可以适当进行夸张的转折,给观众留下疑问,让观众有意犹未尽之感,增进人们对博物馆的喜爱之情。

某博物馆在编写“XXX墓志铭拓片”的讲解词时,首先介绍墓志铭的由来和文体的主要结构,然后介绍其产生过程、铭文内容及在其他国家的流传情况,讲解词开头稍显累赘,使用大段文字对由来、结构进行介绍,这并不是观众想要听的讲解内容。后边篇幅较短,出土时间不详,且对以墓志铭为基础的国家间历史文化交流描写较少,不能突显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结尾寥寥数语对墓志铭内容进行简短总结。可见此篇讲解词开头、结尾的处理强差人意,讲解员对此讲解词重新润色,开头同样对墓志铭由来进行介绍,不同的是本次介绍简明扼要,并融入墓主生平,体现墓志铭悼念逝者、追忆其贡献的主要作用,中间内容主体不变,语言稍加修饰,在结尾处将铭文升华到国际文化交流高度,给观众留下思考余地,感兴趣者会在讲解词的引领下,主动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二)讲解词脉络要清晰

无论讲解的对象是学生、还是专家团队,保证讲解词通篇的脉络清晰是编写讲解词的基本要求。如在“啃蹄马”摆件讲解过程中,需要把握好讲解词的基本信息—摆件形态特征—工艺雕刻文化这—基准线,面向学生讲解时,适当简化专业内容,将摆件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出来,将胸部宽平、曲颈啃蹄等深奥词汇用白话文加以替换,可描述成“马身胸部开阔,整体造型高大威武,马弯下脖子啃前蹄,由此得名啃马蹄。”语言描述站在孩子的视角,阐述生动有趣,拉近学生与文物的距离感,同时激起学生深入了解文物的兴趣,为培养其爱国情怀打下基础。面向专业学者,讲解词要从专业角度出发,语言精练,字字珠玑,对摆件的每个部位精准描述,从头部开始,沿颈部、胸膛及四肢对摆件进行专业介绍。

讲解中渗透朝代背景,将摆件的精神风貌,向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局面引申,通过四肢稳健、膘肥体壮等词不难看出,当时国家政局非常稳定,国家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景,在此安定的局面下,工匠的雕刻工艺逐渐精湛,从而为后世留下许多经典的雕刻作品[2]。雕刻文化传承至今,被文化传承者推陈出新,摆件形态更加生动传神,其手感、雕刻线条无一不展现雕刻工艺的进步。将传统文化内容穿插到讲解主线中,在清晰脉络的基础上,使讲解词内容有血有肉,内容丰满且不失专业性。讲解词以主要内容为主线,时间为暗线,讲解起来条理清晰,观众对讲解内容的接受度较高,理解起来非常容易。

(三)适当采用修辞手法

众所周知,修辞使用得当,能为文章增色不少,因此修辞手法的应用能为优秀的讲解词锦上添花,常见的修辞有以下几种。对比手法,在讲解石器类文物时可将对比修辞融入进去,将后世流传的青铜器、铁制器具等与文物进行对比,既能反应出工具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演进,又能对比不同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加深观众对原始生活方式的印象。递进手法,该手法反应在讲解词中,是讲解内容逐渐向高潮的推进,从历史文化来看,则是文化的演变和传承,就如对比手法中的石器文物讲解,可将两种手法融合到一起使用,讲解效果更佳。转折手法,在讲述文物优缺点时经常用到,如在某种兵器讲解时,将兵器优点放在前面叙述,然后利用“但是、然而”等词语强调内容转折,进而将兵器类文物转向暗面总结,转折手法的使用,使文章内容流畅自然,解决内容衔接不紧密等问题。设问手法,采用设问手法编写讲解词时,要注意设置的问题难度适中,从观众角度出发,尽量选择观众能回答上来的问题,但问题也不能太过简单,这样讲解就缺少探索问题的趣味性[3]。

(四)结合实际

讲解员不能凭空想象文物完成讲解词的编写工作,应该仔细观察本馆中收录的文物,对其特征、质地等基本信息进行详细了解,若条件允许可深入文物出土地区,对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尽量做到开源要广、挖掘要深,这对开阔编写者的思路很有帮助,编写出来的讲解词更加真实,富有吸引力。在多数文物出土的地方,当地居民会沿袭某些古文化,如雕刻工艺。讲解员到民间真正观看雕刻艺人的雕琢过程,能真实感受到雕刻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编写讲解词时就有更深的体会,进而防止讲解词出现空洞乏味的情况。

三、讲解词编写的注意事项

(一)口语与专业性相渗透

到博物馆参观的人员,其知识储备、文化层次都有差异,因此解说词应当尽量简化,才能很好的迎合大众口味。讲解词区别于文物说明,以通俗易懂、情感丰富为主要目的,实质就是将文物说明用直白的语言表述出来。若直接将说明生搬硬套到讲解词中,讲解的内容枯燥无味,观众对文物提不起兴趣,讲解的效果将起到反作用,由此可见通俗讲解的重要性。如在描写某幅画卷时,以画中内容为讲解重点,人物体态原说明中提到“着长裙,上缀以华丽璎珞装饰”,这句描写非常专业,文化基础尚浅的人很难理解“璎珞”一词,因此可将此句话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穿着当时样式比较新颖的长裙,裙子层层堆叠,上边有很多珠宝装饰品”,这样讲解既满足简单易懂要求,语言又不显俗套[4]。其中裙子、珠宝是常用的口语化词语,观众更容易理解。

(二)重点突出

首先合理规划好讲解词篇幅,列出提纲,将重要内容放在文章的中心位置,与前后内容保持自然连贯。在合理搭建讲解词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内容需占到总篇幅的一半以上,且保证重点内容阐述条理清晰,最后将讲解重点升华深化,利用设问等手法引发观众对文物的思考。把握解说词重点,有效避免编写内容出现记流水账、层次杂乱等情况。例如在某件精美瓷器讲解词的编写中,瓷器外观占讲解词篇幅的三分之一即可,过多会显得内容累赘,东汉时期的“五管瓶”现藏于我国某博物馆,以这件瓷器为例编写讲解词,其外观可这样描写“直口溜肩,瓶肩部各面分布着直立的圆形管,腹部较鼓,底部平整,瓶身全部用青色釉上色”,外观讲解抓住形状、颜色重点描写,然后过渡到五管瓶的历史用途上,由于朝代过早,研究者追溯到该瓶体的用途不详,学界认可的用途有两种,其一是随葬功用为魂瓶又称谷仓罐,其二是长明灯,也用于墓葬照明。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表明该件瓷器与墓葬关系紧密,因此编写讲解词时,可从瓷器向东汉时期的墓葬文化开始引申,将墓葬文化作为讲解词的重点,既宣扬同时期的文化,又让观众对该件赏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因此这段文化讲解占到讲解词内容的四分之三,最后缀以点睛之笔,即可完成讲解词的编写。讲解词通篇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抓住观众注意力,获得较好的讲解效果。

四、结语

对于很多喜欢寓教于乐的人来说,博物馆是绝好的去处,通过参观陈列展览,人们既能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提高艺术情操,增强审美能力,又能休闲娱乐。博物馆可抓住观众的这一心理,在解说词的编写工作上下功夫,在迎合观众需求的基础上,对解说内容进行精雕细琢,选取能够深入人心的内容作重点介绍,且在编写解说词时将与文物相关的历史文化渗透进去,让观众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达到宣传我国优秀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越,陈理娟.提升传统文化影响力目标下的文物讲解词编写——以西北大学博物馆为例[J].文博,2019(1):99- 103.

[2]袁秀月,从易.让文物“活起来” 《国家宝藏》是怎幺做到的[J].青年与社会,2018(1):44- 47.

[3]单霁翔.让历史文物活起来——从纪录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说开去[J].求是,2017(8):62.

[4]陈昊.浅谈讲解词的编写思路[J].中文信息,2017(8):287,290.